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市乡村振兴投资调研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乡村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乡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提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中国国情农情和新时代新要求的战略考量。根据*省统计局的工作部署,*市统计局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乡村振兴投资情况专题调研,并深入*市、*县、*区等地就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投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通过座谈会、实地查看等方式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情况及成果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速发展“大农业”,加快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够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现代农业,努力将*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在政策方面,*市针对性出台有关文件,如《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细则》、《*市“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实施方案》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为积极发展壮大水稻、果蔬茶、畜禽、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市出台了《关于“*马家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实施意见》两个产业专项文件;
针对农村环境整治,出台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
(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
1.农村公路方面。*将全市公路网作为景区来规划,统筹城乡、区域公路交通,全力构建“环山觅水大通道”,并结合地域、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公路文化景观,让公路承接山水美景,串联农村闹市。围绕省级示范县“全覆盖”目标,各地多措并举,掀起新一轮“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热潮。围绕“建好”,加大投入,提升品质。近五年来,全市总计投入约*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创建资金*亿元,利用政策性贷款资金*亿元,争取上级补助*亿元,自筹及社会募捐*亿元。围绕“管好”,健全机构,压实责任。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办)全部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市、县、乡三级农村公路管理网络逐步建立,实现了县级交通质监机构建设“全覆盖”。围绕“护好”,注重实效,分类施策。按照当年建成项目打造“精品路”,五年之内完工项目创建“示范路”,超龄期“服役”公路确保“安全畅通路”的要求,科学分类组织养护,构建了安全、畅通的农村交通网络。横峰、婺源、*、玉山还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2.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全市加速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近三年,市完成水利投资*亿元,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座,全市集中供水工程*个,解决饮水安全人数*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万人。随着项目的顺利推进、建成投产,将全面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极大促进各乡镇水源供应,切实提高农村饮水安全。
3.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目标和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五年提升方案,对标补短、统筹推进,扎实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以及村庄规划管理、村庄长效管护等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率全省之先实现新农村建设“扫一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圆满完成、五年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年以来,全市投入秀美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亿元。
(二)围绕民生抓投入,教育、医疗设施不断完善
1.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全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以来,全市共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所,完成投资约*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为止,*个乡镇实现公办中心幼儿园“乡乡全覆盖”,*个*人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公办幼儿园*所。
2.加快推进乡村医疗建设。为加快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事业得到稳步提升。*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亿元用于全市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抓产业融合,乡村经济不断繁荣
各地因地制宜将财政配套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壮大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推动脱贫地区编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带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四类带动经营主体”和村级扶持产业基地,如*区的云谷田园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园、广丰区的马家柚产业、*县的环龟峰十万亩雷竹、设施蔬菜等乡村振兴示范带、横峰的“红色农旅示范带”、鄱阳的水果、药材、油茶、苗木、茶叶、虾蟹等*个万亩特色产业带、万年贡米产业、婺源的茶产业等。此外,农业生态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云谷田园、望仙谷、葛仙村等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年婺源县荣获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横峰兴安种业、余干鹏辉高科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全市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为目标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多功能性,着力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文化产业。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等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积极稳妥推进“三权”促“三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源,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形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升农民收入。
今年*-*月,全市共投入财政衔接产业帮扶资金*万元;
实施帮扶产业项目*个,已开工项目*个,开工率*%;
已拨付资金*万元,项目共带动脱贫户*户,带动边缘易致贫户*户,预计户均年增收*余元;
共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人,累计建设产业扶持基地*个;
累计收到光伏电站发电收益*万元,已分配收益资金*万元;
销售帮扶产品*亿余元,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帮扶产品*万元;
新增小额贷款*万元,为脱贫户和边缘户贴息*万元,贴息率*%。
(四)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和示范点
*区、横峰县、鄱阳县、余干县*个重点帮扶县和*市、婺源县*个先行示范县结合地方实际和发展需求,科学编制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和先行示范县示范规划,并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资源优势,集中打造一批符合当地实际、彰显特色风貌、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全市*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规划编制任务。积极推进重点村示范样板打造工作,指导各地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可推广的产业兴旺型、生态宜居型、乡风文明型、治理有效型、人才聚集型、组织振兴型的样板村和示范点。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共计划实施项目*个,投入资金*万元。指导各地建立涵盖村基本信息、乡村建设、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动态掌握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建设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已有*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已开工建设项目*个,项目开工率达*%;
全市*个“十四五”乡村振兴省定重点帮扶村中已有*个行政村完成了乡村建设信息数据录入。
(五)各方投入,对全市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效应的推动下,扩大了有效投资,*-*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达到*亿元,在建项目*个。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年*-*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速较全市投资增速高*个百分点;
二是社会民生事业投资加大投入,*年*-*月全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分别为*亿元、*亿元,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质量,满足社会民生领域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期盼。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乡村振兴发展参与积极性还不够高。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等靠要思想较严重,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盘活资源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村级发展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发展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受土地限制,统一流转难度较大,后续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一是缺少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度低,带动作用不明显。除水稻、雷竹笋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缺乏农业种养加、农业+旅游+文化、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旧房、集体林地、水域出租,产业发展不强、效益不高,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渠道少;
一些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进社会资本的能力和途径存在欠缺。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受财政、地域等因素影响,规划适应性不强、操作性难度大,规划修编不及时。二是群众环卫意识有待加强,对美丽乡村创建认识不足,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各户的门前屋后仍有地方存在有垃圾过多的情况,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偏慢,覆盖率较低。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农村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障,覆盖面不足,难以形成区域效应。
此外,调研中反映较多的还有:农村新型经济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
三、意见和建议
乡村振兴是个长期工程,特别是在农业和旅游上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久久为功,坚持走下去。要在当前经济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发挥群众力量,引入民间资本助力乡村振兴,要号准市场的脉搏,培养好农村新型经济人才,将绿水青山更好的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村响”广播、村级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农村运动会、赶集等活动,加强群众、产业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技能培训,提高合作社、项目发展的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一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研究。对一些农业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农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量放宽政策。还应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贫防贫减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品种范围,加大参保的财政补助力度,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三)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
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示范成果,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村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计振兴目标。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点。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四)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政府要像重视园区一样重视农村产业振兴。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等,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化乡村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营合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五)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全域美”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认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广泛开展农家庭院绿化美化等,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后期维护问题。同时,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人才、职业农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步推进。
推荐访问: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 市乡村振兴投资调研报告 市乡村振兴投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