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4篇
2023年就业促进行动工作总结xx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人社局坚持系统化思维、一体化实施、清单化推进,积极开展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进一步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相关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的文章4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篇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学党史促教学实践探索 以xx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立德树人作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强调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时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1]这些重要论述为基层党组织推进党史学习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党史明确了方向, 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发挥党史立德树人作用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发挥党史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教学部门, 理应读在前、思在前、悟在前、教在前,强化基层党建,坚持守正创新,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锤炼党员党性,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党史理论水平, 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坚持问题导向,透过现象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依托以党史为主题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推动党史学习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
二、学理论读经典提升思政课教师岗位素养
“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2]思政课是一门能够解决学生们理想信念问题的关键课程, 这就要求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理论过硬、业务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是xx财贸职业学院扎根京华大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双高校”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主要责任部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全体思政课教师都是党员的实际,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立足“三阅读”法,采用“你主持我来讲大家谈”方式,做到院内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两个贯通”,原原本本读原著,逐字逐句学原文,静下心来悟原理,锤炼党员党性,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百年辉煌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做到理论上学懂弄通,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自信自觉,能力上活学活用。
立足“三阅读”法。“学习党史是每一位党员的义务,引导广大党员、干
部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修课。”[3]每个学期初,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以党史学习为主要内容,坚持系统思维,按照“三阅读”法,即主题阅读、精细阅读和分享阅读,整体设计“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基础。例如,2021年秋季学期初,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根据主题阅读,确定本学期“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的主题是“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大会讲话读党史”,制作“学理论读经典”目录,包括导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和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等10次大会上的讲话。每名党员在通读导读和十篇讲话的基础上,选取导读或一篇讲话进行精细阅读,从时间背景、重点内容、主要观点、理论创新和历史与现实意义等方面,对理论著作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并结合理论著作推荐一个党史故事、一部党史影视资料或一篇党史文献等作为拓展阅读资料,与其他党员开展分享阅读。
采用“你主持我来讲大家谈”方式。“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2]每个学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选择周五上午为“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日,根据学期“学理论读经典”目录顺序,逐一讲授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每次的读书活动日时长两个半小时,由全体党员轮流作为主持人,介绍主讲的党员及其所选取党史章节,把握主题读书活动议程进度,组织好交流环节的研讨。主讲党员的读书分享时长一个半小时,做到“三讲”,即讲深重要党史事件、讲透基本党史脉络、讲好辉煌党史故事,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在交流环节,听课的党员轮流发言,做到“三个深入”,即深入分享自己对这一党史章节的所思所想所悟、深入肯定主讲党员的教学优势、深入分析主讲党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或注意事项。
采用“两个贯通”形式。“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2]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分三步走,实现“两个贯通”,即院内校内校外贯通、线上线下贯通,不断提升党员的历史自信、理论自信和“叫人口服心服”能力。“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最早在我
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党员中开展,以读书分享形式为载体,共读一本书、共备一堂课,不断提升党员的党史理论水平与能力。随着活动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吸引了学校党委教工部、学工部、校团委、图书馆、安稳部、国际教育学院等多个单位(部门)的党员干部及各二级学院的党员、师生参加,活动在不断提升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党员的理论广度与深度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全校党员、师生开展党史学习的热情。2020年面对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没有中断,从线下搬到线上,从校内推广至社会, 实现院内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两个贯通”。“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实现“三位一体”,即共读一本书、共备一堂课、共讲一门面向全社会的党史公开课,进一步锤炼党员党性,全面提升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党员的党史理论能力与水平,增强历史自信,真正在理论上学懂弄通,政治上清醒坚定, 思想上自信自觉,能力上活学活用。
三、学理论读经典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效
“要坚持问题导向,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其实也就几大类,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2]思政课是一门能够答疑解惑的关键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党史中一个个具体问题为切入点,讲透现象讲深道理讲好故事,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自觉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发挥党史立德树人的作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学主业,充分转化“学理论读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实践成果, 在思政课教学中以大历史观为依托,建构“专题化+议题链”教学模式,讲清“能”“行”“好”,引导高职学生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奋斗品格,培养工匠精神,开发创造能力。
采用专题化学习。高职院校思政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内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统编教材,聚焦高职学生特点与认知, 细化专题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其教材(2021年版)是统编重点教材,共分为十四章。基于教材理论性强的特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着吃透教材、紧跟时政和理论热点、遵循高职教学规律、符合高职学生接受能力的原则,对教材逻辑进行整合和优化,共设计22个教学专题,共计48学时。专题化呈现了四大
特点。一是遵循党的历史脉络。根据十九届六中全会四个历史阶段精神,将22 个教学专题分为专题一的前言、专题二至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四至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六至八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专题九至二十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二十二的结语六个部分。二是转化包含党史叙述关键词句的教学话语体系。比如专题二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专题二十一共建共享地球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对应教材的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精准回味历史味道,准确回应时代声音。三是理论创新具象化。比如专题十一至十五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建设具体对应第十章“五位一体”总布局,专题十六至十九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具体对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是对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目标要求。以专题十六至十九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例,立足新起点, 结合新时代,聚焦新目标,站在大历史视角,通过从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分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到现实的演进,讲清楚“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讲清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具体要求,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四个具体要求分别对应战略安排、目标、系统思维、同频共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分别对应动力支撑、动力、时代精神和改革创新,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分别对应重要保障、底线、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分别对应核心领导、旗帜、领导能力和理想信念,最终讲清楚“能”“行”“好”。
通过议题链学习。“实际上,有时候不一定讲得那么高大全,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2]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专题化的基础上,给每个专题设置三个议题,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立了由二十二个专题六十六个议题组成的议题链,议题之间实现前后相接、环环相扣。比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专题十六至十九。专题十六的三个议题是:“什么是现代化?”“中国为何能做到减贫贡献全球第一?”和“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专题十七的三个议题是:“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跨越时空的对话有何深意?———xx、
小岗村与雄安”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专题十八的三个议题是:“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大还是法大?”和“全面依法治国依靠谁来实现?”;专题十九的三个议题是:“为什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每一个议题都由一个党史故事为切入点,引发高职学生进入深入思考与讨论。比如专题十六中,党史故事“百年京张铁路”“‘绝壁天路"毛相林”和“西海固”分别是议题“什么是现代化?”“中国为何能做到减贫贡献全球第一?”和“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引子。通过对议题链的议题深入发问、深入讨论、深入阐释,帮助高职学生掌握党百年历史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使高职学生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趋势,坚定历史自信。
四、学理论读经典激活首都红色资源
␌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4]思政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课程,这就要求深度融合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创新教学,发挥实践育人作
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理论创新引领壮阔实践,以党史为载体,将党史融入到思政课社会实践,进行现场教学,结合学校新商科特色,建立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调研选题库,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把人生奋斗志向扎根于实际行动中,践行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中,在实践中落实理论学习成效,以学理论读
经典激活首都红色资源。
开展现场教学。首都红色资源非常丰富,遵循党的历史脉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名录,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首都“四个功能”建设,开展党史现场教学。⑸笔者是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政治辅导员,带领高职学生前往大兴国际机场开展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见证新时代首都发展,深刻感受中国力量。在前往大兴国际机场的途中,笔者以xx的首都机场简史为主题给高职学生们上了一堂党史课,通过xx首都国际机场T1、T2、T3航站楼及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历程,呈现首都建设、首都经济、首都发展的历史脉络。
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我校新商科专业特色,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思政课社会实践调研选题库,引导高职学生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比如, 围绕xx文化中心,以党史为载体,结合我校长期的中华老字号研究特色与优势,制定与各个专业相匹配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选题库,包括工
商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百货文化研
究,电子商务专业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服装文化研究,导游专业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食品文化研究,旅游管理专业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餐饮文化研究,旅游英语专业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茶文化研究,酒店管理专业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酒文化研究和中药文化研究,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
专业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追忆党史足迹␎xx中华老字号民间工艺文化研究等选题。[6]一是聚焦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xx中华老字号。比如王府井是百货领域的代表、瑞蚨祥是服装领域的代表、稻香村是食品领域的代表、全聚
德是餐饮领域的代表、张一元是茶领域的代表、牛栏山二锅头是酒领域的代表、同仁堂是中药领域的代表、皮影戏是民间工艺领域的代表。二是聚焦党史,追寻红色足迹,领会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感悟xx精神。以xx中华老字号全聚德餐饮文化研究为例,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学生追随党史红色足迹,追寻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红色旅程,在全聚德烤炉鸭技术历史演绎中深入研究全聚德的餐饮红色文化并思考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撰写调研报告,从老字号百年历史红色传承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坚定历史自信。
综上所述,要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基层支部建设,锤炼党员党性,提升全体党员、思政课教师党史理论水平是关键,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是重点,透过党史现象直视本质,引导高职学生知行合一, 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是载体,教育引导高职学生脚踏实地,将远大抱负扎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首都新时代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充分发挥党史的立德树人作用。
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篇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xx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陶然
课程思政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2004 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此开始了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第二阶段,拓展。2015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该计划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以此进一步强调了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和教师的育人使命[1]。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将全课程育人提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深入拓展。第三阶段,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达成广泛共识⑶。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缩影,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与学生能力要求的重新定义。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形式, 也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促成,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深入剖析并找到解决对策, 才能够扫清前进的障碍。
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⑷可见, 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路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完成这一路径的重要媒介与
手段。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线,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课程思政的平台,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思政素养的需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是课程思政能否按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并非只是课程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还有对教师的建设。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教师面向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高职院校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情的复杂性,对教师思政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方面,无论是政策支持、教师培训还是教学竞赛,都为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课程”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媒介,“课堂”则是舞台,思政的融入需要教师充分地把握课程内容,掌控课堂秩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课程思政将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思政素养的助推剂。
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为适应当下社会与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切实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以达到推动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需要
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实训教学多于理论教学,注重通过培育职业精神、德技并修造就人才;三是学情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弱,自律性较差。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基本具备了符合自身教育特点的,具有一定教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正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孕育而生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但如何将所学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需要教师们在原有
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隐性与显性教育,实现协同育人。
2.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 1缺少明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专业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往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编写得较为具体和深入,均能结合专业性质、课程内容展开, 但素养目标略显笼统。很多课程的素养目标高度重复统一,缺少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素养目标制定的初衷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有一致性,都是在专业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育。一名优秀人才,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但是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不是“喊口号”,而是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其内涵,从而去实践,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初衷。明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主线,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如不能深入研究和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只是泛泛而谈, 那么就失去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2. 2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足
很多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不乏行业专家、业内精英。但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并不能代表其适合育人,追其原因在于其思政育人能力不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缺少系统的学习,欠缺对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能力。
第二,对思政育人理念认识不足。广大教师能够响应号召,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活动,然而调研发现多数教师并未明确地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目标之中。
第三,欠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思政需要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专业课程隐性育人作用,但部分教师却生硬地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捆绑在一起,没有起到育人目的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缺乏课程思政教育情怀。情怀是课程思政育人的“润滑剂”,只有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才能把教书育人的职业变成立德树人的事业
⑻。
第五,缺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榜样,如果教师不能
率先垂范,有违师德师风,将严重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缺少深入的学情综合分析
高职院校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及通过扩招考试录取的下岗职工、新型农民、退役军人及企业在职人员等组成。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虽然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但分析多停留于表面,出现频率最多的评价词汇有学习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针对这些问题, 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至于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决定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没有系统、综合的学情分析数据,就不能科学地研究、实践教育教学。
缺少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和关键环节⑼。但是,长期以来专业课程教学的固有教育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自顾自地讲授知识,而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全凭自觉,这样的教学环境是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只注重自己的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讲”得很认真,而甚少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
第二,缺少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课程对未来择业、就业的意义,不明白“学”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与思想辅导。
第三,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部分教师对授课的主体并不清晰,对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没有针对性。班级里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完全按照一个标准很难达到平衡,造成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另外,部分教师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 没有融入学生中,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够亲切,不敢或不愿与老师多交流,从而对所学课程产生厌学心理。
第四,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欠缺对学生心理需求与感受的考虑,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
2. 5缺少灵活的课程思政教学与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判断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为课程后续的改革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常规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来源于督导评价、
学生评价两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评价注重教学材料是否齐全,课中教学效果等;学生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进行判定。无论从评价来源还是评价形式上,均无法客观地、科学地对课程思政教学与学习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无法清晰、正确地为课程思政后续建设提供参考。没有制度保障和考核评价的鞭策,教师势必缺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外部驱动,课程思政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
3.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对策
3. 1结合预期学习产出,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 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应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进行制定,从专业层面到课程层面,分层次推进目标的达成。
专业层面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展开研究。针对职业教育培养特点,重点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理想信念等贴近工作岗位一线的思政元素,通过思政元素的植入,逐渐渗透对奋斗方向、职业岗位、创新创业等现实问题的理解认识。另外,专业层面课程思政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思政”培养方向的不同,分层级植入。高职一年级学生,因刚踏入大学校门,对专业不了解,这时应全员覆盖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专业未来发展方向;高职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开始显露专业学习中的长短板,这时可采用分类培养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对专业学习情况和择业想法开展工作;高职三年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阶段,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转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此时可采用针对性辅导的形式,加强个人思想建设。
课程层面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建设需要在专业层面的基础上展开。不同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可以不同,但整体中心思想都应紧紧围绕专业思政目标进行设计。以建筑设计专业“建筑制图”课程目标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该门课程开设在高职一年级上学期,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根据专业层面思政育人要求,将采用全员覆盖的思政育人模式展开对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结合课程内容制定出三级目标,即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图1所示。其中, 一级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
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些能力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也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
3. 2结合专业课程,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
第一,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教师可以多与思政教师沟通,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切实地融合在一起,用思政的角度去审视某些专业问题,从而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
第二,加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理念。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并提炼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
第三,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课程竞赛、观摩学习、政治理论培训、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训练。加强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 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第四,怀揣教育情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第五,言传身教,引领示范。教师既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
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教师的行为、举止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教育就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示范。
结合学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因其生源构成情况,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性较差、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从以上问题出发,着力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学习基础差,从学习方法上找原因。学生学得很刻苦,但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学习内容的。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操作,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他们领悟实践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第二,加强自律性,提升注意力。教师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并让他们感知到结果,从而使学生有欲望去执行和付出,逐步养成不为自律而自律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
第三,提升自信。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在课堂中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表述观点,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优势项目,逐步树立自信。
结合育人目标,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科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需要遵循专业课程知识的逻辑, 从专业知识的内涵、应用环境、历史前沿、社会影响等方面挖掘潜在的思政知识点,并以此展开思政教育。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思政不是理论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行业发展、社会进步而展开,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
第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政内涵。可采用的教学形式有情境教学,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了解所学知识是如何解决对应问题的,这种方式不但能辅助学生加强知识点的记忆,也变相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项目教学,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团队为主体,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如“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项目,通过项目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引申文化自信教育内容。
结合“四评”,建立灵活机动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节点。通过督导评价、教师互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评估,有利于发现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后续整改和推进。
督导评价。主要对教学资料、课前准备、课中组织、思政元素融入过程、方法和效果等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此提高教师课前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思政与专业融合更紧密。通过以评促教的方式,及时考察和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时效性,推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展开。
教师互评。尝试采用开放课堂的方式,让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点评。鼓励思政教师进入专业教师的课堂,了解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给予专业教师思政理论上的指导,达到同向发力、共同发展的目的。另外,注重座谈交流,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会,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专家评价。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定期邀请思政名师、专家到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讨、论坛、讲座等活动。建立“一帮一扶持”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垂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课堂思政示范团队、教学名师,推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思政案例。
学生评价。定期组织学生为教师打分,测评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可度,以此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另外,通过学生评价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接纳程度,是否真正从课堂中收获了思政知识的养分,达到量到质的改变;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想法与建议, 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明确课程思政后期建设方向。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要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明确育人目标、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目标的设定需要明确预期学习产出要求,在充分掌握学情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研判、分析;教师提高思政能力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学生能力提升与教师教学能力有直接关系;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思政元素,适当、适度融入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总结和后续整改的开始。课程思政建设不只是一门课、一个人的行为,而是全员协同的教学实践改革。只有全员行动, 才能够推动建设进程,达成预期目标。
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篇3
为了解xx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统计局xx调查总队于7月上旬对xx101名返乡已创业的农民工开展返乡创业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创业农民工外出经验丰富, 兼顾家庭是创业主因;二是创业选择多为传统产业,突显“小” “灵”模式; 三是创业环境总体可观,农产品加工或规模种养殖业发展较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销售渠道和形式匮乏、抗风险能力低,缺乏技术和人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
一、xx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情况
(一)创业农民工外出经验丰富,兼顾家庭是创业主因
据对101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研,返乡已创业的农民工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创业农民工多为中年阶段。45.8%为31岁0;40岁,38.5%为40岁以上,
30岁以下仅为15.62%。二是初、高中学历居多。50.0%文化程度为初中,17.7% 为高中,16.7%为大专。三是创业者拥有较丰富的外出阅历。39.6%外出从业3年
~5年,32.3%外出11年及以上,12.5%外出从业6年0;10年。四是外出主要从事制
造业等传统行业。37.5%返乡前从事制造业,11.5%从事批发零售业,10.4%从事住宿餐饮业,10.4%从事建筑业。五是兼顾家庭和追求高收入是创业主要动机。35.4%动机为兼顾家庭,15.6%认为自主创业收入高,12.5%是不愿为别人打工。
(二)创业选择多为传统产业,突显“小”“灵”模式
一是创业选择主要行业仍是农业。50.0%选择农产品加工或规模种养殖业, 13.5%选择制造业,12.5%选择批发零售业。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余某利用老家农村闲置田地,返乡搞大棚种植,通过自筹的120万创业启动资金,成立了合作社,既能实现自主创业,也能带动周边村民提高收入,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多亩。二是工作人员数多为6人以下。41.7%为3人以下,主要为批发零售
业;31.3%为3人0;6人,主要为建筑业、农产晶加工或规模种养殖业。三是创业
形式较为灵活。45.8%为个人创业,29.2%为合伙创业;创业场地多为租赁,占62.5%,自有场地占29.2%。
(三)创业环境总体可观,农产晶加工或规模种养殖业发展较好
一是创业情况总体较好。从次数看不多,63.5%创业1次,25.0%创业2次,
需创业3次以上只有6.3%;从创业至今时长看较长,31.3%为4年以上,1年0;2年和2年0;3年分别为27.1%和18.8%。二是目前经营情况中等偏上。37.5%认为“良
好”,主要为农产品加工或规模种养殖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49.0%认为“一般”;13.5%认为“不佳”。三是未来发展稳中求进。51.0%保持不变, 主要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46.9%扩大规模,主要为农产品加工或规模种养殖业;2.1%缩减规模。
二、存在问题
(一)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在“当地政府有无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或扶持政策”的问题上,60.4%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清楚”或␌无”的选项,并在“政府给予的创业优惠或扶持政策选择了其他”。据了解,受访者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七里村的夏先生表示自己在村委工作,对创业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比较关注,但未发现能为自己创业提供帮助的政策。现有政策在产业规模、场地要求方面存在限
制较多,或者倾向于帮扶大规模种植业,如宜豆种植规模要求达到100亩才可以享受政策;或对场地环境方面限制,养猪场建立需要距离村居2公里0;3公里。钦州市钦北区青塘镇红村利先生反映,和小舅子合伙投资60多万元开办木片厂,
购买1台叉车、1台铲车及其他加工设备,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打工的血汗钱,不清楚有什么创业优惠或扶持政策,没得到过任何的帮助或补助,压力较大。
(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据了解,在受访对象中81.2%的创业农民工反映创业资金主要来源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占比仅为21.9%和3.1%,政府对创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如,百色市社马村黄某2014年回乡创业种植磨菇,总投入资金约95万元,创业以来没有收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或扶持政策宣传,没有享受到资金类奖补,由于银行贷款手续复杂,经营投入的资金以自有资金和民间贷款为主。
(三)销售渠道和形式匮乏,抗风险能力低
调研的101名创业农民工中,54.5%和37.6%的受访者反映“市场开拓艰巨” “缺乏销售渠道”,销售渠道和形式匮乏,受市场供求和价格影响大,农民工抗风险能力不足。钦州市灵山县大黎村委罗先生反映,2020年发现养猪获利较高,就辞职返乡从事养鸡和养猪创业,但由于对市场风险预计不足,2021年猪
价下跌,目前已亏损了二十多万。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泗岐村易先生表示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加上对市场供求预期不足和受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影响,2021年种植的茄子收购价格为0.2元/斤,只能勉强抵消雇佣工人采摘成本。新建村村民李先生的家庭农场产品主要销往xx,受近期xx地区爆发新冠疫情影响, 只能在本地销售,2021年上半年销量比2020年同期下降50%,销售价格也低于xx地区。
(四)缺乏技术和人才问题
调研的101名创业农民工中,27.1%和28.1%的受访者反映“缺乏技术创新” 和“技术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除了微型的家庭作坊外,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深感人才缺乏。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的刘先生返乡投资创办了制衣厂,由于刚起步,刘先生面临诸多创业困难,如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工人技术有限等问题。刘先生表示,目前最主要问题是缺乏熟练的技术人才,厂里订单经常无法按时完成。贵港市港南区某镇致富带头人李某表示,缺乏有知识文化又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加入。如村里有资金购买无人机用于无人机施肥,但缺少有一定文化知识,又愿意学习的年轻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
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订单不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拓宽销售渠道、发放创业补贴等具体扶持政策,利用社会和企业资源解决销路问题,提高各种扶持创业补助、补贴的使用效率,切实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解决燃眉之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深入各工业园区、乡镇、村委进行排查,了解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建立返乡创业农民工名录库,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本地本行业的农民工创业帮扶政策,定期跟踪、回访,了解农民工创业项目的经营情况和相关诉求,及时宣传和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掌握政策情况,加强政府与农民工创业互动互联,发挥政策导向,用好政策效果。
(二)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好小额贷款“及时雨”功效
拓宽融资渠道,给予贷款优惠政策倾斜,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金融支持。针对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财政与信贷支持,切实发挥好小额贷款“及时雨” 功效。据调查,56.3%认为小额担保贷款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帮助最大,这个
比例是最高的。对未来的创业发展,也有50.0%希望政府在小额担保贷款继续加大力度。目前,很多创业实体规模不大,小额贷款作用值得可期。在不违反现行政策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国家能适当给予地方一定的灵活操作权限,有效扩大小额贷款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好小额贷款助力创业的作用。
(三)加大返乡创业培训力度,增强企业抗压能力
针对创业人员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分级、分行培训。一是开展基于创新素质的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完成从劳动参与者到经营管理者角色的转变。积极组织讲座、培训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邀请创业成功典型、先进创业带头人开展创业指导,对乡村振兴之下农民工创业突破口、农民工创业规划、投融资策略,以及当前最新就业创业政策等内容进行解读,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热情。二是开展基于职业教育提升农民工素质的培训。根据创业农民工需求,结合创业农民工文化教育程度整体偏低,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关于创业方面的补贴力度。将创业补贴发放与参与职业培训教育相挂钩,严格培训后人员考核,对创业实体进行审核,通过补贴激励创业单位壮大发展,帮助农民工获得实实在在的创业成果。三是创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有效信息和服务。增加乡镇技术人员的职数对农民工创业开展经常性的踏田实地指导,开设综合技术平台,吸收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农民工创业遇到的问题在线答疑。建立农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平台,丰富销售渠道,便于返乡创业农民工以最优的价格和最快的时间达成交易,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创业抗压能力。
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篇4
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xx省总工会资产监管中心联合调研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同志批示精神,全面总结和推广xx省工会加强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推动工人文化宫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与xx省总工会资产监管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对xx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学习贯彻工作情况。2022年3月,王东明同志对《xx整治提升工人文化宫夯实职工思想引领阵地》的报告作出批示。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处领导同志对学习贯彻王东明同志批示精神,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近年来xx省总工会加强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明确要求。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于2022年4月2日研究起草了《关于学习贯彻王东明同志批示精神工作安排的请示》,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2022年9月29日,时任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同志实地调研xx省暨xx市工人文化宫, 并对xx省工人文化宫智慧管理系统等相关工作进行现场指导。9月1日,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张茂华同志在临沂市主持召开推进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听取了临沂、xx、xx、滨州市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的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领导的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推动工人文化宫实现高质量发展。xx省委对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时任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同志专门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时任xx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贵堂,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魏勇高度重视全国总工会、xx省委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席推进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并对xx省总工会相关做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刘贵堂表示,xx省总工会将以学习贯彻王东明同志批示精神和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处要求为契机,按照调研座谈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全省工人文化宫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职工群众。
调研活动情况。2022年8月29日至9月1日,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联合
调研组到xx、泰安、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学习调研,召开3次现场座谈会, 同当地市县党委、工会、工人文化宫负责同志面对面座谈交流,学习传达全国总工会领导同志批示精神,详细了解xx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领导下,加强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具体做法,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联合调研组先后到xx省暨xx市工人文化宫、泰山区工人文化宫、济宁市工人文化宫、滕州市工人文化宫、临沂市工人文化宫等进行实地调研。xx省暨xx市工人文化宫开创了省市一体化构建服务阵地新模式,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省总工会、市总工会联合精心打造服务职工新高地。泰山区工人文化宫开展“回归公益搭建平台打造新时代职工共享美好生活的温馨家园”行动, 为职工提供高质量服务,创造特色服务品牌。济宁市工人文化宫创新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统筹资源整合,以“宫社联合、宫企合作”的模式,推出高质量服务职工的项目和产品。滕州市工人文化宫实施工人文化宫“下沉”计划,创新工人文化宫市、镇(街)、社区三级联合联建模式,实现工人文化宫建设全覆盖。临沂市工人文化宫强化思想引领,结合红色工运、沂蒙精神与职工文化, 搭建服务职工群众的多样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填补了历史上没有市级工人文化宫的空白。
xx省加强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工作的成效。截至2021年底,xx省县以上工会所属工人文化宫共计124家,总建筑面积86.25万平方米,年收入5.69亿元,支出4.81亿元,年服务职工总人数1996万人次。根据2016年统计,xx省共有63家需要清理整改的县以上工人文化宫,其中:“三无”工人文化宫27家, 对外出租承包36家。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xx省在全国率先全部完成工人文化宫清理整改任务。2019年,xx省总工会开展全省工人文化宫三年集中整治提升行动,以省总工会投入建设和奖补资金带动地方财政和工会资金,实现全省工人文化宫“机构增加、场馆增加、建筑面积增加、服务项目增加”的跨越式发展。xx省总工会大力加强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清理整改工作成果,为工人文化宫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公益性服务性日益凸显。省总工会围绕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有项目、有绩效的六有”目标,着力恢复和强化全省工人文化宫服务功能,提升硬件环境、管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服务职工人次逐年上升,阵地作用有效发挥,得到党政肯定和职工的认可,工人文化宫公益性服务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相关做法被《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进
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思想引领全面加强。省总工会以工人文化宫为依托,实现集约化发展,建强职工思想教育阵地。工人文化宫大多配套建设工运史展馆或劳模工匠展馆。临沂市充分挖掘红色工运资源,在工人文化宫建设面向全国的红色工运史展览馆;曲阜市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工人文化宫同步谋划建设全省职工“四德”教育基地;xx、xx、xx等地都建设了各具特色的工运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思想政治引领“桥头堡”作用。三是阵地建设提质增效。多年闲置、破败的工人文化宫得到彻底整治,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全省共计88家工人文化宫进行了服务阵地提
档升级,工人文化宫面貌焕然一新,职工活动日益丰富多彩,成为广大职工的精神家园、工会服务的金字招牌,全省工人文化宫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四是资产总量大幅提升。通过开展全省工人文化宫三年集中整治提升
行动,xx省新成立工人文化宫机构19家,完成实体化新建54家、场馆改建34 家,新增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全省工人文化宫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实现了工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高效利用。
主要做法
xx省总工会坚持突出公益、聚焦主业、自主经营、依法监管,以工人文化宫集中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为职工服务阵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通过调研,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做法值得学习、总结、推广和借鉴。
坚持党对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xx省总工会在省委、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到工会整体工作中去把握、推动和落实。省委分管领导同志和省总工会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对此项重点工作的领导。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徐海荣多次就全省工人文化宫建起来、管起来、强起来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总工会党组多次召开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攻坚战视频会议和现场会议,研究部署、大力推动工人文化宫建设发展。省总工会将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写入xx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纳入全省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标准化管理体系,连续4年列为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市、县两级工会把工人文化宫的建设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全省上下“一盘棋”、协调联动抓提升的浓厚氛围。
坚持把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xx省总工会坚持开
放共享的工作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合力。省总工会将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纳入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重要议题,与省编办、财政厅、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推动地方政府把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全省16个市均将工人文化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人文化宫建设被列为民心工程、重点工程,全省工人文化宫实现公益一类或二类全覆盖,运维经费和人员经费得到了有效保障。新选址建设的工人文化宫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地带或职工群众聚集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推进多由政府成立项目建设专班牵头,相关部门、单位全力支持,为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的扎实有序推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坚持系统谋划全省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xx省总工会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对市(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和服务,为全省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工作提供“路线图”“政策包”“工具箱”。2019年, xx省总工会启动了“工人文化宫三年集中整治提升行动”,确立了到2021年底,全省工人文化宫全部符合"六有"标准和正常开展"3+X"活动的目标,“3” 为职工教育培训类、职工文化活动类、职工体育类,"X"为职工服务类或依据职能自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省总工会每年开展两次全省工会阵地建设实地观摩,传播经验、传导压力、压实责任。2022年,在整治提升任务完成的基础上,xx省总工会要求2025年前在全省选树40家标准化工人文化宫, 致力于打造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齐鲁样板”,以新目标凝聚新动力。
坚持把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作为工作重点。xx省总工会在加强市级工人文化宫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把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作为重点来抓, 推动全省工人文化宫全面提档升级。创新采取"以建促改”"以奖代补”双轮驱动的方式,在以建促改方面,主要针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在以奖代补方面,主要针对正常开展活动的县级工人文化宫给予资金奖励支持。自2019年以来,省总工会累计投入建设和奖补资金5.07亿元,撬动地方财政等多方投入40多亿元,全省县级工人文化宫新增机构17家,新建场馆50家,改建29 家,新增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极大地增强了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综合实力。
坚持把加强考核评价作为落实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责任的重要抓手。xx省总工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工人文化宫集中整治提升行动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配套出台5个相关办法,建立
和完善工人文化宫考核评价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年度《工人文化宫考核评价标准》,每年对工人文化宫进行综合评定和排名,以考核评价促责任落实、促建设管理质量提升。坚持把严的基调贯穿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全过程,开展全省工人文化宫三年集中整治提升行动项目资金专项审计,确保奖补资金拨付足额及时和依法合规。xx省工人文化宫推进考核评价工作的过程,也是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建设管理更加科学、治理效能更加彰显的过程。
坚持探索工人文化宫绿色建设、智慧化管理的新模式。xx省总工会在工人文化宫建设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全省统一实施工人文化宫节能化、智能化改造,利用监控、安防、消防和通信四大信息系统,调控水电采暖等智能节能设备,通过定时、联动、场景和远程控制,最大程度实现提升服务品质、提升职工体验、降低人工成本、降低运行能耗的“两升两降” 目标。着眼于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职工,依托"齐鲁工惠"App,研发工人文化宫管理系统,搭建集活动信息发布、场馆智能预约、能耗实时监测、数据动态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集成管控平台,实现工人文化宫服务线上预约、事后评价、全程监控、实时排名。工人文化宫的精准服务、科学管理、风险防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下一步工作建议
当前,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正处于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实地调研xx各级工会组织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经验的过程中,调研组进一步深化了对贯彻落实王东明同志批示精神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了建好管好用好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服务阵地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总结交流xx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的经验做法,对于巩固和深化工人文化宫清理整改成果,推动职工服务阵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建好管好用好工人文化宫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这为做好工人文化宫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按照王东明同志的要求,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认真履行建好管好用好工人文化宫的政治责任。一是站在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工人文化宫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放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弘扬劳模
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二是始终坚持工会资产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把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作为突出公益性服务性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解决部分工人文化宫存在的阵地体制机制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建设水平和功能布局与职工群众需求存在差距、服务内容和工作手段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发挥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作用。三是持续巩固和深化清理整改成果,把工人文化宫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职工人数多、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实现工人文化宫全覆盖,加强功能优化和改造升级,优化和完善工人文化宫的阵地布局、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把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处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资产工作、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的要求落实到位。
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人文化宫评价工作,着力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深入研究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信息系统建设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工人文化宫规范化建设走深走实。一是部署开展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评价工作。拟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评价报送工作的通知》,分层级实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评价工作,逐步健全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运营、服务标准,提高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对“两性两化”运作的创新推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推进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意见》,以工人文化宫为重点,把加强阵地建设与创新运营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发挥对其他类型职工服务阵地的带动作用。根据全国职工服务阵地“两性两化”运作现场推进会议的工作部署,持续加强对“两性两化”运作的指导服务。三是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工会企事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专项行动,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包括工人文化宫在内的各级各类工会企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依托智慧工会建设,积极推动各级工会在工人文化宫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用心打造线上工人文化宫”"数字工人文化宫”,拓展线上业态、线上管理和线上服务,优化线下互动体验空间,推动数字化建设从空间到资源、从平台到方式、从线上到场景取得新突破。
加强工作指导,总结宣传推广xx等地经验做法。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将加强工作指导和分级分类监管,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动xx等
地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国开花结果。一是认真总结各地工会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的经验做法。结合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对职工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摸底,包括阵地建设、资产运营、服务职工等情况,分层分类及时地,同时市总工会与xx演艺集团、海宁篮协、海宁足协等25家单位和社会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多层次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体服务新格局,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更贴心、更精准、更优质的服务,使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群众喜欢的"学校和乐园”。推动服务阵地焕发新活力。从"两性两化”运作以来,市工人文化宫始终在
高效运转。据统计,2022年各合作单位已实施各类公益培训项目93个,开展体育赛事、公益讲座、下基层演出等公益活动百余场,年服务职工新增83026人次, 出现了"工人文化宫里有文化,工人文化宫里有工人”的繁荣景象。
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两性两化”的有效运作,一方面弥补了工人文化宫专业人才偏少、服务不全面的短板,延伸了服务触角,撬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宽了服务领域,将更多的优质资源用于服务职工、服务企业。另一方面丰富了服务供给,服务内容从提供文体娱乐活动等单项服务向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文化素质提升等全面服务转变,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增强了服务的准确度和匹配度,提升了职工的满意度、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口总结全国各地加强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服务职工群众的经验和做法。二是抓好xx等地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拟在今年举办的全国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干部培训班上,请xx省总工会领导同志作经验交流。利用《工人日报》、中工网、《中国工人》、学习强会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好先进典型引路作用。三是大力加强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按照"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部署,借鉴xx好经验好做法,拟印发《关于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的通知》,扎实推进县级工人文化宫的建设、管理、使用和发展,把县级工人文化宫打造成综合服务阵地,努力实现党建引领突出、阵地发展壮大、管理质量提升、队伍坚强有力、制度完善规范、服务优质高效的目标。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大全 工作 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图片 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集 有关2024年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及答案 开展2021年工作调研 2021年工作思路调研报告 2021年调研方案 2020年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