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4篇

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4篇

时间:2023-01-05 20: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4篇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  试析佛教文化下的缅甸传统节日  摘要:在缅甸,佛教历史悠久,佛教传统深入人心。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然受到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4篇,供大家参考。

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4篇

篇一: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

  试析佛教文化下的缅甸传统节日

  摘要:在缅甸,佛教历史悠久,佛教传统深入人心。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然受到这一文化背景的影响,佛教信仰使缅甸传统节日文化带上了一股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本文试图探究起源于佛教信仰的缅甸传统节日,分析缅甸传统节日的佛教文化内涵及佛教对缅甸传统节日的影响,进而探讨当今缅甸传统节日的新变化。通过了解学习和研究佛教文化下的缅甸传统节日,有助于了解缅甸的民族性格、地物风俗,能更好地学习缅甸文化,因此对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缅甸;佛教;传统节日

  一、起源于佛教信仰的缅甸传统节日缅甸是个“佛光普照的国度”,据统计“佛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8%,占缅族人口

  的98%,占掸族、孟族人口95%以上”。缅甸传统节日文化作为缅甸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在缅甸举办的传统节日中,佛教节日很多,其起源均与佛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起源于与释迦牟尼相关的缅甸传统节日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在缅甸人心目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释迦牟尼的一些训示、事迹为缅甸传统佛教节日的产生提供了诸多素材来源。释迦牟尼的训示不仅在教育弟子方面起到了较大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对部分节日的庆祝方式上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如:缅甸的结夏节。结夏节亦称守夏节,起源于释迦牟尼在世时期,是缅历四月的传统佛教节日。在当时僧侣们并没有守夏这一规定,所以,僧侣们全年都可以随意外出,但是一些僧侣不遵守戒律,破坏农民的庄稼,对普通农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百姓们纷纷抱怨,释迦牟尼得知之后,令其弟子们从缅历四月十五日或缅历五月十五日起,连续三个月都要定居寺内,参禅打坐,诵经拜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约束弟子们的行为。此后,缅甸人遵照释迦牟尼的这一训示在每年缅历四月十五日举办结夏节,且三个月内全社会娱乐、婚礼、乔迁,宴会等一律停止。此外,释迦牟尼一些事迹也为缅甸传统佛教节日的兴起提供了直接的素材来源。如:缅甸的浴佛节。浴佛节是缅历二月月圆日的传统佛教节日。在佛教历史中,缅历二月月圆日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诞生、涅槃、接受燃灯佛的启示和菩提树出土的日子。”据传,释迦牟尼本为皇族出身,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但“由于对当时社会诸多不平等现象不理解,加上厌倦宫廷生活,于是萌生出了出家寻道之意。”经过长达六年的苦思冥想,最后在一棵菩提树下觉悟得道成佛并创立了佛教。此后,缅甸人依据释迦牟尼在缅历二月十五日得道觉悟成佛这一事件举办浴佛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去佛塔礼拜给菩提树玉佛,以此表达对释迦牟尼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二)起源于与佛教僧侣相关的缅甸传统节日缅甸是一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僧侣们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佛教思想的践行者与传播者,对佛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缅甸举办的众多佛教传统节日中,一些节日的起源与僧侣们息息相关。如:缅甸的考经节。考经节起始于阿瓦朝时期,古代历朝对考经都相当重视。僧侣们作为佛教的传播者与发扬者,其对佛经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直接关乎佛教的兴衰

  成败。因此,旨在考查僧侣掌握佛经知识程度和运用能力的考经节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缅甸传统节日的佛教文化内涵(一)因果业报思想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佛教把现实人生看成为“无常”、“无我”、“苦”,认为善恶行为产生因果报应,只有真正理解三世因果之规律,正业净因,才能免受其支配,摆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境界。因此,行善积德成了民众到达天国的必由之路,人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也不忘通过各种善事来积攒功德。在缅甸人的观念中,人们认为获得功德的最佳途径便是布施。在缅甸人举办的众多传统节日中,便有不少以布施为主要内容的,诸如抽签布施节、功德衣会、织不馊袈裟节、弃袈裟布施节以及篝火节等。除了布施,放生也是人们获取功德的一种方式。在缅历一月泼水节时,人们将自己喂养的或是买来的一些鸟儿、鱼类以及其他各种动物放生,通过放生动物给予它们自由的方式来为自己积攒功德,同时也会经常买一些食物去河边喂鱼,喂一些没人管的动物,以此来积攒功德。(二)“五敬”关系思想“五敬”关系思想也是重要的小乘佛教思想之一。所谓“五敬”,即佛、法、僧、父母和老师。在“五敬”关系中,以位于神段的佛、法、僧地位最高,在缅甸节日中,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表达对这三者的情感。如:人们在缅历一月泼水节、缅历八月光明节等各大小节日里前往寺庙跪拜佛陀,在缅历二月浴佛节时给菩提树和佛像浇水,在缅历七月点灯节、缅历八月光明节时燃灯和在缅历十二月时前往沙滩上堆建沙塔祭拜佛陀等等。三、佛教对缅甸传统节日的影响(一)为缅甸传统节日涂抹佛教色彩缅甸是举世公认的佛国,佛教的“四真谛”、“八正道”、“五戒”、“十戒”成为了缅甸人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缅甸的文学、艺术、建筑和社会习俗都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佛教文化深刻地影响着缅甸的方方面面,其对缅甸传统节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无论是在佛教节会亦或是在其他各类民俗节日中,朝拜、布施等各项佛事活动随处可见。例如缅甸人在缅历八月功德衣会时要向和尚布施袈裟,以成善举;在缅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点灯节,缅甸人要去庙里布施,在点灯节的第三天还要抬佛像巡游。在缅历十二月的沙塔节,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河滩上堆沙聚塔,布施祈祷。人们通过参与这些佛事活动,来巩固佛教的地位,同时佛教伦理思想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规范着社会道德以及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二)佛教影响缅甸传统农业节日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家,其农业土地资源按人均计算是亚洲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东南亚居于首位。缅甸有许多农业节会,由于佛教的影响,一些农业节会带上了浓浓的佛教气氛。像缅历十一月的糯米糕节,每到缅历十一月十五日早晨,人们便将头天准备好的糯米、芝麻油、椰子油、花生、姜等煮熟捣成糊状,然后放入香蕉叶中包好,分送给僧侣和邻里品尝,对于品行不端和违反戒律者是不能给糯米糕吃的。据载,糯米糕节是一个以健身养性为目的的节日。如今,人们要把做好的糯米糕分给僧人,进行布施。“糯米糕节已经无法脱离佛教无处不在的社会氛围而独立存在了”。四、现代缅甸传统佛教节日的变化(一)传统节日的神圣内涵被逐渐世俗化

篇二: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

  缅甸南坎的民间消防组织

  王进孝

  【期刊名称】《云南消防》

  【年(卷),期】1996(000)004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王进孝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8.14

  【相关文献】

  1.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J],寸雪涛2.论缅甸南坎地区跨境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J],孟靖朝3.民初江苏省的民间消防组织述略[J],裴霏霏4.田野调查法在缅甸民间文学研究中的运用\r——以《文化和社会语境下的缅族民间口头文学》为例[J],沈美兰;米涛5.如东县南坎乡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探[J],邱瑞满;李斤玉;谢承均;沙春智;张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

  缅甸文化中的文学与艺术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只有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和思维一样,是人类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而文字的出现是每个民族突破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的结果,是一个民族从野蛮过渡到文明的开始。文学则是语言、文字、文化这个整体体系中最敏感的构成因子,是社会方方面面的精神方面的集中反映。

  缅甸语是什么样一门语言。缅语是一种孤立语,一音、一字、一义型语言。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其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缅甸文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均受到其他语言的重大影响,比如其产生阶段,严重受到孟文、骠文、梵文和巴利文的影响。直到现代,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缅文中不少科技词汇又直接从英文音译而成。

  缅族是缅甸第一主体缅族,其人口约有350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5%。除此之外,还有缅甸掸族、克钦族、克耶族、若开族、孟族、钦族、克伦族等较大少数民族。所以,缅族文学在缅甸文学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缅族古代文学

  1.口头文学。缅甸文学的起源是口头文学。在古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气候炎热潮湿,连年战争等诸多原因,能保存至今的古代书面材料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所以,古代文学中的早期口头文学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我们通过对缅甸早期口头文学的研究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缅甸早期口头文学与中印两国的文化有很深的渊源,缅甸的一些故事传说,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是跟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月亮、月食、三个龙蛋等等)口头文学创作可以分为:神话、故事和民歌民谣神话:缅甸神话故事在题材上、艺术手法上、民族文化底蕴上都是缅甸文学的起源,其以丰富的乳汁培育了缅甸的民族传统文学。民间故事:分为关于人物的故事;关于动植物的故事。民歌民谣:儿歌、插秧歌2.书面文学。初创时期:缅甸书面文学初创时期是在缅甸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时期,更具体地说,是从阿努律陀王1044年执政到1287年间。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碑文(谈佛事功德,蒲甘碑铭文学-社会、政、经、文、语言;有缅甸文学始于蒲甘碑文之说)、贝叶文(贝叶树源自印度,贝叶经册仍有保存,但未整理,很有价值)、壁画文(在佛窟上的壁画下的简要说明文字,非常简练,风格和碑文相似)、纸折文(传自中国傣族,根据材质和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白纸折文、黑纸折文和漆框纸折文)发展时期:1287年至19世纪(1885)这一时期作品主题有:佛事、宫廷和爱情,作品形式以诗歌为主。

  到贡榜王朝时期,缅甸文学发展到了历史顶峰,表现为形式非常丰富,多种并存,共同发展,被誉为“缅甸文学集锦时期”。A.佛事文学方面,不仅有碑文式的叙述体散文,还有韵文(比釉、雅都),和韵散结合的书信体“密达萨”。B.宫廷文学方面。也是以诗歌散文为主要形式,其中由王朝组织僧俗学者集体编著的巨著《琉璃宫史》,就是非常典型的著作。C.而描写爱情的作品,在这个时期表现得也非常耀眼。作品非常多,其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宫廷女诗人,写作细腻感人。总的来看,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巨匠、巨星涌现,出现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先看僧侣诗人,(a)信摩诃蒂拉温达,人民公认的第一位僧侣文学巨匠,缅甸诗圣,“比釉”诗体的创始者,《天堂之路》和《名史》两部名著作者(b)信摩诃拉塔达拉,著名僧侣文学大家,他的作品中《九章》诗最受人民推崇。故事里,国王无子,拟立国师四子为王储,四子不依,决心出家做和尚,在他们讲道弘法之后,国王、国师以及全国人都先后出家,修得正果。(c)信乌达玛觉:专写山水诗的僧侣诗人,也是描写山野农民的先驱。(d)信埃加达玛底:缅甸影射文学第一人,用佛经故事赋诗影射时

  政,著有《地狱》和《天堂》世俗僧人:(e)卑谬纳瓦德基:纳瓦德是称号,有“完美无瑕的诗人”之一,在缅甸历史上只有5位诗人获得此尊称,其中卑谬纳瓦德基就是其中之一,诗歌大师,他把史和诗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f)那信囊:缅甸文坛称之为雅都旗手,极富浪漫色彩,著有缅甸第一部大编年史(g)吴邦雅缅甸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的一位作家,被称为缅甸

  莎士比亚,他前期是僧侣诗人,40岁还俗称为宫廷诗人。有些作品是奉命之作,但他的作品没有被局限在佛教文学与宫廷文学范畴之内,有进步的社会意义;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作品的载体、题材都非常丰富。常用犀利的笔触对社会恶习、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对时政流露不满,对人民的贫苦表示同情。所创造的形象非常生动、栩栩如生,笔调诙谐幽默,不缺辛辣尖刻。《卖水郎》《六彩牙象王》等作品。(h)塞耶佩虽是政府小吏,敢于痛斥侵略者和民族败类,大胆揭

  露腐败现象,炽热的爱国热情充分地表达在他的诗作中。他敢把英国总督比喻成狗,对卖国求荣者切骨痛恨。

  近代文学:1885-1945年特点:以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意识觉醒为特点,可用“烽火连天、曙光微明”来概括。是缅甸反帝民族独立时期,缅甸文学发展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作品形式以现代小说为主,其他形式略有发展。

  (1)主要作家德钦哥都迈: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杰出的战士。其作品极富战斗力和感召力,曾拒绝殖民政府高额巨赏让他为来缅视察的威尔斯王子写赞诗。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佛本生故事,他写过80余部剧本,大多被搬上舞台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和赞誉。吴佩貌丁:缅甸仰光大学第一位缅甸人教授,由其发起开始积极对缅甸古典文学方面的研究。并推动和提倡作家们本着“探索时代的喜好”的想法,进行新的文学创作实验,历史上称为“实验文学”运动。(2)实验文学运动(20世纪30年代)1.派系a.推崇古典文学流派(复古)b.推崇自由文风的浪漫主义流派(学西)2.实验文学特点:简明、清新、朴实,既冲破了传统形式的种种羁绊,又扭转了消闲文学的不良倾向。3.实验文学三杰:德班貌瓦、佐基和敏杜温总结:肯定:实验文学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对缅甸传统文化的呵护与发掘、艺术创作方式的突破和创新、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批判,语言质朴清新,文风简练明了、想象大胆而丰富、构思新颖而别致、艺术感染力浓郁而显著,体现出现实主义与

篇四: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

  中缅与印缅经济关系的比较研究

  缅甸地处南亚和东南亚的交界处,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其“挪不走的邻居”。当前,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寻求经过缅甸进入印度洋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同时印度也积极从“向东看”向“向东干”转型,积极拓展与缅甸等东盟国家的地缘经济合作,在此背景下,研究比较中缅与印缅这两对双边关系,更为必要,也更有意义。

  本文试从比较的视角出发,关注中印两国与缅甸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框架和特点,进而对未来中缅、印缅经济关系的走势做出预判。当前国内学者对中缅关系有过较为充分的研究,部分学者的研究涉及中国对缅经济关系,他们指出中缅经济关系的形成受到缅甸政治环境、中国对缅产业需求和中缅双方政治考量的影响。与之相比,学界对印缅关系的关注还较为有限,已有一些学者尝试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印度文化对缅甸文化的影响,以及英帝国时期印缅的冲突与合作。近年来,也有学者在不断地关注印缅关系的发展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但是鲜有专门针对印缅经济关系的系统研究,更缺乏对中、印与缅甸经济关系的比较分析。

  一、中印两国与缅甸经济关系的历史脉络

  (一)中缅经济关系的历史脉络

  中缅于1950年正式建交。中缅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阶段(1950年-1962年)、波动发展阶段(1962年-1988年)、全面提升阶段(1988年-2010年)。这三个阶段恰好反映出两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执政思路的变化。中缅经济关系伴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起伏而变化。1954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了《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同年11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签订了多项货物互换和贸易协定,并互设领事馆。1955年,两国达成更细致的合作协议,签订了航空运输协定和邮电协定。1956年,中缅民用航线通航。1956年12月,周总理再次访缅,促进中缅关系的发展此后两国高层互访与民间交往都顺利展开,两国还解决了边境勘测划界的问题。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以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在经历了1962-1969年的破裂期后,1971年两国签署贸易协定,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中国也重启了对缅甸的援助项目,双边互访日趋频繁?但直到1988年以后中缅关系才进入全面提升阶段。1989年2月,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访问缅甸,两国签署了《中缅经济技术合作协定》。1991年、1994年和1997年,中缅又先后签订了《关于修建中缅边界畹町—九谷和南帕河(清水河)界河及有关问题的议定书》、《关于边境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等文件,为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997年,罗干率团访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边境管理与合作协定》及多项援助文件。同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李国华访缅,两国签署了《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协定》。同年10月,吴邦国访缅并签署《中国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贴息优惠贷款的框架协议》等协议,将中缅经济关系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经济合作程度有增无减,双方先后就技术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护、能源开发、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农业、渔业、旅游业及航空合作签订了上百份协议,显示出两国良好的政治互信与密切的经济关系。

  (二)印缅经济关系的历史脉络

  印缅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缅甸曾经是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两国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与经济交往印缅之间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早期印度商人从缅甸购买珠宝、黄金和宝石,向缅甸出售棉花、纺织品等物品。英帝国时期,印缅经贸活动更加频繁且双边贸易关系不平等,印度货物销往缅甸享受税收优待。随着印度和缅甸的独立,两国关系进入新的时期。独立后,印缅关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948年-1962年为友好合作阶段,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进入蜜月期?1962年-1992年为关系疏远期,印缅关系因缅甸国内政治问题而疏远;1993年-2003年为建设性接触时期,双方在承认政治分歧的同时开展经济合作,2004年至今为深化合作阶段双方重视拓宽合作领域,并加大合作力度。

  具体而言印缅独立后两国都选择了“不结盟”的中立外交政策。缅甸政府担心中国的压力,与印度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此时期,两国的经贸关系也较为密切,印度从缅甸进口大

  米和自然资源,向缅甸出口棉花和钢铁等工业制成品。1962年,缅甸奈温将军发动军变,并对私营和外资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革,这严重损害了印度商人的利益,致使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20世纪70年代,缅甸逐渐选择了孤立的外交政策到80年代末期最终选择了向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整个70年代,印缅商贸往来受到较大冲击,贸易额很低。80年代,印缅官方关系稍有缓和,经济往来也随之增多。但到了1988年9月,苏貌军政府上台,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印度明确支持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并收留缅甸难民,为缅甸民主派反军政府的活动提供支持。直至1993年,印度政府才提出“建设性接触”政策,坚持支持缅甸民主运动的同时,也缓和了对军政府的强硬态度。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缅甸方面为抗议印度核试验,关闭边境口岸,印缅经贸合作再次受到冲击。2000年以后,印缅高层重启互访,2004年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率高级代表团访问印度,表达了两国拓宽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的强烈愿望。2011年10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问印度。2012年,印度总理曼莫辛格率团访问缅甸,这是1987年拉吉夫甘地总理访缅以来时隔25年印度总理再次访缅双方签署了12项合作协议。2014年11月,莫迪总理出访缅甸,参加东盟峰会,传递出重视印缅关系、加强印缅经济合作的信号。

  二、中、印与缅甸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

  (一)中缅经济关系的总体框架和合作平台

推荐访问:论缅甸民间文学和缅甸文化的关系 缅甸 民间 关系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