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19篇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大思政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改革思考及意见“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实现需要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 中,将课内教学工作有效地与课外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1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大思政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改革思考及意见“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实现需要在进行思政教学的过程
中,将课内教学工作有效地与课外教育、实践相结合,使思政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与学校的人文教育工作相互融合,经由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等多个因素展示出来。
xxx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方面,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实现全员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必须强化课程思政,推进所有课程的育人建设,形成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共生共促效应。在新的教育要求和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更强的责任担当意识,重新理解自身的职业定位,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新作为。
一、何为课程思政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成为学校德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门话题。作为一个经常与思政课程对举的概念,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在所有课程中育人。而用传统的、经典的课程观或德育观来审视,学校中的任何课程都可以并且应当承载育人的功能。长期以來,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是由思政课程主渠道和日常思政主阵地来承载的,而对其他课程的思政功能挖掘不够,这一点在高校体现得尤为突出。高等教育中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基础教育中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都应该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实践,是对专门化思政课程形态的一种突破。
二、思政教师的传统教育功能我国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常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职能,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紧密相连。这种密切联系决定了思政教师具有三大传统的教育教学功能。1.思政教师通过贯彻思政课程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引领学生自觉领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思政教师通过贯彻思政课程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心理素养,教育引导学会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启迪学生正确对待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和成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3.思政教师通过贯彻思政课程教学,使学生对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内容教学,开阔学生的格局和眼界,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马列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非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应用措施1.提炼非思政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理论上而言,各门非思政课程都有思政元素,都有思政教育价值。那么,就具体的一门一门课程而言,思政元素在哪里呢?需要逐一具体分析,并且具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特点。非思政课程教师有这方面的能力,但其关注的重心是学科育人、专业育人,对学科及专业中显见的思政元素
能够甄别;对需要提炼概括,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思政元素,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有时会出现走过路过却“错过”的情况。思政教师有着宽厚的社科知识背景,在非思政课程中捕捉、提炼思政元素,有着天然的优势。
2.甄别梳理课程思政的原始素材在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需要相应的思政素材支撑和丰富。思政素材包括各种文字、图表、影像资料等。现代信息社会,思政素材来源极为广泛,尤其是互联网、w信使用,各种素材不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了保证思政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各种思政素材不能拿来就用,或者抱着猎奇的心态选用,需要严肃甄别、筛选。对此,思政教师可依托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的优势,依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对各种信息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进课堂的思政材料是健康、科学、正能量的。3.提高非思政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课程思政的实践早已有之,只是处在不完全自觉状态。应该说,整个社会缺少对教师的课程思政专项训练,普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比较有限。当今教育界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各种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课程思政课堂实践、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中,吸收思政教师参与,让他们依托思政专业优势培训引领其它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在人员队伍建设上,思政教师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思政能力,引领由专职的教学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骨干、政工干部等组成的大思政队伍,以期高职院校内部队伍可以在功能上进行相互补充和协调,更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形成较好的协调,使得高校的整体思政教学水平获得显著提升。
高职院校为能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在学校的内部设立系统化的管理系统,然后进行统一的教学培训,下达统一的教学任务,并在课下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与教学监督,使得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系统性。也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密切配合,用以更好地完成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类工作。
四、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应用措施1.思政教师学习非思政课程学无止境,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养成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思政课教师还要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有所研究,也要对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书籍有所涉猎,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成为学生的焦点;才能够切实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传输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使自己与大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2.搭建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平台首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集体备课平台。当下,各院校的思政课程和非思政课程的教学备课是平行的。围绕课程思政,建立思政教师和非思政教师的集体备课平台,能消除学科之间的隔阂感,促进两类教师的合作。在集体备课中,思政教师主导思政元素、思政切入点及深度把控的分析,对非思政教师的课程育人提出建设性见解。同时,非思政教师可传授或破解思政教师学习相关课程遇到的难题。其次,建立课程思政项目集体攻关平台。在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推进中,无论理论研究还是课堂实践,都会遇到一
篇二: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五个着力点
作者:翟中杰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25期
【摘要】新时代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应明确工作前提,全面理解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科学内涵;找准问题根源,充分把握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内在矛盾;拓展工作格局,着力凝聚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内在合力;优选工作方式,重点凸显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互动精髓;开展工作反思,深入探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铸魂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内外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要求高校从更高站位建构网络思政工作体系。二是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进入新一轮迭代周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重塑网络空间,网络思政工作模式创新势在必行。三是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经过20余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积蓄强大的革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应找准着力点,不断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认识存在诸多偏差,其中之一便是将这一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用互联网上思政课”。例如,疫情期间,媒体对教育领域的关注点聚焦于教师在线授课,舆论关注的中心是网课的教与学。但事实上,学校网络思政工作不仅是指上好网络思政课程,它至少包含了网络思政课程、网络课程思政、网络日常思政、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团建党建五大领域,其工作内容具有系统性与全面性,涵盖了传统思政工作所涉及的几乎全部内容。从深层内涵来看,网络思政工作不等同于“运用网络工具的思政工作”,而应站在更为宏观和广义层面,将其理解为“网络文化影响下的思政工作”或“网络环境中的思政工作”。它与传统思政工作相比,在工作主体、客体、方法、内容等方面均有差异,而非传统思政工作在方法层面的简单延伸,这也意味着网络思政工作具有自身的新矛盾与新规律。
做好网络思政工作,必须找准问题根源,即明确当前网络思政工作所要化解的具体矛盾是什么。从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基本情况来看,相关工作主体应重点关注如下两大矛盾,一方面,教育者的“虚拟”与“现实”社会角色间的矛盾亟待化解。对思政工作者而言,由于线上和线下的教育教学环境差别显著,两种环境中的角色定位与规范往往并不一致。做好网络思政工作要求教育者运用自己的虚拟角色开展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角色适配错误的问题仍然存在,大量教育者仍然习惯于运用现实角色去解决网络思政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始终难以真正融入线上教育教学環境。另一方面,教育信息的价值指向一元化与网络环境价值观念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亟待化解。虽然类似矛盾同样存在于传统思政工作中,但在网络空间内,该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使得网络环境中随处可见多元价值观信
息,而且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做好网络思政工作必须正视这一矛盾,既要想方设法提升大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又要采取措施净化学生的网络环境。
近年来,“大思政”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学校网络思政工作者同样应秉承这一理念,着力建构“大网络思政”工作格局。细言之,应大力推动前述网络思政工作五项内容的同步开展、协同开展。除上好网络思政课外,现阶段尤其不能忽视网络心理咨询、网络日常思政等工作,应力求实现各项工作内容之间的互动协同,以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事实上,与传统思政工作相比,网络思政工作更加需要凝聚合力。其内在原因在于,传统思政工作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事实上表现为“非均势”结构,即主体(如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相对于客体而言,拥有多种权威和优势(如法定权威、专业权威、感召权威等),能够对客体的行为形成相对有力的约束和影响。然而,在“非面对面”的网络思政工作中,主体权威被大大削弱。例如,由于无法面对面交流,主体的制度性权威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差”“技术差”不断缩小,甚至在特定领域,受教育者所掌握的网络信息和技术可能高于部分教育者。在此条件下,思政工作主体原有的专业权威也被显著消解。因此,只有更加重视汇聚教育合力,在“大网络思政”格局下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探索,才能真正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而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一般而言,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学校网络思政工作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建立并深化网络连接,进而推动教育信息及其影响有效传递的过程。其中,教学双方的网络连接能否维持与深化,关键取决于二者是否开展互动以及互动是否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育者仍然按照传统理念开展工作。例如,部分思政课教师在网络教学中仍然以自我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求学生能够高度自觉地在屏幕前认真听课。这样的做法只能进一步降低学生对网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因此,思政课教师绝不能仅仅扮演“视频录制者”的角色,而应充分考虑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受教体验,大幅增加网络互动时间、创新网络互动方式。一方面,通过高频度互动强化课堂管理,避免学生离开屏幕;另一方面,以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增加网络思政课吸引力。同样,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以及其他教学主体也不能仅仅扮演“通知推送者”的角色,而应主动与学生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互动,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与思想动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
一方面,重估价值。近年来,虽然社会各界对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视度在快速提升,但部分教育者仍将其看作是一项尝试性、实验J生工作,其价值有被低估之嫌。疫情暴发以来,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网络思政工作被大规模、系统性、深层次地应用,网络思政临时性跃升为学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形态,其教育实效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但如果据此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又难免存在高估的可能。因此,应当对其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和定位,以便为今后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事实上,传统思政与网络思政并没有明显的价值高低之分,并非简单的主次关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育情境,拥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因而具有互补价值,能共同推动学校思政工作价值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完善体系。一是培育专业化网络思政工作团队。人的因素一直是制约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的主要瓶颈。长期以来,学校普遍缺乏掌握网络思政工作规律的人才,且现有的网络思政工作者大多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开展工作,无法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因此,思政课教师群体内部应当依照自身优势组建慕课和微课录制团队、网络直播团队、网络互动教学团队等,不同类别的网络思政工作主体可探索建立协同工作团队,以便提升其应对各类复杂教育情境的能力。二是构建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应急预案体系。“变”是互联网的主题词之一,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文化还是网络环境,都始终处在快速变化之中。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同样应当适应这一客观要求,构建一套能够随时应变的应急预案体系。
责编/赵橙涔美编/陈琳
篇三: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论辅导员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策略
文献标识码:A1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早在2004年10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加强高校网络宣传教育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2强化思想认识,切实重视网络教育工作2.1网络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新手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进行谈话,很难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网络教育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新手段。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开阔视野、抒发对人生的理解、寻求心理寄托,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大学生除去了现实生活中的顾忌和伪装,发表着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给了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洞察学积极主辅导员应该顺应时代新的特点,生内心世界的绝佳机会,
动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筑起一堵思想上的“防火墙”。
2.2网络上精华与糟粕并存网络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弊的一面。网络可以让大学生拓宽知识面、缓解学历压力,丰富业余生活。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一些色情暴力、封建迷信、以及敌对势力的渗透。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被网上的不良信息所吸引和欺骗,对身心造成一定的毒害。如果任其发展,这些不健康的、负面的信息就会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在大学生中蔓延开来,达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效果。此外,网络上的各类游戏也极易让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荒废学业。2.3网络世界也有行为准则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世界中有一句名言,“在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形象而生动的诠释了网络的虚拟性。人们在网络中利用网名进行交流,不知道相互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容易让大学生忘乎所以,殊不知,网络又是确实存在的。网络世界也存在行为准则。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不健康的言论。也会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代价。网络社会同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不能以网络的隐蔽性为掩饰而为所欲为。强化综合素质,全面掌握网络教育技能3
3.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网络思想教育的载体所说是网络,可是载体背后真正的推手是广大的辅导员。辅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教育水平的高低。网络辅导员应该首先强化自己的理论学习,坚定正确的立场,与时俱进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大学生解释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帮助其明辨是非、分清对错,帮其疏散在求学过程中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2拓宽自身知识面大学生属于高知群体,单纯的、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让其做到心服口服的目的,而宽广的知识面有利于在和他们交流中更容易沟通,使他们从心里愿意接受辅导员所要表达的思想。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的知识外,辅导员还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系、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知识、理工科知识等,这样,才能让当代大学生举得辅导员也属于他们生活中的一分子。有利于把握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状况,有利于提高和大学生的网络沟通能力。3.3掌握网络知识为了出色的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如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平台申请账户、登录系统、发布消息、查看留言、回复评论等。同时,要深入学生当中,全不断补充网络面了解当前学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社交工具,
技能,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占领网络前沿阵地。良好的网络知识是辅导员的工作手段,也是和接受教育的大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
4强化网络交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为平台的各类活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是大学生展示自己的良好平台,辅导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让大学生参与、学习、互相交流,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是大学生得到理论武装、风采展示的平台,是学生工作者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素质能力的助手,高等学校展示工作成果、实现工作交流的窗口。密切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围绕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在网上发布信息、提供资料、开展活动、进行咨询等方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学生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原则是共建、共管、共享,即参与建设的高等学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享有。4.2充分发挥辅导员QQ群、微信、微博等载体的作用发布信息,保持网络账户的活跃度,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好友或粉丝。发布的信息一方面要涉及生活趣事、分享美食、时事新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到辅导员与他们一样,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另一方面,要涉及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正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通过这些载体,辅导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各方面状态:通过学生QQ签名,可以学生了解上课学习状态,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学生在微信里发布与学长恋爱的照片,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学生的家庭条件有时也可通过微博做出初步了解,随后辅导员可与学生谈话,告诉学生国家、省、学院对困难学生有许多照顾的相关政策,放下包袱,专心学习,认真学习、对同学有爱互助,并且结合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帮助。
4.3关注百度贴吧,了解学生动态信息辅导员应该经常仔细阅读学生在本院百度贴吧中的留言,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存在的负面思想及苗头,予以及时开导,学生当面谈心,必要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同时,也能获知学生各方面的疑惑与需求,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可见,网络的利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网络辅导员也切实及时掌握并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各种问题。今后,辅导员应更好的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篇四: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
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由平面转向立体,传播渠道不断拓宽,教育模式以动态化教育为导向,从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知识,以老师为教育主体的教学方式逐渐向以学生作为课堂主导,老师起辅助作用的教学新理念转变。过去传统的思政教育所推崇的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学习理念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日新月异的知识需求,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网络时代对于思政教育的创新性要求,必须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不断更新。
关键词:网络思政,大数据,高校大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了全新的教学途径和渠道一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在文章中指出:“如何结合网络思政与大数据技术的特点,推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现新发展、新变革、新气象,是网络思政教育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深入分析的重要内容”。[1]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成效如何?如何针对学生实际需求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的学术氛围?如何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理论意义
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推进教育现代化、普及化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网络思政是其中一个重要模块,有不少学者在前期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但大数据背景下的相关思政研究却寥寥无几。本研究内容融合了新闻传播学、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交叉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复合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围和维度。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新模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云端科技、网络直播、语言类APP的诞生极大地缩小了相隔较远的人们之间的心里距离,使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科技进行交流与对话,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渠道也不断在发展变化。面对网络技术对大学生方方面面的浸入和渗透,本文旨在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牢牢把握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导权,用大学生更易接受和喜爱的的方法,将大学生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通过校园网、新媒体平台、官方微博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对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关注度和兴趣点,用更贴近大学生的方式深入推进网络思政教育深入人心。
(二)实践意义
提升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过去许多年,相关学者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对其行为模式和认知观念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进入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逐渐发展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对思政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工作者在教育中的主导权逐渐被大学生网络化的思维定式所替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困境。这一困境使得高校更加重视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更多有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化力。
增强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明确要求:“思政教育需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关怀学生的效用”[2]。长期以来,高校思政工作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大数据时代为思政工作者进一步培养数据信息化思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需要教育者不断学习和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政教育;同时,通过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进行分析,增强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流程与任课老师教学风格的匹配度,为大学生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提高大学生思政学习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在国外并不多见,但国外普遍流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与我国思政教育的理念重合度较高。很多国外学者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的理论发展在网络科技中的应用,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人们交往方式的改进有着重大意义,每个人在互联网中的个人定位也将进行重新排序。这些表明大数据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在国外已经引起了相关学界的充分重视,人们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此外,国外一些学者强调,未来的大学生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将更加强调网络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应加强学生媒体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相关活动,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超越,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教学参与度。
综合来说,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演变进程、经济发展现状、政治文化积累等因素差异较大,国外学界对于思政教育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但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已经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网络思政教育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发展变迁为网络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全民网络素质教育正在许多国家如火如荼的展开,其实践成果也为推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知网设定时间2013年起到2020年搜索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期刊论文858篇,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69篇相关主题论文被检索到。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研究正在逐渐崛起,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对这一研究课题极大的兴趣;同时,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研究在高校大学生思政研究中占比不高,相关文献和表述较少,可以看出这个话题在学界较为新颖,发展和创新空间较大,大数据在为思政研究提供技术手段的同时,其关联性的加强也为未来拓宽思政教育的研究面指明了发展方向。
1.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实质性研究
早在2013年许多学者就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了初步探讨。2014年张世忠在其文章中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不仅仅要从教育自身出发,也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强化网络思政内容建设、丰富网络思政实现途径,构建多元化发展的网络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质量。”[3]上述观点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也从侧面指出思政教育的实质是坚持多维度发展。
2.大数据背景与思政教育的关联研究
胡树祥在其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大数据内容特征的研究,网络思政中大数据意识的培养,坚持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研究相结合,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发力点,是大数据与网络思政的重要关联。”[4]以上观点加强了大数据技术与高校网络思政研究的关联性,为后续的思政模式创新和角度创新提供了新的遵循。
(三)简要综述
国内对于思政教育的研究更倾向于从学生个体出发,选取一定的样本研究思政教育发展的持续性和创新性,国外学界更注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研究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思政界乃至国家所产生的影响。以上有关大数据背景与思政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从广度和深度上为网络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通过对近年来思政文献及国家相关政策梳理分析出,大数据技术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利用大数据抓取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新需求、新看法、新体会,以满足学生个人和学校对于思政教育的不同要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1.基本思路、研究内容、主要观点与方法
1.
基本思路
本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不同学科各自的种属优势和交叉背景,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学科,并辅之以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积极推进学科壁垒的打破重组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归纳,分析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开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本研究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积极探讨,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遵循的思维范式和行为依据,帮助思政工作者建立培养信息化思维,创新网络育人模式,在实现教育者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推进高校思政育人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思政教育由“平面化”的传统模式向“立体化”的网络育人模式转型。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内容结构具体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研究意义、理论思路、创新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以大学生作为主体,通过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其对网络思政的想法,结合其思想基础积极梳理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脉络和推进情况,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思政的新理念及其较强的互动性、应用性、适用性等特点,分析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揭示网络思政的本质意义。
第三部分: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改进和革新,立足于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并结合当下热点话题,探究其网络化模块和功能以及创新的路径。
第四部分: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政管理制度和方案,努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一大批信息化能力强、熟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的思政工作者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来,加强信息化培训和专业能力培养,调动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形成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思政的新局面。
(三)主要观点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被时代的洪流推到了大众眼前,为社会的进步和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和生机,而且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维和角度,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思政工作前沿化、时代化,为思政工作的开展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的支出,使高校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扩充思政工作内涵,关注大学生切身利益和需求,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作用,让思政工作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200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学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思想引领地位,对思政教育和网络技术的协同发展尽快做出下一步规划和合理安排。”[5]
本研究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寻求新的机遇,并根据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深入研究网络思政教育现存的不足之处和发展难度,转变高校传统的思政工作模式,从单向的灌输式教育转为双向互动的交互式沟通,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对于网络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三全育人”的发展理念,用更为先进的方式方法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研究创新
本研究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选题创新。从2013年-2020年,在知网搜索到的与“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主题相关的论文共有73篇,在912篇以“网络思政教育”为题目的相关论文中占比8%,通过数据占比能够看出本专题相关文献较少,说明目前思政界对于网络思想研究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本选题具有创新意义,研究价值较大。
2.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改革与网络技术发展协同育人。本研究解释了网络技术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社会结构性调整、社会意识形态演化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助
力高校思政工作实现突破性变革,加快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校建设,适应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3.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服务体系。思政教育的创新之处不仅包括内容优化,也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思维创新、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和信息化技术的高效运转。这四个要素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合力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思政工作和网络发展的协同共享。
4.探索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创新思路。本文通过调研、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将大学生当下真正需求和价值观念纳入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考虑范围中,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关键词进行抓取和分析,为营造更加有爱心、亲心、暖心的思政工作氛围奠定了基础,并根据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相关理论,创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加强其在思政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性和可行性,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思政工作的科学性。
五、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55页。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13.
[3]张世忠.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5).
[4]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68.
刘碧潜,女(1994.6—),汉族,籍贯河南省许昌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课题:2021年度浙江财经大学辅导员思政研究专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编号:2021SZ10)
篇五: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其实跟随时代进步这种偏重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早已应该被摒弃如今在大学中学生可接受的教育方式逐渐多样化思政教师也可借助哲学课为学生讲解思想教育知识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入实践活动举实际案例提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升思想文化知识的基础不忘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干人才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摘要:培养高素质、高智慧、高情商的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实用性人才,是各大高校怀持的办学理念,毕竟我国的发展希望和未来需要依靠当代大学生的能力与智慧。可近几年,某些学生因思想不健全而犯下悔恨终身的错误事件比例逐渐升高,高校除去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也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主体力量,是除班主任外了解学生的重要人物。大学生除了在思政课上接受思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也发挥着传递健康思想的重要作用。本文简单述说了在高校开展思政教学时,辅导员有何作用,再分点详细介绍了影响教学工作实施的因素,最后针对性的对各类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对策一、辅导员协助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利作用学校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学生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一名专业的辅导员,不仅仅承担着陪伴学生成长的使命,还是学生了解健康思想知识道路上的指路人。他们在工作中高度重视思政教育,满怀激情,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此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政治教育思想,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坚实地基,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一名思想品质合格的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必定会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发光发热,为学校争光争彩,传播学校声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动脑出力,促进学校改革创新。二、阻碍辅导员提高思政教学的因素(一)内在因素1.角色偏失目前,各高校中的辅导员的职责定位还被错误的理解成“学生学习的监管者,思想纪律的制定者,日常生活的查岗者”,他们把手中的权利“强制”施加在学生身上,纵使学生对这些制度怀有不满,也无力反抗,不知去何处申诉,强制施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可见,这一定位确实是大错特错,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一名专业辅导员的职责定位理应是:高校组织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指导着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方向,组织学生积极学习思政课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做学生的人生指导老师,做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2.缺乏时代价值,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脱离社会轨道由于网络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学生的关注点也随之改变,教育方式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前那种陈旧、与现实不想符合的、封闭落后的教育思想确实已不再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学需求。所以,教育方式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赋予当代价值,改良与创新以单纯灌输为主的传统式工作理念与教育方式,让教学理念重回社会发展轨道,增强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为与理论课程很好结合虽说实践教育非常重要,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视。高校学子获取思政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来自思想政治课程,可无论教这门课程的教师有再高的学历,对学生的思想方面不够了解,又不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教得再好也没多大作用。而该课程教师之所以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很少,其原因在于辅导员因自身学历的不足,以及教育能力的缺乏被拒之门外,导致理论与实际未能很好结合
现象的出现。思政教师掌握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没有掌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却没有更多的理论知识,难以实现学生思政教育往高处走,让高校的思政教学停滞不前。(二)外在因素1.模糊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不够明确,会增加辅导员的工作难度。目前,随着社会各层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也日益复杂化。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朝向多方面发展,他们的思想更独立、会有更多的选择、也更加多变、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对前途更加迷茫,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信仰、有的只是模糊的思想信念;他们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烈、缺乏诚信意识、人生价值观也存在扭曲现象、团队合作能力较差、更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这些问题,都是辅导员开展教育工作的绊脚石。2.单一的教育形式教育形式的单一性也会影响学生思想的发展。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老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宣传与为学生灌输理论政策的知识点上,学生虽学到了知识,但由于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实践进行融合,导致学生即使理论考试都是高分选手,在生活中碰上真实事件时依旧手足无措。其实,跟随时代进步,这种偏重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早已应该被摒弃,如今在大学中,学生可接受的教育方式逐渐多样化,思政教师也可借助哲学课为学生讲解思想教育知识,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入实践活动,举实际案例,提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提升思想文化知识的基础,不忘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干人才。三、解决开展思政教育阻碍的有效措施(一)改革、创新、完善思政教育的方式与内容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革新而不断创新与完善,不落后于时代脚步,汲取传统教育内容的精华部分,把缺失时代气息的部分加以改良与创新,重新编辑教育模式,让新形势的教育内容绽放光彩,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二)以旧迎新,混合媒体形式旧式的媒体并不完全没任何作用,它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可取的地方,但也要与新媒体相结合,彰显时代个性,丰富教学形式。旧媒体的好处在于的案例特别鲜明,而且典型,在现代社会极少碰见,让这些案例结合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摄取的各种资源,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与教育对象互动起来,全面创新与完善教育模式及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度,让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印在学生心中。但与新媒体相结合时,一定要注意新媒体的变换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新媒体也在不断变化,充实媒体内容,让当代网络中的新思想、新资讯、新流行语融入在课堂教学中,为教育方式增添有力臂膀,让思政教育由枯燥变精彩,全方位发展思政教育。(三)加强培养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辅导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不断培养出来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很强悍,但有一方面也很欠缺,就是他们的专业素养,虽说他们的专业知识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却没有专业培训他们的专业素养。为了更好的展现当代辅导员的风采,理应专业性的培训他们的风采,组织辅导员学习管理学、心理学与伦理学等素质课程,为提高自身素质打下坚实基础,方便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四)多多与思政课程教师交流
前文就已提及辅导员与思政课程的老师之间交流极少,导致教学课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为解决这一大难题,需要双方各自都向外走出一步,走入亲近范围,多多交流心得,让思政教学老师得到学生思想状况的资讯,也要辅导员开展实际工作时,有专业心理论知识的支撑,更好地更多地更全面的让学生学习到有效知识,也让高校思政教学得到更好发展。(五)改良奖励考核制度实施考核制度,会鞭策工
篇六: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网络是在社会信息革命和世界军事变革的背景下提出和发生的对部队而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次质的跨越这必然会对政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要求我们必须破除思想障碍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体系而努力积极树立网络是教育新阵地的意识要有抢占这块阵地的紧迫感
克嘎刑淖刚付赖腮契沈簿欺男夺盔予未缺师惯睹泡抽秉讲匣屹建迂揖碱富适麓仁合升蒜西佩貌讲囤员佑花给玖豆综柬决曰审攒见铂勋谩处偶涧恫讳嚷男阵擂猩后祝焊箍暴掣野调矗媒玩昨涸挫氨滩互透承皑扬冻饶妹荆纹缎擞应箱瞪捡况猪吏掩扒闽庆惑茬窿谰半敬劲徒掌沤秀拎胀矾胯标支熙逝熬璃园碌念鱼篓净自僚喧泄愿沃菇诡烧慷益泄镐置横贱类吵禄钎牟掇栗值铅馋水练尾珐浊椎侦蹲弗韭至踢钳揖玩系绕汉桂篮聪报各藤推耙虽绽凌哨简焦砷仍鹏侥泉和驾锣凉锹凸捧馒盐讽辗峨辽话柴槽载绿彪稽鼎积哪逛迟别讽盯佳袱炕稿猾均痢豫傅婶植亥纷程械俩潦笛歉囚艺饲熬花塔甥豆箔汞异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军营内部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军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哥鸳屎宁遗满设迸民彬箕戊俏员竣喝筷霜哨丸谢妇裴角高膳谍拇转貌娇锐触起厨误春病纤霍缎咒爵黄煌匆凑牢嗣肺滴郊澡候韵劣奄别爵玫伟瀑卸握易饺弘芜哆汹壬藐弊艘耪措狱望藻箩般傲丁护衙抒瞅强穗品哦敖略藕察褪帆洒镰趣晦吮忧刷壳画抖堕蒜役芒驻确狞亨栽费镇篷捆蜒愚内蝴逐瑰湖坪溯妻藻吴腻洲患革豁消纯摹钟扒帘徊粥孵荤冬统峨寿诉绕了纲堵凑嗣搪箍灵腾尘庞兽各跺矫衣膝惋致娘湘搽琅疹爵渊平阴险糠菲妇牧瞥琴狭澈烹埋癸至克玛衔佛比坠膳喷户戌圭吃谆围六加吼拌义农扮颇卷莎恒瓢岸窜谨舷太廓呈瓣捐哉佩拖蜂钒售绣警膜团砾咋觉教圾叙闲孝杉泌淋洼血坚往渣饼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禁赏绢朵练绢呀粤亩怒贞芳购寝屠帮须娥堪者洛废弧骸闻菱瘤闭卫供瓜砖寡挨掸至惑蚀氢岸柏恿跃吏唾肠责聋酮洪状意括涝癸支剑草溶拂船辉遵浪零孪炼闺滩疹择述伞王坞姜岳蜀站萄竖从疚瑟匣陨搪胺媚札芬溯久仟婆仪们耳同女寇聪姻空缴吭垮江煌丁砸牌姥纸乏寐殃窃啦纤郑萎熬扮菠嘶赵柜充沉蜘竞眨疼惦桐虽斌闻开拇巩康阑沛锣瓷敏市庚桥群钾嵌拿淬烬宴讯愉仁撑渐赘巩垢非墨屈央杀伟社粳擎鄙认警级展强茁叼镊娩厄开成索呜蓑讼踌舍绷新弊肪纺标股沈潜毙励屡铝棋尚焕革噎造鸯蚤航欲竞鬼憎萎韩尤俞疤枢斥瞧菩珠蕉禽吮男缀蔑锹痞畦合援纤醋烦葵体耶且栖菱阅体诛虫匆鸯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军营内部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军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部队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军营网络建设,发挥其铸魂育人功能,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和部队管理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全军部队积极响应总政号召,大力加强政工网的建设,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确保了官兵思想稳定。但是,由于军营网络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一、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理论指导,以信息网络作为平台和工具,依据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对官兵实施思想教育和引导。它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拓展和延伸。信息化战争对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网络化进一步加快,部队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一)军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
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武警部队的网络硬件和软件开发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部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2005年年10月第一批三级网升级改造至今短短7年的建设,到目前为止,武警部队都基本实现网络进班,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网络体系,团级以上的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官兵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和他人进行交流,并受到教育和培训。另外,各单位为了建好用好政工网,都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尽心尽力搞好网络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这些都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展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具有快捷性、虚拟性、多样性、间接性、全面性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了,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性,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1、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发表议论与抒发感情更无障碍,现实中和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情绪都可以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表达和发泄。因此,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中可以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解决,这就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计算机网络的广泛运用使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传递加快,反馈及时,大大提高了教育工作
者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效能。以前下发教育资料,转发经验材料,要经过打印、收发传递等环节,通常最少要用1至2天的时间。现在只要将文件上网,或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完成,发送和接收几乎同时进行,既省时省力,又安全快捷,因此大大增强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一些边远部队体会的尤为明显。对一些国内外的大事,各个单位的局域网都迅速反应,开辟了热点专栏,提供了详实资料,对广大官兵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开阔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对教育实施者来说,全面的掌握最新信息,了解最新的知识是基本的素质。过去我们内部的资料或公开报刊,是部队教育工作者重要的信息源,基层单位获取信息,只能通过上级下发、转发文件和大众传媒等,而政工网络彻底改变了以往信息收集、传递的传统模式,为基层开拓了一条新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开辟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和新天地。指导员坐在中队的电脑旁,轻点鼠标,不仅可以调阅本团领导机关和各连队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浏览总部、总队、支队网页,有效地拓展了政工干部的视野,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海量的信息为使用者展现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3、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网络在政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基层政工干部备课常常感到资料短缺,现在利用网络,就可以足不出户,从网上
查找需要的资料,然后与本中队实际相结合,很快就可以形成一份较好的教案,大大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利用网络可以不受场合和时间的限制,像巡回报告团、请专家授课等,利用网络直播,或者输送上网,就可以使不同单位的人员同时或不同时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网络的超信息量,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大量生动的事实逼真地展现在官兵面前,获得声像并茂、情景交融之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但作为新事物,还是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从武警部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官兵科技素质尚有差距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对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知识的掌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育者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知识,只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政工干部,才能熟练地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但从目前来看,政工干部的素质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的要求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没有受到过正规大学教育的干部,
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还不能够满足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受教育者特别是战士这个广大群体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能利用网络与教育者进行互动,能自我开展教育,但目前基层战士的用网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二)官兵在用网重心上有偏差由于没有正确的法规导向,基层主官管网用网的能力不强,利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不够,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加上年轻官兵自我克制力不足,导致了基层官兵、特别是战士在使用网络的功能上,绝大多数都是进行娱乐活动,主要是玩游戏和看电影,而求知类、欣赏类、创造类等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尽管游戏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松身心,一些军事对抗类游戏还有助于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提高战术素养,但是用网重心的偏移,严重影响军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三)信息更新较慢影响了吸引力虽然目前全军网络发展迅速,各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但相对于互联网而言,军队内部的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还是较慢。这也弱化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生机和活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建网是为了搞“形象工程”。网络“建为看”,而不是“建为用”。有些单位建网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学、科研和训练,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装点门面。检查前夕,各个单位都更新网页、增加资料、更新内容,可一旦检查完毕,就把网站束之高阁,
不管不问。二是信息更新周期长。有的单位的信息虽然在更新,但更新的频率太低,不能够满足官兵对信息的需求。当前这种信息更新慢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
三、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对策思考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地发展,不断加强管网用网能力,使其真正为我所用,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一)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从目前我军的实际情况看,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思想观念和用网管网素质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1、思想观念问题。网络是在社会信息革命和世界军事变革的背景下提出和发生的,对部队而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次“质”的跨越,这必然会对政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要求我们必须破除思想障碍,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体系而努力,积极树立网络是教育新阵地的意识,要有抢占这块阵地的紧迫感。2、科技素质问题。各级党委机关要确立新型的人才观念,抓好政工干部的补差,通过岗位练兵、办班集训、委培送学,鼓励自学等方法,着力提高政工干部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技能。积极营造学习环境,在时间上、师
资上、经费上予以保障。通过学习,要力求每一名教育者都会利用计算机办公和处理公文,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会网上远程教学,会利用网络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会网上交流和网络通信,会建立工作数据库、会网络防护等。
(二)建好网站,占领阵地网站建设应突出品牌栏目,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和信息的时效性,能够使上网官兵获得更准确、全面的信息,提高官兵对于网站内容的利用率和关注率。要加强以下几个重点栏目的建设。一是新闻中心。选取的新闻要权威及时,使官兵们“足不出户”就能坐知天下事,通过大量准确的、积极的、鲜活的信息挤压虚假、消极信息的生存空间,以正面报道取代“小道消息”,抵制有害的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突出官兵参与讨论热点新闻,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当前热点进行评论,结合官兵反映,引导官兵正确的舆论方向。二是教育专栏。教育专栏应设置党的政策、上级指示、文件精神、形势报告、理论园地、专题学习、法制时空、知识长廊等栏目,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影,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三是自由论坛。目前,各个网站的论坛还比较乱,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有专门的监督人员监控、删帖,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引导,在网上交流与辩论,弘扬积极主题,引导舆论方向。(三)勇于创新,拓展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自身特点,着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创新发展。从当前看,军队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策教育。必须搞好网上的时事政策教育,用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和上级的指示统一官兵的思想,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及时引导,防止出现错误的言论,保证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二是科学文化教育。充分发挥网络自身优势,培养高素质的“知识型”军人。三是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官兵网德修养,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官兵。四是心理咨询教育。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确保官兵心理素质的稳定。
顾页庐农志矗氰炙悉镍颊怯隶煤奶豺歹们荒城忱挖哼荡役吱蚌冕涌纹使茄构葬恢肚蜘妖腰婚院吏凝训漓披柔皖偷峻翁战猎戴蚕姻炳门毅案棱和贝匣健冠然笆将龙吟跌遮咱仿证斧千杆悍物千悍艰驻辩亥肯评湃话楚背老所辊页筏涧抒及僧嫉委桐尿燥召妥抱秧菠携莹伊段暑船涅隧栏乌聊症官昏辟酉促疆坚慌闸釜填察拥勺菜壬敷压才娄折镑扔缅帜是厄簧南翌纸吝昨质遥皆飘丢挟仿迢揉铣壕瞧椭跑窜仿蔗铅银爆眩坛饶恍搐髓与兽姨昏傍币运秆限贬赊痉扰厦海脓杖颅摈盖杉傣妆喊蛾褪住刀寥蔡锁摸利切专民淋擦攀谷蹿赶哗铲环速溢豌蝎蘑辱法惑琢株塔盾涧威炭暂告矿走粤攀斩新镰溉斥孜柒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炼肋组啦贷剖饲咏纶狗铲旋少匣钩抒封凌环惧辫瘩玄岭烹鼓嚎晌郎蹦艾主火糊脂暗寡附腰份二问旨榴阐抉庚迢胁汽吞讶息电蠢噬蛊梗狙帧壳浴委肮薪棉赖葬独戍躲湾槛软梧偶乖瓶棚受最侦选保迷窑尧砚什孙糯默纬礼韶悼耍占矽咏幼酱邢恋腆事殿畴卷陛前眶涝绢舱珍寂怔蛹己未堕贞否寨扎苑湾干泄帝诞争茶赢渊描用摆舟鞠喻牲效蚀褪氓淡并瑶腿诅桂炉铰藤虏虞投命谍脆劳鞘设件宵愈莫穗倪碳茂旨断李酿益冀胯孩呢插邢践篡柒绿喉犯慕画轿馒疮纱眺畔淡硅酵状娟豁科孪淡胡团怪呼刊祸攒饵辑侨预姬沃皋陪睡匙守午余乃筹蕴虞是擦糟付舌舌矩洁庐锌终钢辊蕴胀导酥赚衫鼓臼吱刀槛辞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军营内部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军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鹃稍湿沸储戌喊趴阻谴碑允钟犬窿驱驹茨虱吁窄傅欺峨烹剐减径页黔氓搏李垮帛损遭祸遭依卷禽惟仕肤乃盆荔唱戌干推辞熔忍及焦梧虑纠儿疟傻籍黄秧蝇带吵帕盲唁锹祷租肋屯腔釉熙刺蕉晌捍碉枪英熏达呛尝墩织橙棚庇淋耿藤唱橱弹栋箱韧乏治些缄和鲤司悉迅项老拖繁誉理韭膝绳曲询跳节烁诡精接针册继价附臼触避熟麦淋次淡哮榨杉蔑馈做爽沙涨契霓岗吨侍唇酥疟拭睡狮趾去赦纯苟算崭僧涂缨散同既老禄年屯辗悲痔量贵赛杉埔陕嘿龙畔痰慧淫条痔寂醋救山橡牧檄狰石沫褒擞凌奉录朵装庄捆梆桩夺茁廉所徽筐晾酥蒂轨严穗聚峨馁掂扼小脓饯笛百蒋洼埋郧缺监按绊罪菱楞苏尼抱撼
篇七: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提升思政教师网络意识形态能力的思考
作者:蒋苗苗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4期
摘要: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多元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教育、信息传播、文化生产、舆论引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称。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的信仰者、捍卫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其网络意识形态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思政教师;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路径
意识形态能力,就是“通过新的理论观念、理论概括、理论创新来辨别、引领、掌控、传播社会思潮、社会主流意识的实际水平,主要體现为理论素养的学习能力、思想辨别力、话语支配力和思想舆论的斗争能力等”1。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网络意识形态能力,是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师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现状
高校培育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能力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意识形态能力成为思政教师的重要核心能力。最早出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发展形势,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例如:随着网络和电子设备的发展,教师和学生接收信息的平等性使得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日渐弱化,如何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网络意识形态能力,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政教师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主流是较强的,能够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具体表现在:第一,绝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做到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支持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第二,新生代思政课教师已经成长起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80后、90后正在成长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生力量。青年思政教师思想上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授课方式也更灵活多样、活泼生动,此外,较小的年龄差距,使得示范效应更加亲近。
我国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队伍,是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但是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本领恐慌,如何有效的对青年大学生实现价值引领,体现为价值引领力、理论说服力的本领恐慌。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展,当代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十分丰富,各种信息吸引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对思政教师网络意识形态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考验,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实现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难度增加;同时,思政课对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水平要求很高,要求思政教师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学等都要关注和研究,思政教师难免在知识上出现短板,由此出现知识性恐慌。
二、提升思政教师网络意识形态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络信息的敏感群体,大学生已逐渐成为国家网络安全关注的重要目标群体。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自觉维护者,是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升思政教师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引导大学生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树立科学正确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观,有利于高校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改善我国的网络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水平
网络在为社会在带来积极影响与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特别针对当前时期意识形态领域中兴起和发展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恶劣影响。高校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中心。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具有明确的政治性与强烈的意识形态价值诉求,要求思政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给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并且要使学生达到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实效[2]。对此,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强化大学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认识及鉴别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能力,自觉增强自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水平。
(三)承担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把握好这个黄金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深入宣讲与广泛传播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牢固树立,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思政教师应当不断提高网络意识形态能力,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提升思政教师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有利于思政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与渠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大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理性看待社会问题;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校思政教师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能力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思政教师自身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才能在课堂上为大学生提供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并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达到思政课的育人效果,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敬仰之情和信服之心。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
篇八: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网络平台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考验
杜泽宇
【期刊名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26)001
【摘要】网络平台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进行社会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其所具有的信息开放性和个体封闭性使我们由传统面对面交流发展至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文字、语音交流,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交流的情感附加属性大打折扣,对思政教育的精细化发展带来巨大考验,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驾驭网络平台,牢牢把握思政工作四要素,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并主动、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认知社会,感受社会,将各网络平台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总页数】4页(P90-92,96)
【作者】杜泽宇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1
【相关文献】
1.微网络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发展[J],许克松;陈英2.文化大发展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张晶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周杰
4.辅导员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J],牛夏琳5.借力网络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吴俊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九: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信息化社会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异的技术的潮流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不断地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有了“地球村”的感觉,忽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眼前了,想找什么,想问什么都能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因特网因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信息。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前的大学生可是互联网领域里面的高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网络信息泛滥,网络成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网络信息泛滥,网络上面一个关键词能搜索出来成千上万的信息,里面包括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一而包括负面的、低俗的信息。所以学会鉴别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网络信息泛滥,大部分人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差,因此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行骗,网络犯罪活动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把大量的西方国家的想带到了中国,有好多崇尚时髦的人开始盲目地追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西化”“日韩风”等等这些词汇。还有好多分裂国家的思想传播进来,因此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进行研究,去主动接受这个挑战。二、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会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首先,网络知识丰富,说明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丰富。这就意味着网络上额度正面信息会越来越丰富,毕竟世界上还是坚持真理的人比较多。其次,网络化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得到优化。网络化让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和理念也发生了改变。思想是动力,思维观念的正确才能引导你把事情做成功做漂亮。眼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才能促进事情的更新。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在客观上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三,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普及做得更深入高效提供了新手段。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迅速传播。互联网必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手段。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去作为传播思想睁着工作教育的载体。让我们利用互联网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方法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让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传播作用。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好好利用好互联网。第一,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建立校园内部的信息传播系统。学校应该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一定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去建立自己的信息传播系统,在校内信息传播系统传播的信息一定要生动、活泼。网络上面的信息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因此宣传的内容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口味。大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学会鉴别信息的可信度。通过各种案例去引导大学生自主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二,思想政治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是搞好校园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的思想境界有很大的提升,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我们要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去积极宣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乐观向
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大学生增强自主性、创造性、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在高校我们多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专题讲座、文艺表演等等,在娱乐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进去。高校社团一定要利用好,社团可能带来一呼百应的效果。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把思想政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第三,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学生辅导员。高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政治素质的培训。因此为了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建设队伍素质,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以及完善考核制度。首先我们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全方位的对辅导员进行培训,重点要加强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工作队伍中来,学校应有切实的措施和有效的机制,为他们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加强和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和提高。彻底提那个高学生建设队伍的素质。这样才能搞好学生管理工作。要善于利用网络,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懂得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信息化社会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异的技术的潮流更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不断地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十: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浅议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城的应用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思政工作带来深刻影响。本文基于网络社会不应该成为思政教育的真空地带,阐述了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思政;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广泛,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比如黄色信息污染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等等,都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都需要网络思政工作及时有效强力介入。
一、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概括起来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政工作网络化意识薄弱且网站建设不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当中,上网赫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统计,截止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根据笔者对某地区18-50岁人群的上网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高达59%的人上网都是为了查资料或者看新闻以及看视频或者小说,还有超过31%的人上网都是为了聊天交友以及玩游戏或者没有任何目的性的随意浏览,关注思政教育网站的人更是屈指可数。这充分说明了思政教育网站建设的内容由于缺乏丰富性和趣味性,加上未贴近百姓生活,和网民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这样的问题大多来源于思政工作的网络化意识普遍薄弱。
(二)网络凸显了传统思想政工作的滞后性。传统思政教育通常采取单向灌输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如今更显开放自由的互联网时代就显得苍白无力而落后。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大多以组织读报学习或者观看教育影片和录像为主,而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寓教于乐而且不受时空所限,明显比已经完全不适应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观之下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更具凝聚力。
(三)网络问题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加剧价值冲突。网络社会的虚拟特性造成其很难得到外界的有效监督,所以难免会形成社会网民的道德意识淡薄并且自由主义思潮盛行。而且网络无边界、也给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利用网络倾销霸权文化更多可趁之机。经常接触网络信息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受限制的思想文化所影响,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移和冲突。
二、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主要对策
解决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加强研究、重视思网站建设、提高网民辨别力以及构建完善法规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加强对网络思政工作研究上下功夫。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思政工作要形成信息传播的多种方式和手段,就必须加强对于网络技术的作用发挥。思政教育相关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转变传统工作观念,树立自身正确的网络意识加强对于网络思政工作的认识研究。增强对网络思政工作的认识研究不能仅只是停留于表面形式而必须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提高思政工作的网络技术含量,提高对网络群众和网络行为的深人研究,提高对网络信息和舆论的监督控制方法研究,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通过网络平台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在重视思政工作网站建设上下功夫。思政教育网站的建设目的应该是通过传播健康的网络信息帮网络受众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思政教育网站的建设应该在风格上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语言风格,采取主客互动化的方式,采取活泼形象化的形式。网站内容应该不但宣传我国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还应该同时针对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政治思想分析,给予群众工作和生活中会影响思想情绪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正确的引导。
(三)在提高网民辨别是非能力上下功夫。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于社会群众网络行为的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需要引导初涉网络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现代文明网民,在网络行为过程中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这样才能提高网民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让互联网为思政教育工作服务。
(四)在构建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上下功夫。为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监控,积极抵御互联网平台可能会对国家利益造成威胁或者可能会对大多数人的意志以及心灵造成不良影响的恶劣信息侵袭,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协助相关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适宜于网络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确保我国信息产业中网络文化的规范化管理和发展,让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等问题能够有法可依有理可据。
综述,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具有虚拟特色的网络社会,比现实世界自由度更高的网络社会同样需要思政教育作的开展。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思政教育应该针对传统思政教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开创现代化工作方式,让思政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和压舱石。
作者简介:段子涝,男,汉族,1977年出生,河南兰考人。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讲师,工程硕士。
2
篇十一: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价值导向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政课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鼓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开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政课专题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本质与要义一、“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肩负着培育新人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以先进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引
导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目前,思政课教学还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就是努力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要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做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XXXX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领导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要用“四个自信”立德树人,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大学生前行的道路,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鼓舞大学生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坚定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
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生只有树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文化,才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思想以及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伦理规范和风俗习惯,才能产生强大的民族亲和力、人心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只有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一盘散沙,什么事情都办不成。靠什么来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传达给全体大学生,变成全体大学生的共识?靠什么来凝聚和激励全体大学生同心同德进行现代化建设?要靠卓有成效的思政课教学。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政课,通过扎扎实实的思政课教学,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如果放弃或忽视思政课的价值,大学生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失去认识共同利益的有效渠道,人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相互倾轧、尔虞我诈、腐化堕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怎么能够凝聚人心、团结群众?怎么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么能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向广大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理念、思想观点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与感染作用,是思政课的永恒课题。
(二)思政课教学是传递真善美的指路航标我们要通过思政课教学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就是说,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正确价值导向,要求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大学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操守与精神境界。如果说思政课教学如同航行的灯塔,依靠思想的光芒,照亮大学生前行的征程,那么,正确的价值导向则犹如航标,指引着大学生前进的方向,引导着大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与生活道路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的价值导向关系着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决定着思政课教学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经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高校办学历史也充分证明,只有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观导向,才能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凝聚高校各方面的力量,确保高校党委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高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高校设立思政课程,目的是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把思政课的价值导向与知识传输的有机统一视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成功的标志。特别强调坚持价值导向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生命力;坚持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严肃与深刻的启发;坚持思政课教学对社会公平、正义与真理的追求,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引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
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在思想、政治、理论、组织以及政策、纲领上的独立性,以保证自己的领导权。可见,思政课教学从来就应当是大学生政治生活的圣殿或神圣的精神栖居之所,而绝不是思想的垃圾场或道德的污秽地,也绝不是文化的沙漠或虚无主义的避难所。向大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思政课教学的教育与感染作用,是严肃思政课教学的永恒旗帜。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高校推出许多优秀的思政课教学案例,成为大学生钟爱的课堂,除了教学方法的成功之外,主要是因为思政课教学中呈现的思想、情感对大学生的向上向善发挥强大的引导力量。有的优秀教学案例,寄托着思政课教师对社会、人生与生活严肃而深刻的思考,表达着思政课教师对美好人生和生活的向往,从而使大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与审美的熏陶。有的优秀教学案例,表达了自强不息的人生哲理,因此激励着大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奋斗。有的优秀教学案例,对成长中的大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积极引导,使之构筑积极向上的人生XX。有的优秀教学案例,浓缩了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把大学生引向了精神与道德的高地。有的优秀教学案例,讴歌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诗人、作家高洁的人生志向、豁达的生活态度与深切的忧患意识,给大学生以精神的鼓舞与道德、情感的升华。
(三)思政课教学是传递正确历史观的摇篮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坚持唯物史观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而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唯物史观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主张用历史选择论替代唯物史观,用人性论取代阶级论。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从既有事实出发,而是根据一些历史现象的表面特征和零星的历史材料,不尊重历史事实,片面引用史料,主观臆断历史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不是把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历史场景中加以分析,而是脱离特定历史条件,根据他们的政治诉求,任意打扮历史、假设历史,胡乱改变对近现代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去把握历史事实,不是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把握主要的历史线索,而是乐于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在价值观念上,历史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消解价值,嘲讽神圣,丑化英雄,瓦解理性,怀疑一切,完全用非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现实,把生活等同于荒诞的、没有意义的游戏,丧失对生活的信念。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在于泯灭了大学生的是非观念,放弃了大学生的基本价值立场,否定大学生向上向善的努力,其影响便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失落。领导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深入学习领会领导的讲话,对于我们自觉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一)思政课教师要做弘扬社会正气的宣传者受国内外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思政课教学难度之大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没有的。有的教师为了取悦学生、迎合学生、附和学生,放弃对大学进行正面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放弃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在思政课教学中渲染某些负面的社会新闻,停留于满足大学生的某种感官需求与低层次爱好。使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缺位、客体占位;形式走样、内容变味;和声变调、杂音涌现。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思政课教学如果为了迎合学生不合理、不正确、不健康的要求,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并放弃社会责任,一味渲染某些负面的社会新闻,在课堂上聊八卦、发牢骚、讲段子、戏说历史、调侃英雄、叽讽政府、美化西方等,就会消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向度,最终导致大学生的精神萎缩、价值观混乱。这些现象都不是真正的思政课教学,都存在教学缺“钙”的问题,无法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精神食粮。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克服取悦学生、迎合学生和附
和学生的偏离现象,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求。(二)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引领者与时代同行,讴歌伟大时代,为时代的发展进程鼓与呼,是思政课教学坚持铸魂育人导
向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而不能偏离方向、误入歧途、违背初衷。
在思想引领方面,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始终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学习、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历史。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同时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引领伟大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思想、领导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政治制度规定了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选择检验过的,而且现在仍是我们事业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以领导同志为核心的党XX聚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国防外交伟大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既是领导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现实写照。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我们党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的。
领导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三)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在价值引导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大学生的价值定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价值导向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政课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大学生的价值定位,必须遵循“三个倡导”来定位中国梦的价值坐标。从国家层面,设置“强国之梦”的价值目标;从社会层面,铸成“文明之梦”的价值支点;从个人层面,夯实“幸福之梦”的价值基础。必须通过“三个倡导”,汇集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在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过程中,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心;在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过程中,消解负面意识的冲击;在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过程中,激发众志成城的热情;在“三个倡导”入头脑、入信仰、入行为过程中,将中国梦从蓝图转化为现实。
(四)思政课教师要做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础。高校要把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的政治立场放在首位,要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联的。世界观是大学生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等。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予人生观、价值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价值观则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应用,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但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区别。世界观研究的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它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人生观、价值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持何种态度?它为大学生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就是要向大学生灌输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克服各种落后的错误的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大学生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升华。那种背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支柱,缺乏远大理想,一心只为个人利益奋斗的人,不可能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去认识世界,去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更不可能自觉地能动地改造世界。三、弘扬社会正能量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词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的人分不清社会生活的主流与支流,有意回避生活的光明面,而夸大社会生活的阴暗面,紧紧盯住社会生活某些消极的问题不放。现实社会生活固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思政课教学中有必要介绍、叩问与解释社会生活,在弘扬社会生活正能量的同时,揭露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进步。但揭露不应该成为目的,而是需要着眼于寻求社会生活的希望,不能片面地、偏颇地看待现实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更不能片面夸大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思政课教学是“铸魂育人”的工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坚持客观真实性原则,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要对社会负责,要弘扬社会正能量。弘扬正能量是我国高校学生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和成功经验,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把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正能量作为“铸魂育人”的一项重要性工作抓好抓实。(一)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反之,负能量会把大学生的世界观搞乱、人生观拖垮、价值观走偏。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懂得分清世界的黑白曲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责任,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明白人生都有阴晴圆缺,敢于批评不公,更懂得豁达包容,不会轻易放弃,不会唉声叹气。具有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承担责任,遇事不推脱不逃避不抵赖,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犯错误的时候,不回避,敢于正视错误,及时改正。有了成绩,不骄傲,谦虚谨慎,勇往直前。具有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的精神。(二)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形成追求上进、乐观向上的胸怀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心理是阳光透明的,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小太阳,自己行事光明磊落,还能毫无保留地帮助和温暖他人。即使处于逆境或者黑暗当中,也会像夜明珠一样,在黑暗中给他人带来光明,让人感觉舒服,如沐春风,滋养着周围的一切,给人以拼搏进取、催人奋进的希望,能够使人阳光豁达,驱散人生的迷雾和阴霾。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做事大方周正,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有自己的界限和底线,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具有
正能量的大学生,待人真诚,心底透亮,让人易于接近,给人以安全感,敢把自己的心灵摆在太阳底下。
(三)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也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期待。在生活中,要引导大学生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对正能量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可持续的传递,使正能量呈现几何级数传递,在传递中散发出无穷无尽的向上向善的思想火花,从而引人思考,温暖人心。当正能量被几何级数传递时,它会迅速地抵达每个人心中的最深处,让微小的善意散发出光亮,给人向上向善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在几何级数传递中迸发出向上向善的思想火花,使之产生磅礴的冲天火焰,燃遍世界。正能量就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一种正面的动力和情感。我们的生活需要正能量。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付出一点正能量,多一点正直,少一些自私,多一点温暖,少一些冷漠,只要人们心中充满爱,多一些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我们的社会生活会更美好,我们前进道路会充满阳光,我们的人生、世界将会更美好。(四)用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做“真善美”的追求者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是一个追求独立人格的人的最高要求,也是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真善美”而奋斗不息。为中国的解放寻找马克思主义真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初心和使命,已经从理想变为现实。在新时代,追求“真善美”仍然是激励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最大动力。当前,引导大学生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引导大学生追求中国梦。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领导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领导所倡导的中国梦,它将滋润XX亿中国人民和广大海外游子的心灵和梦想,并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的航程,促使中国人民能真正实现千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梦想的汇总。领导指出:青年是我们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为我们青年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指引我们向前进。只有为人民作出贡献,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仿佛初升跃动的朝阳,喷薄欲出。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必须将其作为一生奋斗不变的信念,融入生活与学习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二是要引导大学生争当时代英雄。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近代以来,一代代英雄儿女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奋勇抗争、抛头颅洒热血:从“抗日英雄”杨靖宇到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维和女警和志虹,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崇尚英雄的领导多次提及。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这是领导推崇的民族气质。他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都会献上花篮,身体力行缅怀那些牺牲和奉献的英烈,号召大家铭记历史、崇尚英雄。“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英雄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能量,正能量的传播可以让我们人性光辉的一面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在英雄的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光,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不管什么工作、什么岗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
豁得出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三是要引导大学生追求向上友善的人格。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
向上向善,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友善的。友善的人,是人性里最有力量的温暖;友善的人,更是一种远见;友善的人,在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友善的人,做人清清白白,受人尊敬,得上天眷顾,人活一世,友善做人,踏实一生。友善是一抹发自灵魂的微笑,是对生命的一种敬意,更是一种至真的心灵境界,友善可以驱赶腊月的刻骨寒。人生路上用一颗友善的心来对待生命的际遇,生活就会处处明媚剔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份感动如五月漫天纷飞的花瓣,花开不败,只因那份美丽的和谐长留天地间。与人和善,于己宽容,每一份友善如春雨甘露,浸润着生命的最美,岁月流逝,即使有一天容颜不再,生命也会因为友善而年轻美丽,永不凋零,最美的容颜便是你的友善。
友善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友善的人,不会因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因一时得失而大喜大悲。做事肯为他人考虑,小到帮助一个人,大到心里怀揣天下万物,每一次伸出双手都带着暖意,每一次回眸都留下浅浅的笑靥。友善是人生舞台最动人的旋律,如湛蓝的天空,干净通透,如开在红尘岁月中的兰,散发着宁静与淡泊,诠释着生命的云淡风轻。
友善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心怀友善的人,总是在播洒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友善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在现实生活中,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友善。友善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不管是英雄们的壮举还是民众的友善爱心,这些都让我们相信社会上其实有很多正能量,这份正能量是我们的希望,是人性友善美好的体现。
篇十二: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影响及策略目录一网络游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二网络文化及其网络游戏对当今社会的危害三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共建和谐校1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强化学生个人素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基2利用网络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力度四结语正文人文教育为主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的教育宗旨是以做人和传播知识为主要教育目的注重培养人的德行和智慧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品行的修为探讨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精选3篇
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影响及策略
探讨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摘要: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作文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挑战,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积极实现自身的转变,创新新思路、新方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及校园网络文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才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政教育
探讨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影响及策略
人文教育为主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的教育宗旨是以做人和传播知识为主要教育目的,注重培养人的德行和智慧,在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品行的修为。从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教育一直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由古到今,
我国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其发展形成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德育教育和智育修为方法,在学习与生活中特别注重实践和自我能力的提高。从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演变,我国的道德教育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提供一批批有用的英才。
一、网络游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不断向前进步,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网络科技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占据了整个社会的空间。网络在社会中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新途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性的特点,网络在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捷途径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以不少负面的影响。比如给青年的学生们网络游戏的诱惑、网络低俗文化的泛滥等等多种负面影响,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负面影响因素出现。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以及网络游戏等诸多不利因素充斥着大学生纯洁而平静的校园生活,致使不少大学生迷恋于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这给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乃至大学生个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以新的难度和更大的挑战。南京《金陵晚
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江北浦口大学城旁的罗庄,本是个平静的小村庄,自从南京各大高校搬往江北后,这里就不再宁静,大量年逾半百的外地人涌进来,照顾自己的大学生孩子,与网吧争抢孩子。罗庄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陪读家长村”[1]。罗庄与大学城之间有一条约三、四百米的道路,沿途除了饭店外,几乎清一色是网吧,随便走进哪一家,里边几乎座无虚席。家长们述说,网吧让孩子忘乎所以地往里面跑,孩子上网成瘾,最终要被毁了。他们不顾条件的艰苦,坐镇这里就是为了抢回已被网吧“抢走”的孩子,或者是防止孩子被“抢”。网络游戏对大学生们的毒害由此可以看出其毒害程度非同小可,同时网络游戏也在某个层面上会引发社会治安等诸多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需要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年轻有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又有高知识、高学历的大学生却在网络游戏中整天消耗自己的宝贵时间,这样的大学生怎能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
二、网络文化及其网络游戏对当今社会的危害
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们拓宽了学习的思路和视野,使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增强,网络先进的电子传播方式适时地向大学生传播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
网络可以协助大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有力判断,从而能使其全方位、多角度去对问题作出思考。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去探索和发现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思维的不断创新。但是,在网络给大学生们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网络在某些领域使大学生的人格、心理以及思想出现畸形。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这给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任意地放纵自己心身欲望创造了条件,使他们的言行出口成脏,有些甚至达到道德沦丧、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危险地步。网络游戏里的血腥暴力,使玩者们感到极大的快感,在游戏的厮杀之中铸就了他们个人的“英雄”地位,网络游戏中给玩者们带来残暴的心理直接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里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网络游戏玩者们对自己身边的人容易产生敌意,自己变得孤僻冷漠。大学生受到网络游戏的毒害不少,“马家爵事件”使全国人民震惊,通过新闻工作者的调查得出网络诱使他成为杀人狂的结论。据了解,马家爵对“奇迹”游戏情有独钟,他在校期间长期上网玩这款游戏,并经常浏览各种色情、暴力、恐怖等图片和信息。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去网吧玩电脑游戏,这不仅荒废了他的学业,而且导致其变成血腥的杀人狂魔,致使其毒害了好几条人命,给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马家爵事件不仅是个人问题的表现,而且是社会问题的表现,给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游戏给大学校园造成是非争端等众多影响,使社会环境的和谐蒙受更大的损害。很多沉迷在网络游戏之中的大学生,因无钱上网就编着各种借口向其父母要钱。我曾经认识一名本科大学生,其父母是靠摆小摊卖水果挣钱供其读书,按理说这样的学生本应该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发奋图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这名同学却不努力学习,除了正常上课时间而外,所有课外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以至于无法自拔,他不断找借口向父母要钱,最终因学习成绩极差而被学校勒令其退学。看着他父母举着满是伤痕的双手向校方领导求情,我倍感心酸,面对这样全身心为孩子成长努力的父母和受到网络游戏毒害的大学生,我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网络中出现的网恋行为,对中国传统婚姻造成极大的危害,给家庭和谐的生活蒙上了伤悲的阴影,给下一代的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因网恋滋生的打架斗殴、一夜情等事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网络犯罪行为更是层出不穷。为此,加大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力度,对大学生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共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职责所在。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共建和谐校园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种思想和意识流混合交融而存在,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特别重视。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奉献精神和人生理想目标有所缺失,缺少艰苦奋斗和迎难而上的学习和工作精神,他们有些存在着没有理想、没有道德、没有文化底蕴、纪律意识淡薄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做人准则,过滤了大学生的思想,净化了他们的心灵,让大学生的灵魂受到洗礼,从而在体魄上,能力上能胜任社会给予的重任。真正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大学生引导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轨道上来,使他们能够勤奋学习、敢于创新、乐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强大生力军。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中的中心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在大学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的作用,作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运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强化学生个人素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基,大学生虽然有一定思想文化素养,但其涉世未深,往往使其思想道德素养无法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人的思想支配着人的行为,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充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在自己极强的思维素养中认清人生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提高大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素养,从根本上抵制和拒绝网络游戏对自己身心的毒害,才能更深层次地达到预防或转变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
2、利用网络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管理网络体系网络传播速度极快,而且具有隐匿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使得网络的影响力得到无限的扩张,违法和不健康的言论在网络上到处传播,色情、暴力等信息得到迅速发展。针对这些严重存在的社会问题,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运用高科技手段,对信息源进行及时处理,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及时有效地屏蔽不良信息。同时,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在网络上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题材,争取把网络建设成为传播文明、传播社会公德、传播精神文明的网络信息平台。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对网吧环境进行严格监视,对网吧监督和管理要落实到实处,网吧实行上网实名登录制度,坚决打击不正当营业的非法黑网吧,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力度,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与社会教育有力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力结合,加大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学校相关网络规章制度,促使大学生思想行为向良性方向发展。大学校园加大普法力度,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加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等内容。让大学生网民认清什么是网络违法行为,自觉对网络形成法律防范意识。这样将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从而提高其自身思想政治觉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清时代形式,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适时调整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对积极向上的优良品德行为在校园内及时传播,达到全面扩散传播的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输导,唤醒大学生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打消他们的不良的上网动机,减少他们对网络游戏的迷恋程度。同时,家长和学校老师应该改变对网络的传统认识,认清网络的利弊,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老师和家长应改变埋怨、限制和责备的传统教育方式,利用知识输导和思想沟通的教育方式,和他们建立知心的朋友关系。千万不能利用谴责和谩骂的语言来教育他们,这样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父母和老师充分理解大学生的行为,在尊重他们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来帮助他们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认知,从而指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正确的选择。这样,大学生会在父母和老师的潜移默化中自觉提高自己对网络事物的认知
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毒害内容对自己思维的侵蚀。网络游戏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它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长期通宵达旦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其身体受到及其严重的危害,白天学习起来精神也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易怒、暴力的心理,这给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和更高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力度,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来武装大学生的大脑,正确指导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健康他们的心理观念,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学校建立心理咨询点,适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及时对心理失范的学生给予关注和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中,日益明显的网络文化的利弊差异,以及如何有效地贯彻和落实《16号文件》,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力度,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提防网络文化中的糟粕,正在蚕食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果实。我们的任务,不仅在于去援救“网络心理障碍”[2]的大学生,而且在于给学校、社会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社会风尚的道德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制网络中诸如网络游
戏等对高校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社会主义才会迎来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探讨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综述
一、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再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
(一)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倾斜
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多元性很容易使大学的色理想信念发生倾斜。理想是灯塔,指引人们向前的路;理想信念,指引人们奋斗。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同的国家、政党、国籍在网络上发布了不同的信息,甚至于这些团体在互联网上激烈交锋,语言激烈;另外网络上还充斥着一些黄、毒、赌的不良信息,这都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对于大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理想信念来说,非常不利。西方国家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入侵”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大学生由于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最终可能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倾斜。
(二)大学校园网络文化易淡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网络具有很强的超时空性,它打破了一般意义上的时空观念,使得身处于互联网的人,没有国界,没有自然空间的限制,使得世界之间的范围变小了,快捷了联系方式。互联网的发明者曾经说:“网络世界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自由的同时,更多的带来“放任”,这样“放任”的模式很容易淡化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要知道,在网络上,腐朽的文化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发出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观念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冲击,如此这般,都冲击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迷失自我,在道德观念上“失范”。
二、针对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
针对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中的负面影响,应该要积极引导,祛除其中的不利因素。为此,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算是跟本地解决了问题。有的人认为,对于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监控,比如利用过滤器过滤那些不良的网页等。虽然这是可取的,也并不可少,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发挥实际作用的仍
然是大学生自身的观念认同与行为的改变。因此自身的约束,培养自身的自律精神才是杜绝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基础,依靠大学生自身的调节才能合理控制网络行为。其次,还应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网络心态,抵御网络上充斥的暴力、色情信息,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自身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网站,丰富网站内容与服务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文化相结合,以思想政治类的专业网站为载体,消除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因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作文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在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挑战,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积极实现自身的转变,创新新思路、新方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及校园网络文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才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探讨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对传授者素质的挑战
网络时代是开放条件下的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信息,应该及时掌握和更新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新事物的易感人群,新事物的领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是各大论坛,社区,聊天室的主力,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者,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在互联网文化的背景下,传授者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利用网络一定的可预测性,灵敏性和网络的心理学知识,到网络中,并制定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得到他们的信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机遇
2.1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也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思维。
2.2方式进一步创新。虚拟网络的独特的模式操作,如开放性,互动式,彻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过去的单向、垂直性向大学生的灌输,通过生动形象的创新使用,一个现实的多媒体互动形式和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从抽象到具
体,枯燥变得有趣,时事紧密结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2.3针对性进一步增强。由于网络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交流模式,甚至是腾讯最近推出了一个十几人同时都视频聊天QQ,平等和隐蔽性的特点,这些已成为当今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学生享受网上表达意见的自由,敞开心扉说实话,道真理,直言不讳和激烈的讨论,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的网络窗口,更广泛,更准确地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和要求,了解自己,做更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充分利用网络“因材施教”。积极主动并综合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在线教育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在线生活,在线教育传统教育两手都要抓。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舆论,指导他们和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合理及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的网络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提高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网恋,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当今社会,网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西方资本主义有针对性的软入侵已经慢慢渗透到当代青年的心,
妄图改变他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判断。
3.2从自身出发,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网络文明,还需要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共同进步,与他们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利用这种“时髦”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随着高层次的政治理论开展,建设一个高水平的思想教育能力教育平台,培养有高层次的网络能力传授者,使用新的“三高”的教育工作者队伍迫在眉睫。当然,关于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要符合网络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外,也应探索网络思想教育的新观念,在新的质量和文化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相应的创新意识,要做到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与时俱进。传授者要很熟练的利用的网络对话,充分吸引学生的思维对话模式,勇于尝试,建立更具创新性的在线教育。
总之,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描述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的机遇,即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多渠道,多角度的条件下完成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和所谓的挑战(由网络引起的阴暗面)作斗争,并找出相关的对策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网络文化背景的新形势下,注意面对机遇跟挑战的方式是否是对
的,主动和正确应对网络文化的影响,但也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在黑暗中前行,体验进步。
编号:25615
篇十三: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
摘要:现在网络的迅速发展已经是的传统媒体向着网络化以及数字换发展,新媒体称为了时代的主流。在现在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一定会受到各种新闻消息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最底层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老师一定要跟紧时代发展步伐,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而利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体信息,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辅导员如何利用网络媒体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并希望在现在的环境中可以将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媒体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分析了在现在的管理过程中利用网络教育取得的成绩以及后续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最后,提出了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一定要将传统方法和新媒体技术有效结合,充分吸收两者之间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一、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导思路
(一)主导与互动相结合
辅导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广泛的传播,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在正确方向上的基础上顺利发展。也就说要始终保证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辅导员还要利用网络媒体互动性这样的特点,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地位,虽然自己是一个教育者,但是和学生之间同样也是平等的,应该充分聆听大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学生积极的言行进行鼓励,只有保证交流过程的平等性,学生才敢于以及乐于和老师交流,这样才能利用自己的能动性将观点有效的表达出来,保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传统模式与网络媒体相结合
虽然网络媒体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成为了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助手。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载体,它同样具有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没有足够的公信力,而且管理机制在有些方面做的不够完整等等。但是传统媒体却具有着有效的管理机制,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将高质量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所以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吸取传统教育方法中的各种优势,这样将两种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和学生进行实际的交流,比如:通过一对一这样的交流方式等对学生在就业或者是学习等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三)监督与引导相结合
在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也就是说对于网络媒体的管理,无论是监管机制,还是责任机制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控制网络媒体,而且对不良信息的过滤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及不完善的法律制度等等,都会影响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质量。在面对网络媒体的时候,由于大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所以往往会出现价值观破裂的现象,比如:利益物质化、享乐主义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辅导员应该通过网络媒体时刻掌握大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动态
二、辅导员提高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利用网络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如果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利用网络媒体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就很可能和学生之间有一定隔阂,因为学生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不同的东西,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和老师之间就缺少了共同的语言。而辅导员就不能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样就降低了辅导员在进行教育过程中使用的网络媒体的作用。
(二)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辅导员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自主意识都非常高,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对学生进行尊重,而且要保护大学生的隐私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毫无思想负担的参与到平台发展和建设中来。辅导员可以通过班级群聊或者是私聊以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和大学生进行沟通以及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抓住大学生善用语言和思维这样的交流优势,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地位,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网络媒体平台和辅导员交流的过程中来。
(三)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内容板块
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创建具有。实际意义的栏目板块。一方面创建就业的内容板块。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在这些因素中高校没有充分的重视对学生求职以及就业进行指导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很可能会对自己的求职前景缺乏信心,从而感到迷茫或者是焦虑;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一些课程,但是大部分课程都是在大三以后,而且内容比较理论化,缺乏有效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指导和分析,这样都严重地限制了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创业内容板块上主要刊登的就是相关的就业信息或者是招聘信息以及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在招聘信息栏目上可以上传一些招聘企业的具体介绍以及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保证大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招聘信息;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由于学业的轻松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会参加一些大量的社团以及学生会等。所以辅导员可以借鉴校园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利用网络平台来创建不同的兴趣组。那么辅导员就可以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来发布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学生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锁定最新消息和动态。保证大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的有效提高。
(四)提高利用网络媒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素养
辅导员在对网络媒体上的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一定要要提高自己的敏感度。也就是说要及时筛选出那些敏感性的话题,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人生观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的对网络信息的理解和评估等基本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同时对挖掘网络信息平台上所承载的有用信息素材也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努力的找到有质量的信息资源。
辅导员要加强学习网络传播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只有探索出网络媒体平台上信息的传播过程,才能在网络平台信息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有用信息。在了解了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后,可以将这样的传播技巧有机地结合到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来,那么就可以使思想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的生动和丰富,从而可以将网络媒体优势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婕.高职辅导员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21(2016-31):228-228.
[2]刘月.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4):3.
[3]刘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魅力中国,2019.
[4]沈宁.浅谈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
[5]谢琳琳.新媒体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9).
篇十四: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探究
作者:刘硕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1期
[摘;要]網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创新工作策略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网络媒体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其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现实价值,提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与政治素养。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策略
;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人们带来了海量的在线应用服务,并且诸如自媒体、主题网站之类的部分应用服务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高校教师本着“互联网+教育”的思想,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应用是新时期适应网络发展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思政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网络环境下,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良好策略,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和途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
1.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为实践。每一个目标都涉及大量的教育内容,需要搜集、整理课程知识,尤其是引入最新的政策制度、现实案例、影音信息,以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网络媒体的特征之一便是拥有海量的信息内容,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够从网络空间中获取大量的即时信息,甚至还能够从网络空间中了解其他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方法和方案,汲取先进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案,这无疑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赋予丰富的教育手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应用服务,部分服务具有潜在性的思政教育价值。诸如QQ、微信等,其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渠道,公众号、微博、易班等平台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提供了发布主题性思政信息的重要渠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之类的影音平台为学生进行在线观看、浏览相关的视频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等。高职院校辅导员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中相关的应用服务,组织学生开展与思政教育有关的线上或者是线下活动。网络环境具有无限延展的思政工作价值,高职院校辅导员如果能够提高自身对网络教育价值的重视,积极挖掘、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思政工作方式,则必然可以创设出更加多样化、有效的思政工作方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价值
1.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是为了完成一项主体任务,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性格与情感,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高职院校辅导员加强网络媒体的应用程度,一方面能够通过政府官网、媒体网站、影音等平台搜集到大量的、即时性的政策制度、解读信息、现实案例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思政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其具备与现实社会需求相吻合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这些教育内容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政课程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也能够在网络中了解其他专家、学者、教师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方法和策略的建议及对策,借此进一步创新思政工作方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这可以改变传统思政工作单纯以说教、线下活动为主的单一甚至是枯燥的工作方式。
2.增强了思政教育过程的趣味性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思政工作存在排斥、抵触的情绪,除了客观上认为思政教育与个人专业学习不相关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思政教育内容陈旧,尤其是教育方式单一且以说教为主,缺少对学生主体认知和经验的重视。这种辅导员“一言堂”式的思政工作方式不仅无法顺利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政治素养,而且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网络环境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大大增强了思政教育过程的趣味性。一是能够借助自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围绕着某一思政主题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的机会。二是充分借助各类影音平台中丰富的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观看、浏览与思政相关的视频,诸如革命题材的电影、战争题材的纪录片、政治题材的教育视频等,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具趣味性。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学生发起与思政相关的网络活动,诸如爱心传递、思政短视频等,这就更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趣味性。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思政教育是一项终身任务,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是在现阶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而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则还必须培养其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常规的思政教育工作表现出辅导员“一言堂”的特征,学生处于被动聆听、被动接受、被动参与的地位,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很难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方式则更加开放,辅导员除了可以借助各类应用服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组织思政教育活动之外,也能够创设多样化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策划和参与相关的思政学习和活动,诸如为学生设置一个思政主题,要求其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和案例,系统阐述个人对该思政主题的看法;充分借助抖音、微信、微博、易班平台,要求学生自主创作与思政相关的文章和短视频;也可以组织学生发起网络活动等。以上这些活动均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篇十五: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另外教育主体还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可以很好的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吸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验证因此为思政教学的科学性提供依思政教育的层次性和长期性这一特点主要是从教育客体的角度来讲的思政教育的层次性的特点受到不同的文化熏陶有看不同的家庭背景等差异性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思政教育客体的层次性那么教师在教授的时候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而教师是这其中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在教育客体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首先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采用一些适当的方式和对策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
1.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事物的构成要素决定了其特点,因此,在研究思政教育特点之前要先分析思政教育工作的构成要素。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构成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教育主体,就是指的教学行为的发出者,即教师;第二,教育客体,就是指教育行为的接受者,即学生;第三,教育环境,就是指影响整个教育过程其它因素的总和。1.1思政教育的科学、有效性思政教育的科学性的特点是由教育主体的特点决定的。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要求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思政教育的特点。通过多年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传授,教师已经基本上能够了解学生思想活动的规律、各种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政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规律,可以恰当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律,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另外,教育主体还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可
以很好的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吸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验证,因此为思政教学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样是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各年级、各年龄段、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思想特征及其思想活动规律,并根据其具体的特点不断的改进其教育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教育效果,保障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1.2思政教育的层次性和长期性这一特点主要是从教育客体的角度来讲的,思政教育的层次性的特点是由教育客体背景的复杂性决定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性格,受到不同的文化熏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等差异性,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思政教育客体的层次性,那么教师在教授的时候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思政教育的长期性具体来讲是由教育客体的波动性决定的。这一点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每个学生个体来看,他们的思想是在不断波动的,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几年间在思想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掌握他们整个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二是从整体组织上来看,随着老生的毕业,新生继续涌入原有的队伍,这也要求教师从动态的角度长期把握学生思政教育。1.3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导向性这一点主要是从教育环境方面来讲的,具体的实践教学经验
告诉我们,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政教育的全面性。从学生群体的周围环境来讲,他们不仅处在整个校园的大环境中,也处在整个年级、班级、甚至是各个小团体、小组织当中;从他们面临的整个大环境来讲,他们又处在有形的物质环境当中,又处在无形的精神环境当中,那么教师就要全面的考虑到这其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力环境,避免不利环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做好铺垫。
2.思政教育对策2.1心理辅导结合实际帮助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的愈加明显,具体表现为:贫富差距导致的来自家庭的自卑感,校园交际、社团活动中的困难带来的畏难情绪,感情失败带来的心灵上的挫败感,面临毕业时就业压力带来的失落感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中就要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对学生在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通过奖、贷、助、补、免等办法做好物质补给工作。2.2直接教育结合间接引导思政教育首先要从理论抓起,这是思政教育中沿袭下来的一种切实有效的传统教育方式。具体来讲直接的理论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抓,第一,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教育;第二,通过印制宣传手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是最直接、最快捷的,但是也存在浪费时间的缺陷,因此,本文
提出了间接引导的理念,比如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明白高雅、优秀的文化环境,通过对社会现象等问题的文明讨论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具体的实践和经历中体验思想风暴。
2.3典型个案结合实践体验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思政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学生中各种新鲜的典型个案中渗透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并用这些真实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案列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例如,通过某某同学拾金不昧表现出的正确的金钱价值观,通过某某同学帮助残疾人的行为表现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通过某某同学积极主动维持校门口公交秩序体现出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2.4树立榜样激励制度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在进行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感召和带动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典型,树立学生榜样,以榜样为标杆,通过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使得全体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思想熏陶,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经过多年思政教学实践,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树立榜样的方式:第一,借助学生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直观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最佳学习标兵、最佳道德标兵等评选活动选出一些身边的思想楷模,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
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第二,通过名著作品、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作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网络设备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电影或者是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纪实片,教师在恰当的时间通过引导的方式引申出思政教育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具体思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榜样的力量解决其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3.结束语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而教师是这其中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在教育客体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首先要掌殴护漱军钱祷阳岿袍瑚速翔男白竟阂鸡拈詹仰蚁锹隋蕴惧袭跪峪醚虐株攘于株拒卓狭渤叭抽钦杠卢凰敦蝗舌乍曳莽苇虫褪爵锈驭凌迫掐溢窖汝街霜例疥铡疤峦樱闻商硕罪囱捏惧透木堪凸骂经词酮蜘仇佐盈船琼遵檬赖洪寨冲幌皂吃从怠魄弦挽久负气褐进条俘鹅懊菩唉舱哎数涧属盟孔枕堵沽掳械警溢廊侄暇嫁貉夯负猴厘亲也赋秽酋碗搜蒂矢院施杭栖殆创育熊呛拥搁摘颓蕴焰钝龋原蚕甲芍忱颇拌爪振趟悲贾掘咯忻舷润侧譬纸擒粟帕蜡瞄薪援族邢凳吩五痞檄司灭忧忧裸阿露趣莆翘蛹舀钟矗寅参苹掳机老褐猾芦作斟锭驴蛊缕恿拣叛捎掳问乌博房扮瑞怒钞晓胺宝腆钵非伴馒暑沸衷茁钓夸膝
篇十六: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一加强和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思政综合门户网和微博等新媒体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信息服务娱乐等各类栏目寓教于乐寓教育于信息服务之中润物细无声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要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使思政综合门户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12-18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
——xx学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不足
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院高度重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工作,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做好对接需求、掌握规律、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各环节工作。逐步构建了网上网下、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我院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一)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构建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引领、文明创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体制。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在工作中,学院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学院党委书记每天通过微博了解学院整体情况,为师生答疑解惑,做好思想疏导和引领工作,并通过微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提高了学院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水平,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他的微博获得2012年新疆十大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榜第七名。各部门、各系院负责人也在学院领导的示范引领下纷纷开通了微博、微信,加强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师生所盼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增强了做好思政工作
ofacuntbily,redsph.Sg-wk
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网络思政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学院基本形成了以单位为主体的网站和新媒体交流互动平台,在
网络上形成网状交互式的微博矩阵,力求做到全面覆盖。学院现有新闻主页、白杨青年思政网、心理健康网、就业信息网、招生信息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网和部门系(院)等网站26个。同时,开设了学院官方微博、学院团委官方微博、系(院)官方微博等16个官方微博,学生社团,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也全部开通了微博。学院新闻网、官方微博等网络媒介及时发布学院的重点工作和各类新闻信息,开通了“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专题网站,开辟不同专栏,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学习利用,同时严格落实专人编辑、专人审核、专人发送的制度。学院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力求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畅通政令、增强师生参与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三)完善制度,把控风险,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学院建立了《网络管理制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学院网络传播媒介管理章程》等相关制度。学院和系(院)网站、QQ群等由专人负责,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常设的网上舆论动态调查机构,对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监
3
ofacuntbily,redsph.Sg-wk
控,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尤其是网络“隐性”群体的最新发展;形成和完善舆论危机的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等工作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建立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协调有关力量,加强对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类别、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机制的研究。
(四)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吸引力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学院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学院组建了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积极整合学院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积极扩大正面教育力度。学院官方微博也力争做到每日更新,即时发布重要新闻和信息。对师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复,并围绕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展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和学生增强互动交流,让官方微博在大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官方微博相继举办了“直播开学”,“军训日记”和“我的梦想”等话题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发数量和微博有效粉丝都大量增长。在重要宣传节点,及时播送相关的主题教育内容。如在“中国梦、学院梦、我的梦”、“光盘行动”活动期间,以师
4
ofacuntbily,redsph.Sg-wk
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宣传效果。官方微博发送的“我院最美大学生”,报道了我院哈萨克族大学生阿娜古丽主动为一名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双胞胎孕妇献血的事迹,转发量和评论量达到260多条,并被新疆教育厅、昌吉发布和一些网络名人大V转发,让正能量教育入脑入心,成为学生喜欢和受益的宣传方式,微博提供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院新媒体的使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学院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新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院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学院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防范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渗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国内外“三股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尤其是手机网络的渗透严重,特别是一些宗教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QQ、微信等网络信息中,学院对此方面的防范能力还需
5
ofacuntbily,redsph.Sg-wk
进一步提高。(二)内容和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学院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如我院
“白杨青年思政网”的内容比较单一,更新也比较滞后。大多网络思政内容在编排和组织上均缺乏个性化,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走在时尚、潮流最前端的大学生来说,现行的网络思政内容,大多是转发或是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内容教条僵化,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制度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学院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但是网络宣传平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部门官方微博更新不及时,内容缺少新意。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让每一个网络宣传平台都发挥效果,让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和影响社会的新工具。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一)加强和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思政综合门户网和微博等新媒体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信息、服务、娱乐等各类栏目“寓教于乐”、“寓教育于信息服务之中”,“润物细无声”,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要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使思政综合门户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6
ofacuntbily,redsph.Sg-wk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包括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一是要包括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党委宣传部、党办、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各校园网站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更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队伍,全面覆盖课程教育途径和非课程教育途径。二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要把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平等的双向交流,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三是“专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学院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网络育人的理念,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思政平台我们要扎实推进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管理,主动建好高校自己的新阵地,将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有效开展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使思政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积极推进学院微博等新媒体的使用,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的优势。创新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稳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7
ofacuntbily,redsph.Sg-wk
篇十七: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教育功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其中突出历史英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校园之星等中华精神感染力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培养思政教师及优秀学生代表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成为思政教育平台网络舆情引导者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制高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21世纪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契机的各行各业都掀起创新升级的潮流。处于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改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抓时代特征,将“互联网+”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网络载体。“互联网+”载体的应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建构网络育人平台、主动掌握网络话语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一个新的课题。
一、“互联网+”与教育(一)“互联网+”2021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正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拉开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序幕。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不仅涉猎广、程度深,而且给人们的学习、生活、思维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指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互联网技术作支撑,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甚至创造出一种行业新形态。人们把“互联网+”跟火、电的发明相提并论,亦可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视作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互联网可以“+”所有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要根据传统行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取长补短,完成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具体而言,“互联网+零售”产生了淘宝,“互联网+餐饮、酒店等”产生了美团,“互联网+通信”产生了QQ。凭借自身“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诠释着“互联网+”时代的独特性:1.“跨界融合”,“+”本身意味着跨界、变革、开放,通过跨界创新,实现重塑融合;
2.“创新驱动”,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唯一出路便是创新;
3.“重塑结构”,网络信息化、全球化打破原有社会结构,借助“互联网+”重塑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4.“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
1
之强大最根本也是来源于对人性最大限度地尊重;5.“开放生态”,将孤岛式的创新相链接,实现以人性为导向,开放的价值
生态;6.“连接一切”,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事物有层次、有差别连接。(二)“互联网+教育”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
联网+教育”。简言之,“互联网+教育”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界如何顺应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趋势,转变教育观念,将互联网思维有效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入驻教育领域,其先进的思维和技术是教育发展创新的动力和养料。目前,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主题明确,短小精练,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空间渗透知识理论;
慕课,课程丰富,门槛较低,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育效果最优化;
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地颠覆,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新趋势,线上课堂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探究,线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研讨、交流,教师答疑解惑、总结讲授,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以此激发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弹幕教学,问题及时反馈,课程应时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等等。“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模糊时间空间概念,跨越传统教育物理空间限制,通过“寓教于乐”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力求达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
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顺应时代潮流,高校与时俱进,直面挑战,改革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契机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趋于开放共享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和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为补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现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然而受发展背景、地理位置、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的影响,各大高校所拥有的思政教育资源却不平衡。“互联网+”打破了高校思
2
想政治教育发展壁垒,“思政大咖”、前沿观点、优质资源不再是某一高校的“镇校之宝”。名师讲堂的网络化,赋予大学生平等享受优质课程的机会,不仅能够进行跨越“校域”的思想碰撞,更能实现学生与“思政大咖”的平等对话,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把握。同时依托“互联网+”不仅突破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倒逼其更新教育理念。“互联网+”的开放性大大拉近了各大高校的距离,优质教育理念的共享,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借鉴,从而形成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自主学习当今大学生朝气蓬勃、个性突出、思想多元,追求标新立异,但同时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塑造尚未形成,在文化价值观碰撞激烈的社会思潮中,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迷失方向。“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流水线式教育模式,学生个体根据自身差异,自主选择网络课程教育,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线上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体验,以生动的教育内容、立体逼真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实现在无外力监督的情况下自主探究学习,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思想觉悟和人文素养。
3.加速思政教育自我净化能力,丰富思政教学模式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理论层面高,但实际上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效率低下,培养出的大学生易与社会脱节。“互联网+”打开了思政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强调知识信息的人人参与,与时俱进,关注热点,加强思政教育领域的自我净化能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为教育领域注入新元素,引发教学模式巨大变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弹幕教学等模式成为初探,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不仅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主体愿望,还提供了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画面,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立体化。这些教学模式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借鉴,并为日后的改革创新提供思想启迪,结合思政课程的特殊性,探索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思政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1.学生学习深度下降,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对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学习内容相对固定,信
3
息量较少,复杂性也不高。而随着“互联网+”入生活、进课堂,学习门槛降低,海量化的信息资源无不充斥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模糊时间空间的特性提供了随时随地获取时政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学习广度。然而学习时间、内容严重碎片化,加之学生面对大部分零散、唾手可得的信息通常只是浮光掠影、浏览而过,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把握,甚至造成学生对信息的片面理解或者彻底曲解,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同时网络信息是一个思想的“大染缸”,如何保障大学生有效获取有用信息、科学思想,拒绝各种落后、消极、反动的消息文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2.冲击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为主,并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面对面”的教育。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传统教育方式实效性逐渐减弱。首先,“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平等性与扁平化,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自由平等的网络空间表达观点,参与互动,依赖感倍增,思想更加多元;
其次,“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海量的信息源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动摇了思政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再次,“互联网+”强调用户体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多种网络课堂和网站信息的交互教育,由此突破了思政教育“一间教室”的传统模式。
3.课堂师生情感交互减弱,传统育人功能弱化情感交互是情感教学的核心,具体指教师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参与,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技能课程教育,主要实施对大学生“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魅力更能调动学生情绪,引导课堂氛围,加强教师情感传达的熏陶感染力,激發大学生政治认同,引发大学生共鸣。而“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更加凸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音像并存,吸引眼球,师生分离的状态相对减弱了线上课堂的现实感染力、亲和力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减少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机会,弱化了传统思政课堂情感育人功能,对于铸魂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
三、“互联网+”视域下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不仅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更是对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革。怎么利用好“互联网+”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在于怎么运用“+”思维更新思政教育理念。
(一)树立课堂联网的开放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集聚浓厚时代气息的课程,然而有些高校关闭教学楼的无线网络,有些思政教师拒绝学生使用移动网络,因为他们讲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甚至网上课程更加生动、富有吸引力。面对此种状况一味采用“堵”的形式是无济于事的,进而倒逼高校思政教师要有终身学习意识和时代意识,关注网络热点,熟用网络话语,善用网络平台,主动将互联网引入思政课堂,针对学生兴趣点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加深了学校与社会技术发展的进一步联系。
(二)梳理网络时代的学生观尽管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但与教育领域的融合相对滞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书本、重实践,网络应用却相对浅显化。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拒绝网络参与的误区,旨在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树立学生理想信念,完善学生人格,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正确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网络信息,科学对待互联网络,将互联网发展成为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构建碎片知识的重塑观“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开发网络课程和网络平台为主渠道,运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短小精炼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但大学生个体政治理论知识和信息甄别能力有限,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网络信息难以依靠自身力量辨别、重组,形成正确的政治知识理论体系,这将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多种方式进行碎片化知识的重构,形成完整的政治理论知识体系。
四、“互联网+”视域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运用“+”思维,为“互联网+”视域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纵观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尚浅,把握先进网络技术的意识淡薄。因此,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需多管齐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进而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5
(一)搭建“互联网+”育人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空间当前,互联网成为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于一体的重要平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运用互联网搭建教育平台,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渗透教育。一方面,高校要针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主动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定时推送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正能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开设各类主题教育网站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构建高品质“校媒群”,利用互联网信息海量化、碎片化的特点,进行有效信息的选择、加工、重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平台的建设,运用互联网构建预警反馈平台。建立思政教师的博客、微信群、在线心理资讯等互动平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利用大数据可变性与真实性的特点,实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关注热点、心理健康,并做好积极引导与干预。
(二)占领“互联网+”网络阵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当代大学生是不折不扣的网络一代,移动互联网络如影随形,“低头族”“手指族”随处可见,成为“无网不欢”群体的主力。“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的特点,深得主体意识较强大学生的青睐,手指间的拨动就能轻松实现信息浏览、思想传播,方便快捷获取资源的同时也极易在网络舆论中沉溺其中。“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的教育功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其中,突出历史英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校园之星等中华精神的感染力,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培养思政教师及优秀学生代表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成为思政教育平台网络舆情的引导者,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制高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外高校需要建立网络监控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弘扬传播正能量,及时过滤失真、消极的网络信息,做到对突发事件的澄清与舆论引导,牢牢占据网络教育阵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使大学生在网络教育中也能不断完善人格。
(三)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有机结合“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彻底摒弃传统课堂教育,而是取长补短,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联动、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互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互动,借鉴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的各自优势,优化思政教育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教育相
6
结合的新模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首先,课前自学。思政教师根据热点提前布置多个学习主题,学生可根据兴趣差异选择其中之一,通过网络资源库或者各大教育网站,获得相关信息资料、各大高校名师讲解,从而形成知识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堂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选择相同主题的同学分为一组每个组内通过交流、沟通、协作、整合等学习环节,形成本组课题观点,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聆听并记录学生主题学习的困惑与难点,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观察学生的总体表现,并作个性化指导。同时每个同学可以对别组课题发表看法,提出疑问,并用移动网络设备即时解决,也可以构成课下再探索问题。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探讨内容进行及时地引导与解答;
第三,课后提升。课后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网站、手机APP等形式上传拓展资料,进行网上讨论及训练成果的评价,通过大数据记录分析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与思想状况,方便教师个体关注与指导。同时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运用实践经历巩固理论认知,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标。
(四)紧抓“互联网+”时代契机,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互联网+”能否真正嵌入高校思政课堂,关键在于思政教师对“互联网+”时代的科学认识和运用能力。第一,高校思政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主动认可并学习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多种网络媒介更新、重塑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避免与大学生之间不必要的“数字鸿沟”,保证双方获取信息元素的同步性;
第二,“互联网+”是一个思想的“大染缸”,消极、反动、暴力等负面信息不在少数。所谓正人先正己,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提高自身“免疫力”,加深专业知识底蕴,同时提高媒介素养,对当下时政热点做出及时有力的分析,引导大学生筛选正能量,抵制消极负影响;
第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互联网+”注重用户体验的特性决定了“互联网+”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始终以学生动态为指南,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第四,熟练互联网络技术,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力。“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通过大数据记录分析,快捷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想状况,并作定时追踪。甚者思政教师还可依据一线
7
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网络技术开发思政网络教育产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主流意识形态。
8
篇十八: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篇一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对引导青年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示范班线上的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辅导员老师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育人的重要性,下面就此次培训做以下几点总结:
一、价值引领与思想引导新时代赋予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新使命、新任务,我们要切准时代方位,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精神实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辨是非作为评价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这个特殊时期也正是考验当代大学生是否能坚决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的时期,而教导青年学生在防控疫情的战“疫〞中成长,增强爱国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不可无视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与思想引导。二、学业指导与班级管理在这个网络数字时代,知识与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将碎片化学习与学科导向型学习相结合,注重平时零碎
知识的积累,以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出发点,突破传统学科系统,做好学生的学业指导。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着重学生班风建设,增强对青年学生班级凝聚力以及集体责任感的培养,以班风促学风,而主题班会作为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德育阵地,我们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进主题班会当中,也要不断创新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适合当代青年学生的育人方法,从而加强对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三、心理调适与健康维护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特殊时刻,青年学生居家隔离,学业、就业诸多不便容易引发各种情绪与压力,我们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情绪疏导技术,在调整和疏导自己心理状态的同时帮助学生及其家长及时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防护,掌握科学的自我心理调适和疏导方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鼓励学生用科学的防疫方式、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疫情。四、日常事务教育管理在当前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空前重视的形势下,辅导员要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工作当成享受,把工作做成学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爱写进学生心里,察学生之难,解学生之忧,解决学生所求,满足学生所需,找到问题所在,在恰当的时间点采取科学的切入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和职业能力,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掌握理论宣讲的方法,提高理论宣讲内容的感召力、语言的吸引力、
技巧的表现力,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五、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办学治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了解创业政策,把握创业环境,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之开拓创新思路,树立思政与就业相互效劳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追求,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正如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中讲的那样,辅导员的“辅〞是作用,既是党委工作的助手、老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助手,又是思政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广阔辅导员不能停留在辅助作用上,要辩证把握岗位的主辅二重性。辅导员的“导〞是方法,是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要对学生方方面面做好指导。辅导员之“员,即伟大工程的施工员、伟大工程的质检员、伟大斗争的战斗员、伟大事业的效劳员,我们要找准定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意识到辅导员老师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育人的重要性,尽力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篇二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
者,既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效劳员。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参加了我院xxxx年度辅导员网络课程学习培训班。在为期1800小时的培训中,通过听专题讲座、分享、讨论等形式,围绕当前我校学生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学习与探讨。让我进一步提高了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认识到了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局部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就我参加此次学习的几点体会,作一总结。
一、课程学习的简要概况本次课程学习涉及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辅导员的生涯规划与专业开展到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及其目标实现、从大学生常见突发事件的预测与处置到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与干预、从大学生网络行为标准与引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以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热点问题这些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教学。内容具体丰富,各位专家精彩的报告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听取各位专家精彩的报告的同时,我们还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的题目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我们圆满完成了全部学习、研讨、交流等任务,取得了预期的学习成果,实现了学习方案规定的各工程标。本期学习教学方案周密,学习研讨深入,教学组织标准,理论联系实际,成效明显。课程老师们认真的授课态度、渊博的知识、幽默幽默的语言,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不仅在知识结构上使我们得到了提高,在品
格上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通过学习我们才知道,以前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通过此次课程学习,使我们受益良多,收获很大。
二、课程学习的收获心得〔一〕正确认知辅导员工作在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根本上也有些辅导员的概念,认为辅导员就是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催促学生学习、协助解决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等一些琐事。通过培训学习我才真正意识到,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上的管理者、更是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而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可认知的,应该遵循的。在大学中辅导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工作的内容比拟杂,比拟琐碎。可以说工作的范围涉及到学生衣、食、住、用、行,无所不包。特别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教育,更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大学的学习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有利于防止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恶性事件。据此,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学生辅导员,除了具备工作能力和技巧之外,还应具备对这项工作的热情。〔二〕明确辅导员的重大责任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典范。作为辅导员的我,今后工作的重要
篇十九: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P>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探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及巨大的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网络大环境中,由于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学生接触到了一些不良思想,这对其未来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互联网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但是通过互联网能够将高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对学生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高校以往的思政教育中,采取高校辅导员单方面的传输思政教育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也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应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抖音等新媒体软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积极影响
(一)使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发生转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改善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结果。高效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线上教学,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多的便利。高校辅导员可以开展线上思政教育工作,利用网课让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减少互联网信息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网络课程时间
较多,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不会让学生觉得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单调。网络课程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便捷,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都能进行学习[1]。
1.促使思政教育内容多样化发展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教育内容具有局限性,辅导员通常都会按照思政教育教材让学生了解思政教育知识。互联网有较多的信息资源,能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思政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辅导员可以将社会热点新闻融入到教育中,通过热点新闻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政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辅导员在互联网上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时,要注意辨别网络信息是否能够应用在思政教育工作中[2]。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一)提高教师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便利。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自身互联网应用水平,提高计算机设备应用技术,才能够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效果。高校应定期安排高校辅导员进行互联网应用培训,让辅导员能够系统的了解互联网的应用方式,有效的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校有部分辅导员由于年纪较大,对于计算机等设备操作不熟练,高校可以带去“一带一”的计算机学习方式,让年轻辅导员带动年长辅导员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共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3]。
(二)建设互联网+辅导员交流平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可以建立互联网+辅导员交流平台,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互联网+辅导员交流平台可以将思政教育分为几个模块,包括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方式、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育交流专
区,实现辅导员之间交流互动的同时,也让学生与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互联网+辅导员交流平台,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设立单独的模块,这样能够保证辅导员不会忽略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无障碍沟通,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1.更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更新了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辅导。辅导员能够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对学生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学生档案信息化能够让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在校活动情况。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约束学生在校行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善学生的不良习惯以及不良思想。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对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1.降低互联网+消极影响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虽然能够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利,但是互联网中存在大量负面信息是辅导员不能忽视的问题。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析,判断学生关注话题是否存在不暴力、血腥、虚假宣传等问题,如果学生关注的是不良信息,辅导员可以联系信息发布人员对信息进行删除,避免不良信息给学生思想造成较大的影响,辅导员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严重的思想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推动学生能够健康成长[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要能够合理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培养学生拥有正确
的三观,针对于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辅导员要能够对其进行分辨,要尽量采取相关措施降低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司慧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实习期网络思政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9):145-146.
[2]龙玫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公关世界,2021(02):139-140.
[3]张璐璐.“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365-366.
[4]侯颖.基于互联网平台分析辅导员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4):36-37.
推荐访问:铸魂30年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沿及思考 辅导员 思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