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9篇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3-10-18 16:56:02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9篇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话稿中国共产党第xx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在报告中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过去5年和新时代以来的10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1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的文章9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2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3

  一路走来,桐庐县的精致大气,环溪、荻浦的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同志纷纷表示,“桐庐样本”可圈可点、可看可学,将借鉴和学习该县在城建管理、绿化美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

  近年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启示一:要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善于挖掘自己的特色,彰显自己的个性美。越剧文化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个性特色,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启示二:要重视群众。“和美越乡”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单靠政府唱“独角戏”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把宣传工作抓深入、抓到位,把道理讲透,事实摆清,用行动感召,用典型示范,形成全社会多方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和美越乡”建设的良好局面。

  启示三:要突出重点。“和美越乡”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全面铺开不现实,一步到位更加不切实际。

  重缓急,逐步推进,就当前来看,农村环境卫生是重点,要转变思路,实施从“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把“清洁家园”工程作为重中之中来抓。另一个是要打造亮点,要按照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带、示范区块和精品村。

  启示四: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从消除一处卫生死角、建好一处垃圾站房、改好一座卫生厕所等细微环节入手,用“纳米精神”,一点一滴抓推进、抓示范、抓落实,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和美越乡”。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4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5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县组织部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级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开放城市党建理念的先进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下面我就此次培训学习谈几点感悟。

  一、思想上的领先就是发展上的率先

  作家臧克家在《有的人》里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传承和精神的不息,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21世纪,更要有这种思想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众所周知,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的思想建设才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只有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坚定不移的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的讲党性原则、遵党章、守党纪,坚决贯彻的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就全县现有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卓滋美物业公司是唯一的一个国有物业公司,也是唯一一个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公司,俗话说的好,“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所以在日常运行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群工作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秉承着“始于服务对象的要求,终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我们不仅要在服务上创佳绩,更要在思想上登高台,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意识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领先了,才能率先发展,优先发展。

  二、行动上的同步就是发展上的进步

  在我看来,一件事情的成败不仅是由“做不做”决定的,而是由“做不做?如何做?”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当思想上的认知“撞”上行动上的认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思想与行动两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发展上的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模式上的创新就是发展上的创收

  在了解了厦门的社区会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和党员干部等人员纳入一个集体,成立大党委后,我第一次感觉到物业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虽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行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俗话说“革故才能鼎新”,尤其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就是要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样去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如何能用创新的方式去平衡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既定目标工作,推动两者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也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工作难点,只有逐渐改变固有的、落后的工作模式,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在发展中创收、增收。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县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融会贯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带领公司全体成员研究制定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计划方案,竭尽全力为全县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引领带动全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共同发展。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6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近平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7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习近平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8

  我于5月19日至25日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感震憾,触及思想和灵魂深处,受益匪浅。

  一、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浙江大学是中国学府之一,而又古老的华家池校区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浙江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学校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讨论,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为期一周的学习当中,聆听了6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教授的智慧与风采,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境界得到一次大的提升。

  二、视野观念得到进一步开阔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安吉余村、王马社区、余杭小古城村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浙江的特色村镇建设特点有四。一是乡村管理民主、严谨。不管是村干部选拔还是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命都是“以德为先”,德是指在选拔村级负责人时把德摆在首要位置,一个人的人品好坏决定地方发展的好坏,当我们的乡镇还在强调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会来治理乡村时,浙江关于民主治理方面已经颇有成效。二是业务办理公开、透明、快速。在王马社区,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办事大厅,综合了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服务。三是经济发展绿色开放、包容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浙江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各村都是集中精力谋经济发展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与企业共同经营,这种形式互惠互利,许多群众纷纷选择返乡务工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四是发展环境非常好。村级各项重大决策都是一起商讨决定,群众支持干部,干部支持领导,干群关系和谐,最重要的是,引导者确定方向,众多追随者一张蓝图干到底;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一片和谐稳定。

  三、要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浙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作为基层的党委书记,怎样推动阿党镇乡村振兴工作,思考有四:一是要抓好规划编制这个先导。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长远规划,稳步推进。要对照国家要求,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阿党镇村振兴具体行动规划,同时按照全县乡镇功能布局科学规划,形成我镇本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做,一届接着一届干,确保干出成效。二是要抓好人文环境这个基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而优美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吸引人的关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美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在全镇开展村庄景观美化、亮化活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因地制宜兴建设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等配套设施,打造生态宜居、生活便利的美丽农村。三是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做强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建成多元发展、示范带动的产业增收新体系。加速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加强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和“一村一品”建设,深化“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分级分选、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建设。构建多元化新型经营体系。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做好清产核资、人员界定的基础上,对所有村组进行资产评估,全部成立新型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集生态观光、党史教育、休闲采摘、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抓好组织建设这个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吸引大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栽好梧桐树,方可凤凰来。必须研究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创新用人机制,把农村能人、贤人请回去、引进来、留下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要解决好基层干部问题,就要保障好村干部工资、医保、社保等经济待遇,着力提高政治待遇,激发他们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篇9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县组织部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级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沿海开放城市党建理念的先进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下面我就此次培训学习谈几点感悟

  一、思想上的领先就是发展上的率先

  作家臧克家在《有的人》里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传承和精神的不息,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21世纪,更要有这种思想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众所周知,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党的思想建设才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只有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只有坚定不移的强化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的讲党性原则、遵党章、守党纪,坚决贯彻的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就全县现有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来说,卓滋美物业公司是唯一的一个国有物业公司,也是唯一一个成立党支部的物业公司,俗话说的好,“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所以在日常运行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群工作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秉承着“始于服务对象的要求,终于服务对象的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将“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我们不仅要在服务上创佳绩,更要在思想上登高台,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技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意识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领先了,才能率先发展,优先发展。

  二、行动上的同步就是发展上的进步

  在我看来,一件事情的成败不仅是由“做不做”决定的,而是由“做不做?如何做?”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当思想上的认知“撞”上行动上的认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到“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思想与行动两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发展上的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模式上的创新就是发展上的创收

  在了解了厦门的社区会将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及相关单位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和党员干部等人员纳入一个集体,成立大党委后,我第一次感觉到物业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虽不起眼但却至关重要的行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俗话说“革故才能鼎新”,尤其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就是要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样去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如何能用创新的方式去平衡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既定目标工作,推动两者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研究重点,也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工作难点,只有逐渐改变固有的、落后的工作模式,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才能在发展中创收、增收。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县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在厦门的所见所学融会贯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带领公司全体成员研究制定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计划方案,竭尽全力为全县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引领带动全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共同发展。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党建 振兴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