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

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2-12-25 13:05: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为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我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既有产业的振兴,又有文化的振兴,体育是文化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民体育在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蓬勃发展的农民体育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体育事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强调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农民体育事业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团结和依靠广大农民体育工作者,积极推动党和国家的农民体育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贯彻落实,有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健身理念和综合素质,在形成农村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新农民、建设文明乡风民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民体育事业得到重视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农民体育工作将作为重要抓手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支持。近年来,农民教育培训、农民体育工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体系共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有力推动了农民教育、体育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全国体系形成积极导向,目前已有14个省级农广校和农民体协合署办公,实现一体化单位、一条心团队、一盘棋事业。

2017年8月,韩长赋部长希望新一届中国农民体协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导农民群众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推动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为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农民体育迎来机遇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乡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农民体育事业能通过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紧密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的全面升级、产业振兴;丰富的赛事活动,既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又傳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助力农村文化振兴;农民体育通过提升农民健康水平、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助推农村人才振兴,因此,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2.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开展农民体育工作、推动农民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于2016年底批准建立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战略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3.两部委印发《指导意见》。2017年底,《农业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联合印发(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和乡村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双提升,农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要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农民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实现80%的行政村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等。

(三)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近年来,各级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十九大以来,各级农民体育工作者,以服务“三农”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是负责组织指导全国农民体育运动的群众性团体,始终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载体和手段,不断推进亿万农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1.突出特色、传承文化、打造农民体育品牌赛事。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让农民在收获健康快乐的同时,助推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河北省坚持每年举行四个赛事活动和每年一批的挖掘整理传统民间民俗民族的“河北省美丽乡村特色体育品牌项目”。吉林省每年举办“健康生活·悦动吉林”和“农民文化节”主题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500多万人次。宁夏实施了“体育下乡,篮球进村”,被广大农民群众亲切的称为“民心工程”。

2.做好“体育+”,强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1)体育+生态宜居。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广大农民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文化体育的繁荣发展。体育虽然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但乡村振兴却离不开体育。吉林省长春市把农民体育健身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之中统一谋划,投资3640万元,新建、改建文体广场567个,农安县陈家店村修建了占地10公顷的幸福公园,德惠市镇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各类文体活动器材基本完善。上海市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已形成市、涉农区、乡镇、村(居委)四级网络架构,对农村数百年来传统健身项目滚灯、莲湘等传承发展,全市村级体育健身队达11300余支,郊区1672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场地总面积达37.5万平方米。安徽省建设100个乡镇级健身广场,200个社区全民健身苑,9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886个晨晚练点,18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推动了全民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开展,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2)体育+农业产业。《指导意见》印发后,全国各地区通过开展广泛的体育健身活动,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实现体育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紧密融合,促进农业功能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福建省长汀县绿之梦家庭农场通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休闲、旅游、体育项目,引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团队,形成了家庭农场+农产品电商销售+采摘、体验、观光住宿为一体的综合经营的新型家庭农场。广东省韶关乐昌市九峰镇按照“健康·美丽·富裕”的梯度发展思路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以每年一届的桃花节为核心,创新“体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模式,助推休闲旅游发展。

(3)体育+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民提升了精神风貌,乡村振兴就会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辽宁省抚顺市清原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6万人,占到全镇总人口的60%。体育健身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河南省大营村常年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社会风气大为好转。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与赛事,引领广大乡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向他们传递了体育文化,把体育活动和健身理念送到农民群众身边,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注入体育健身新内容,既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又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

3.体育注入节日文化,群众满足感倍增。河南省“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已连续举办10届,每年约有30万农民参与活动。山西贾家庄村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都会举办各种趣味游乐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参与全民健身意识。江苏省马庄村在1986年正月初一举办了首届“农民运动会”,2018年是马庄村第32届“农民运动会”,全村有800余名村民参与到了10个运动项目比赛当中。农民群众在运动会的比赛中密切了干群关系,和睦了邻里关系,满足感获得了提升。

(四)骨干队伍建设

1.强化骨干引领。近年来,各级农民体协积极配合体育部门,承担农村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力培养农村基层体育人才,为农民群众提供健身指导、活动组织、设施管护等多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上海目前已经创建滚灯、舞龙、龙舟、跳绳、农耕等7个农民体育健身基地。山东省体育局、文化厅、农业厅、农民体协、农广校,于2016年联合启动开展了《全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农民体育骨干培训》工程,计划利用3~5年时间,为全省700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培养1~2名农民体育骨干。

2.强化技能培训。中国农民体协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要求,先后举办了健身操舞、三对三篮球、跳绳、气排球等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这些学员回去之后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了当地广场舞活动的积极开展。

3.编创广受欢迎的健身项目。中国农民体协根据农民特点创编的第一套《“健在鄉村”健身广场舞》,在2018年“舞动乡村”全国农民健身操(舞)大赛规定套路比赛中得以推广,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二、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1.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是场地设施供给不足。通过调研、了解,全国多省市存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老化,不健全等问题,且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健身活动的需求。二是组织体系不健全。大多数农村尚未成立体育健身组织,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以个人自由组织为主,但是各级政府没有充分重视起来;社团改革尚未到位。三是健身指导不力。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业余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农村体育人口增长较快,突显农村体育管理人员不足,农村体育活动组织指导率低,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进程。

2.农民身边的体育与健身活动不能满足需求。农民家门口的体育赛事太少,农村体育健身活动比较单一。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不断提升,但农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组织与指导的需求远未满足。

3.融合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和体育的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发挥体育的功能性作用。像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越发达地区,以体育为纽带和平台,大力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提质增效。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在体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上缺少创新的理念和思想,需要带动和指引。

(二)思考

1.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基础设施“实起来”。强化财政性资金保障,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协调国家体育总局,将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支持地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二是组织网络“活起来”。加强基层农民体育组织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协会主办、农民参与”的格局。三是健身指导“强起来”。要完善县、乡、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打造“体育三下乡”升级版,推出农村体育公益培训,开展各项目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推广,为农民提供专业健身服务,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动乡村振兴。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一是赛事品牌化。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结合农民体育工作实际,努力将农民喜欢、农民欢迎的赛事活动打造成精品赛事。二是小型赛事多样化。鼓励各地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易行、健康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赛事可由体育部门、体育协会、乡村联盟具体运作。三是农耕赛事常态化。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原则,打造一批“农”字号的品牌赛事。项目设置要接地气,结合农耕文化主题,通过活动感受农情,体验农趣,品味农味,进一步传承农耕文化。

3.大力推广“体育+”发展新模式。打造“农民体育+美丽乡村”的宜居村庄,把农民体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完善场地设施、组织开展活动、科学有效指导健身,推动农民体育健身生活化、经常化。打造“农民体育+农业产业”的宜业田园,把体育健身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培育农业新业态和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打造“农民体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宜人发展,把农民体育与农民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农民体育健身人才,积极传播健身理念和方法,培养人格健全、健康体质的新农民。★

(作者单位: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推荐访问:助推 振兴 乡村 农民 体育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