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2022年)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2022年)

时间:2022-11-03 16:45:12 讲话稿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2022年)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增强人民信心的历史、是一部激励时代创新发展的历史。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1

  “人民”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主题,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印证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接过时代赋予我们的“接力棒”,深刻理解并践行对人民“手心向下”的历史使命,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学党史知“手心向下”之故,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为民初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之所以能够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处逢生,在攻坚克难中逐步发展壮大,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背后有千千万万数不清的人民不畏牺牲、胼手胝足。“对我们共产党员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清醒剂。“半条被子”得民心,党和人民同甘共苦、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是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为做到人民“手心向下”,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党员干部要在学党史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百年党史当做标尺,用历史的长度量出初心的纯度,弄懂为何要对人民群众“手心向下”,坚定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初心。

  学党史践“手心向下”之行,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为民路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这要求党员干部始终把党的群众路钱贯彻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增强为人民群众“手心向下”的服务能力。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无数党员干部化身工作队员、产业指导员,激发1亿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经过8年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千万党员身先士卒,带领14亿中国人民积极抗疫……历史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群众路线,实际工作着眼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和参与。

  学党史笃“手心向下”之志,扛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为民担当。“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党员干部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尖上,做到忘我境界。作为党员干部,要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志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暖心人”。要热爱人民群众,俯下身去、弯下腰来、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要积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竭尽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之中。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2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全体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习百年党史中感悟“酸甜苦辣”,凝聚前行力量。

  品味征途漫漫之“酸”,校准前行航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近现代以来,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品味百年来征途漫漫之“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品味枝叶关情之“甜”,坚守人民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沉甸甸的牵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回顾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中品味为民服务的“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品味艰苦奋斗之“苦”,踔厉奋发笃行。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刚刚过去的庚子年,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让新中国在砥砺奋进中拼搏成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艰苦奋斗的“苦”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志笃行、以身践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品味创新发展之“辣”,勇于劈波斩浪。“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奋勇争先,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中品味创新发展的“辣”味,充分发扬新时代拓荒牛精神,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闯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干劲,以坚如磐石、只争朝夕的劲头,披坚执锐,勇挑重担,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把学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在学习党史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与目标,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凝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3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信念,就是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回溯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事实有力证明,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都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方此“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为榜样,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懈怠、一往无前,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党史、领悟党史正当其时。广大党员干部当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蕴含的精神力量,从而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奋勇“犇”新局。

  汲取一心向党的信仰力量。“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聆听陈望道“理想很甜”的故事,感悟党员应有的觉悟与胸襟,是信仰“内核”入脑入心,成为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共产党人从举起右拳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开始,以对革命的坚定和对生死的无畏,在“废墟”里寻找生的希望。“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李大钊……这是信仰的力量,诠释着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方向与力量。人生之路千万条,其各有味道,唯独真理的味道方可触发党和人民内心的同频共振,将家国情怀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爱国热情与高尚情操,凝聚起了中国力量,我们必将走出一条共产党人忠诚、执着、朴素的英雄人生,走出一条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康庄大道。

  汲取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力量。“不可能成为了可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这一初心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肩负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不屈的斗争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开创出新的局面。“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增长,GDP首度迈上百万亿元大关……“马不扬鞭自奋蹄”,无数为国家、为民族躬身奋斗的共产党员,以“让我来”“跟我上”“我先上”的果敢勇毅、忠诚担当,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复兴号”疾驰向四面八方,亦如巨龙从东方盘旋腾飞。

  汲取初心如磐的为民力量。“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鲜明价值指向。医护人员逆袭“疫”线,舍小家为大家;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日夜驻守“疫”线,立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盾;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纪律、听指挥,人民一呼百应……是奉献青春、奋斗新时代的精神,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写就一幕幕人民至上的震撼场景,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引来“一心为民”源头活水。而今,460余万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共产党员传好了革命先烈的接力棒,以“孺子牛”的“低首”、“人民公仆”的姿态,将为民服务宗旨始终牢记于心、践行于行,托举起了人民“稳稳的幸福”,书写了一个个了不起的世界奇迹。

  广大党员干部们,我们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接续这百年荣光,做永不熄灭的精神的传递者,让澎湃着的一颗颗中国心,让共产党的精神和信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蹄疾而步稳实现磅礴、绚丽的中国梦,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赞歌。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5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增强人民信心的历史、是一部激励时代创新发展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党史中思考“为了谁”“为什么”“怎么做”,用党史滋养三“xin”,接续谱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从党同人民血脉联系中思考“为了谁”,以史为泉润初“心”。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的百年征程中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党才得以在极端困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急难险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奋然崛起。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同人民血脉联系中思考“为了谁”,必须始终保持“无论走得多远、取得多大成就、发展多么迅速,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都不能丢失初心使命,永远不与人民群众脱离”。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以史为镜“照初心”、以史为泉“润初心”,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时时叩问初心,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

  从中国革命兴衰成败中思考“为什么”,以史为鉴增自“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党的百年历史是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中毅然前行、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党员干部要从中国革命兴衰成败中思考“为什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以史为鉴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困难、有风险、有危机、有曲折,都不可怕,关键在于要勇敢面对,善于战胜和克服它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中国人民命运前途之信心,始终相信中国发展道路是一片光明。通过思考党史来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从百年实践探索经验中思考“怎么做”,以史为根求创“新”。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今日之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十四五”规划开篇布局,中国人民正经历着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性转变。正所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这都时刻提醒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的经验中探索思考“怎么做”,勇于直视自己的问题,对待错误要虚心接受并及时修正,敢于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善于从党史中汲取宝贵启示,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在增强民生福祉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推荐访问:建党 周年 讲话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 建党100周年讲话心得五篇 100周年建党讲话心得体会7篇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