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文章布局“五布法”:布形布势布线布点布料【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文章布局“五布法”:布形布势布线布点布料
文章立意确定之后,接下来就要谋篇布局,对全文结构作出精心安排。在写作中,谋篇布局可以看成是一个完整步骤,也可以拆分为两个连续动作:谋篇是想法,布局是章法;
谋篇是运思,布局是运作;
谋篇是设计,布局是绘图。
一笔画不出一张图纸,文章布局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根据经验,我把布局分解成这么5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布形”——根据行文目的、立意和内容,确定所写文章的体例和框架
这就与画画时的构图差不多。拿到一张白纸,你首先要想清楚,这幅画打算画多大,是画满整张纸还是适当留白;
然后对画面作出安排:按什么形状来构图,是三角形、圆形还是S形;
如果画人,这个人是什么姿势,头部、躯干、四肢要合乎怎样的比例;
如果画景,远景、中景、近景该怎么安排。
写文章的布形,又可以分出3个重点环节:
先定体例。比如,你是打算写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写公文、新闻、信息。如果写公文,具体使用什么文种。
次定篇幅。最起码要确定写多长。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思想站位的高度,内容覆盖、时空覆盖的宽度广度也应界定下来。这样,文章的立体感就出来了。
再定框架。文章的基本结构方式有3种:块状结构,条式结构,自然结构。动笔之前,必须把结构方式确定下来。如果采用块状结构,打算分几块来写;
采用条式结构,具体开几条;
采用自然结构,大概要写几层意思。
文章的体式有章可循,又有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正如古人所说,文章“定体则无,大体须有”(金•王若虚《文辨》),这与水的形态十分相似。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武说:“水无常形”(《孙子兵法•虚实》),“避高而趋下”是它的规律,“因地而制流”是它的特质。同样是水,汇入江海可成磅礴之势,流入溪流尽显柔美之态;
可以散布雨露之微,也可以化身霜雪之轻。水这种因势赋形、随物赋形的特质,对于我们写好文章很有启示意义。
写文章,要学会“因体而制形”。这就像用不同容量、不同形状的容器来装水,蓄水量和水的形状各不相同。不同文体文种的文章,结构方式往往不一样。同样的文体文种,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在结构方式上有所变化。想得深,内容多,篇幅长,文章的结构可以复杂些,层次可以多一些,否则当然是结构和层次越简单越好。
写文章,还要学会“因形而用权”(宋•张擬《棋经十三篇•斜正篇》)。就像打仗的时候要先勘测地形,再排布阵势——“一字长蛇阵”在山地肯定展不开,“十面埋伏阵”在平原必定不好用。就写文章来说,块状结构和条式结构各有优劣,行文时应如何选择?方法就是“因形而用权”。一般来说,块状结构的优点主要是容量大,缺点是层次多、篇幅长。条式结构的优点主要是层次简,缺点是容量小。行文时,可以根据表达需要和文章篇幅、讲话长短作出选择,也可以在二者之间进行灵活转换。
完整的布形,还应包括主次详略的合理安排,层次段落的有序摆布,开头结尾的精心设计,过渡照应的无缝对接,这些都属于细节性的。我更主张先抓主要矛盾,完成大的步骤、定好大的框架以后,再回过头来进行细节上的安排。
第二步:“布势”——根据文章的体裁和内容,以及作者的风格,定好写作的基本格调
曾国藩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有“定势”篇,他认为文章之“势”,即文章的基本格调,决定于“体”,“体”又决定于“情”,所谓“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情、体、势三者是“始末相承”、不能背离的。
刘勰“因情立体”的观点,更适用于文学作品。而公文的核心要素是“事”,所以应当是“因事立体,即体成势”。也就是说,一篇公文所展现出来的“势”,应当与所写的“事”相匹配。抓大事、谋大事、写大事,就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就要高屋建瓴、大开大合。即使写的只是大事中的一个点,也可以尺水兴波。如果明明写的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却显不出一点儿气势,就像给一个大个子穿上了比身材小几号的衣服,怎么看都别扭。反过来,如果写的只是日常工作、事务工作,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能故意拔高调子、装腔作势,否则给人的感觉就是小孩子穿上了大人的衣服,头上还戴着一顶大大的帽子,非但不会有气势,反而让人觉得滑稽。
文章是人写的,文章的气势往往由作者的气场决定,气场强则气势大。我们无论是聆听“大领导”讲话,还是阅读“大笔杆”的文章,都会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动人心魄的非凡气度。比如,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篇短文总共只有3句话、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第一句起调就很高,越写下去调子就越高、气势就越强,读起来真的是气壮山河、气贯长虹,余音绕梁、荡气回肠。所以,大家之大,主要在于气场大、气魄大;
大作之大,主要在于气象大、气势大。
我认为,写公文的气场,是由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撑起来的;
写公文的气势,发端于大开大合的历史纵深感、舍我其谁的时代责任感、理直气壮的高度自信心。
布势,就是确定全文的气势大小、基调高低,形成独属于这篇文章的气质和旋律。作者的胸襟、才情、性格不同,文章的风格和基调往往不一样。考虑到读者或发文对象不同,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所以,谋篇布局时要学会“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兵势第五》)。当然,文章的体裁不同、内容不同,文风上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写命令和写通知,写请示和写批复,写以表彰先进和以批评错误为内容的通报,气势和调子完全不一样。无论作者的风格怎样,布势的时候,首先要依据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这是根本。
第三步:“布线”——根据文章的立意来勾勒主线,根据写作的定位来标划经线纬线
主线一定,行文就不散不乱;
坐标一定,行文就不偏不倚。这就像木匠锯木头先拉墨线,泥瓦匠砌墙体先定基准线。内容单薄、结构简单的文章是单线型的,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层次较多的文章还得拉几条支线,每一条支线都得交汇到主线上,形成纵横交错式结构。
写文章要有整体感、立体感,就得点线面相结合。有点无线,文章就是散的,甚至是乱的,犹如一堆散落的珍珠。只要用一条主线来贯穿,珍珠立马变成了项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前面说过,对多数文章来说,主要有思想感情线、逻辑线、语言线三条线;
在机关文稿中,用得最多的是认识线、工作线和问题线。重复的话,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四步:“布点”——根据主题主旨确定下笔的着力点
一篇文章,是写重点、展亮点还是破难点、释疑点;
每个部分“布”几个点,点与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按什么顺序;
如何选准布好切入点、转折点和承接点,特别是全文的逻辑起点和终点,这些都要考虑清楚。其中,核心观点就像是围棋的“势子”,可以“拆二斜飞”“立二拆三”“立三拆四”,产生无穷的变化。
第五步:“布料”——根据观点表达的需要敷布佐证材料、支撑材料
公文写作的布局,重在布观点、布材料。没有观点,框架再好,也只是“花架子”;
没有材料,空有框架,不过是一张“死皮”。只有按观点搭架子,把具体材料放到整体框架中去考虑,处理好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支撑观点,才能使文章的结构丰满起来。
上面这五步,如果是公文写作的新手,应该按部就班,一步步地走;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在想清楚之后,可以一次性完成文章的布局。
有同行总结:公文写作的流程,是从大到小谋篇,从小到大行文。从布形、布势到布线、布点、布料,符合从大到小的逻辑。如果不按这样的顺序,而是直接从小处着手进行布局,就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使整篇文章只盯着几个点,格局打不开。古人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杨官疄《弈林新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访问:布点 布线 布料 文章布局“五布法”:布形布势布线布点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