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7篇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7篇

时间:2023-01-05 18: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7篇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实施方案  2019年3月-2019年7月  课程名称  开课班级  总学时  ()学时,分(  )周共()次  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7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7篇

篇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实施方案

  2019年3月-2019年7月

  课程名称

  开课班级

  总学时

  ()学时,分(

  )周共()次

  思政教学学时数

  ()学时,分(

  )周共()次

  (要求不少于课程总次数的25%,每次课不低于10分钟的累计

  时间开展)

  课姓名

  程

  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专业

  项目中的分工

  签章

  教

  主持人

  学

  团

  队

  本课程思政教学设想、思路、主要特色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程思政预期成果

  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设计与进度安排

  第周日期

  思政教学内容

  6

  爱国教育/专业伦

  理/时政要素/工

  匠精神等

  思政教学环节设计×××××××案例分享/××××××时政要闻讨论等

  7

  时间分配10min

  8

  91011121314

  经费用途及预算

  序号

  科目

  1

  国内差旅费

  2

  论文版面费

  3

  出版费

  4

  文献检索费

  5

  图书资料费

  6复印及印刷费

  7知识产权事务费

  测试化验加工8

  费

  9

  会务费

  10

  培训费

  11

  材料费

  12专家咨询费

  13市内交通费

  14

  邮寄费

  说明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国内学术交流、研讨及调研差旅费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论文产生的版面费教材的出版费

  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文献检索发生的费用,需提供检索报告

  项目实施过程中购买的图书资料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复印、打印及制作

  费用项目申请专利发生的专利申请费、代理费

  用。不包括专利维持费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承担单位自身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委托或与外单位合作(包括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进行的检验、测试、化验、加工、计算、试验、设计、制作等所支付的

  费用。承办单位收取的会务费,附会务通知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有关人员参加相关

  培训和学习的费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

  整理等费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

  家的费用。北京市内交通费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信函等物品的邮寄

  费

  预算金额(元)

  合计

  3000元

  限制比例≤30%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

  不限制

  ≤20%

  ≤50%

  ≤20%≤10%≤10%

  所在学院(部)意见

  说明推荐的理由,以及项目研究的成果是否可在本单位予以试行。

  教务处意见

  批准金额:

  签章

  年月日

  签章年月日

篇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情况

  一、课程介绍《政治学原理》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

  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国家政治体系、政策和现实政治现象具备较为完备的认知能力;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二、思政建设方向

  建设《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贯穿于其中的是开展多层次课程思政研究,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的示范引领作用。

  1.深化学习资源建设。按思政育人目标修订课程标准,深挖思政元素,优化教案课件等学习资源;

  2.加强学生课程思政实践。深入挖掘学生自育素材,探索学生自教育路径,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

  3.打造魅力课堂。用角色扮演、模拟实践、教学虚拟软件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打造魅力课堂。三、说课稿

  《政治学原理》课程建设整体思路是:转观念、正认识——抓学习、提本领——强设计、重落实——建团队、倡协作——深研究、促合作。

  转观念、正认识。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落实好课程思政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政治学原理课程政治性强,行政管理专业年招生30余万人,影响面广,理应在课程思政方面先人一步、高人一招。

  抓学习、提本领。首先,教师团队积极参加各种课程思政培训,例如“新时

  1

  代背景下加强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其次,我们建立了线上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第三,组织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集中教研活动。第四,组织教学观摩,相互学习。第五,组织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以赛促学。通过以上“组合拳”,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本领。

  强设计、重落实。首先,教学团队确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政治学理论的中国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其次,深入挖掘章节显性与隐性思政知识点,包括体现坚定理想信念的知识点,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等,通过比较把概念中国化的知识点,如公民权利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点,如政治发展道路等,其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如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等。第三,编写了专业性与导向性相融合的教案。第四,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线下结合热点、焦点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实践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线上结合政治热点、焦点问题,如“从政治学角度分析中美抗疫问题”等开展专题讨论。第五,在考核评价设计时,注重评价方式与内容的导向性和专业性。形成性考核设计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终结性考核在内容设计上既重视专业性,又突出了价值观引导。

  建团队、倡协作。通过明晰目标、健全制度、制定计划、分工协作、梳理问题、解决问题、考核督导、团队文化建设等打造了一支协作高效、凝聚力强、富有战斗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形成了基于问题导向的团队协作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一是通过研讨,梳理《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确定建设方向;二是基于问题导向开展团队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三是围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社会服务。

  2

  深研究、促深化。通过申请课程思政课题和教改项目,基于团队开展课程思政研究,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把《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落细、落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

篇三: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总结

  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保障有力(一)机构设置

  学院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由校党委直接领导,书记张进平具体负责,主要把握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思政部主任张晓萨负责学院思政教学督导工作,监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由思政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覆盖学院所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还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全面组织开展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师资队伍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思政部下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该教学团队是一个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团队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选派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三)专职辅导员队伍

  为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院建立了各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辅导员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数十个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辅导员老师积极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行为养成上,由辅导员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对学生行为进行纠偏,引导学生行为方向,并作为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的主要依据,合理有效管理学生。既加强了学生管理,又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贯彻院党委的工作指示,从制度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了每学期两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满意度调查机制,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进行教学效果监督,及时反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

  2、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教学日志、课堂教学日志的双日志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

  3、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座谈会内容及时整理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整改。

  4、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每学期二次的公开示范课,培训教师、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建设.

  通过上述制度、措施的深化落实,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教学方法的革新。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时、教材符合标准

  学院针对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开设的5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论》、《形势与政策》分别由擅长个专业方向的专职教师担任.思政部主任张晓萨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主讲《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秘书朱旭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负责人,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贾立珊副教授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王楠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负责人,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课程,专职教师菅建伟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我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三门课程课时总计超过140学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选用上,我院严格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及教参资料;“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按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学要点和陕西省教育厅统编的教材进行教学.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效、富有特色(一)教学改革

  每学期开学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均组织教师从两方面做好备课工作.一是弘扬主旋律,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国家关于思想政治课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神实质,与时俱进,保证把国家相关精神准确传达给学生;二是认真研讨思政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组织教研室每一位教师开展开课前的说课、评课工作;各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在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上,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国际、国内实际,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我院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特色兼具。

  积极提倡以学生满意度和课堂笑声、掌声及辩论声为思政课课堂效果依据,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用于考核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资料片、爱国主义电影、反映大学生生活、友情与爱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视频资料。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院思政部组织学生进行了全校性的以“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同时,在学院组织的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由思政教研室主任王楠带来的精彩一课向全校师生展现了思政教师的风采.(二)以科研促教学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研促教学,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各级教学研究。在2013年中申报了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季羡林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并继续申报了其余两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篇四: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纲要要求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2]“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3]课程思政教学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纲要》为依据和遵循,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激发学生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与提升学习效果为指向,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卓越教学”、塑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

  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

  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

  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

  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

  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

  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

  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

  支持。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

  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

  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

  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5]的做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

  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

  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

  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

  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

  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篇五: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总结

  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保障有力(一)机构设置

  学院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由校党委直接领导,书记张进平具体负责,主要把握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思政部主任张晓萨负责学院思政教学督导工作,监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由思政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覆盖学院所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还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全面组织开展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师资队伍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思政部下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该教学团队是一个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团队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选派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三)专职辅导员队伍

  为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院建立了各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辅导员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数十个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辅导员老师积极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行为养成上,由辅导员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对学生行为进行纠偏,引导学生行为方向,并作为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的主要依据,合理有效管理学生。既加强了学生管理,又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贯彻院党委的工作指示,从制度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了每学期两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满意度调查机制,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进行教学效果监督,及时反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

  2、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教学日志、课堂教学日志的双日志制度,建立了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

  3、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座谈会内容及时整理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整改.

  4、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每学期二次的公开示范课,培训教师、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建设。

  通过上述制度、措施的深化落实,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教学方法的革新.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时、教材符合标准

  学院针对中宣部、教育部要求开设的5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论》、《形势与政策》分别由擅长个专业方向的专职教师担任。思政部主任张晓萨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主讲《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秘书朱旭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负责人,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贾立珊副教授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王楠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负责人,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课程,专职教师菅建伟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我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三门课程课时总计超过140学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选用上,我院严格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及教参资料;“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按照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学要点和陕西省教育厅统编的教材进行教学。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效、富有特色(一)教学改革

  每学期开学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均组织教师从两方面做好备课工作。一是弘扬主旋律,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国家关于思想政治课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精神实质,与时俱进,保证把国家相关精神准确传达给学生;二是认真研讨思政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组织教研室每一位教师开展开课前的说课、评课工作;各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在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上,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国际、国内实际,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我院发展的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特色兼具。

  积极提倡以学生满意度和课堂笑声、掌声及辩论声为思政课课堂效果依据,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用于考核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资料片、爱国主义电影、反映大学生生活、友情与爱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视频资料。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院思政部组织学生进行了全校性的以“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同时,在学院组织的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由思政教研室主任王楠带来的精彩一课向全校师生展现了思政教师的风采。(二)以科研促教学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科研促教学,加强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各级教学研究.在2013年中申报了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季羡林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并继续申报了其余两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在学院党委的关心、指导下,通过马列部教师的辛勤努力,狠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明显效果.

  (一)促进了校园和谐。建校以来,校园和谐稳定,各民族学生团结无间,无一起重大恶性事件发生,

  (二)爱祖国、爱人民。学生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回报社会,坚持中华民族大爱无疆、守望互助的精神。

  (三)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各二级学院“青年志愿者”自发到敬老院献爱心、关爱老人,受到广泛赞誉.

  (四)积极进步,要求入党。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了学生的思想觉悟,目前,我院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已蔚然成风。这对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给予了极大地帮助,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党的知识、理论的兴趣,又扩大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和范围。

  大量学生党员的发展,对我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

  用。他们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我院学生中就树正气、立新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定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五)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教育、行为养成的管理下,我院学生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毕业后在就业单位心态平稳、积极上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不足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中缺乏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还需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上万学生的教学需要。(二)改进措施

  1、健全思政课教师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师德好、素质高的要求,加快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2、充分利用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企业,去部队,进社区,到农村,走向社会。创造性建设校内、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直观和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六、2014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规划

  在深刻总结2013年我院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思政部将继续秉承学校及部门的优良传统,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在原有的建设思路上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研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篇六: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了解城市开发的原理土地财政在城市开发中的作用与机制掌握我国当代城市更新的基本类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的道德修养基于村庄集体土地开发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为例15专题讨论思政目标1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思政目标51掌握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城市问题的基本方法2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文献查找汇总分析的能力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强化城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认同注

  《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英文课名:UrbanEconomics

  课程代码:1AU32206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限选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目标2.建立规划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目标4.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课程思政目标5.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毕业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思政目标

  毕业要求1基础知识

  了解经济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与途径,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原因及规律,熟悉城市产业经济的运行机制。

  思政目标1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

  毕业要求2分析问题

  掌握城市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模式,了解城市土地、住房、交通、基础设施等部门经济问题,具备运用城市经济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思政目标5

  毕业要求4系统研究

  能够根据课程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并能够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与评价城乡规划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形成研究报告,训练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

  说明:①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填入。

  ②思政目标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

  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化。(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关系

  序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支撑关系

  学时对应的课程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

  号

  思政目标

  (1)再论我国

  大城市化的现实

  意义、发展目标

  导论

  (1)了解城市经济学(1)规划师职业理

  和应对策略

  重点:城市经济学的诞生与发

  研究的历史、基

  想、职业道德

  (2)精明增长

  思政目标1

  展历史,城市经济学的概念与

  本范畴与发展趋(2)规划师依法依规强化城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核与城市经济发

  1

  2

  思政目标3

  内涵,经济学的流派与分支

  势

  从业;

  心价值观

  展:以高科技公

  思政目标5

  难点:理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

  (2)掌握城市经济学(3)科学规划思想价

  司为例研究经济

  范畴。

  概念与内涵。

  值、精神内涵;

  发展与土地利用

  规划的关系

  (3)经济转型时期

  的规划供给

  (1)城市经济发展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关键空间研究综

  (1)规划师职业伦理、

  重点:经济学中的生产者、消

  (1)熟悉经济学分析

  述

  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费者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

  问题的基本原理

  (2)世界经济格局

  思政目标2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在理论中增强城市研究的文化素

  2政府与市场

  2

  和方法

  和世界城市体系

  思政目标3

  民的职业信念

  养

  难点: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和

  (2)掌握经济学的有

  的关联分析

  (3)强化学生规划道德

  概念,如供给与需求,政府与

  关基本概念。

  (3)经济新常态下

  法制观念

  市场等。

  的中国城镇化发

  展模式转型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1)了解现代城市理(1)规划师职业理想、

  网络时代的城市

  思政目标2

  重点:专业化分工成因说、集

  论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职业道德

  理解城市形成发展的经济学原经济学发展研究

  3

  2

  思政目标3

  聚经济成因说、城市创新源泉

  趋势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理,增强经济学文化素养

  田园城市学说之

  思政目标4

  说等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

  (2)熟悉现代城市分业;

  形成及其思想来

  难点:基于经济学理论解释城

  类的方法

  (3)科学规划思想价

  源研究

  市的意义及形成成因。

  (3)掌握现代城市的值、精神内涵

  20世纪上半叶田

  涵义、基本特征,以(4)规划师职业伦理、

  园城市运动在“非

  及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西方”世界之展开

  展的地位和作用

  (1)跨越我国城乡

  发展的刘易斯拐

  (1)熟悉城市经济及

  城市经济及产业

  产业有关的概念

  重点: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

  及理论知识

  (1)坚定规划师服务

  思政目标2;

  城市产业结构划分,经济发展

  (2)掌握城市经济产

  人民的职业信念

  4

  2

  思政目标3;

  增强城市研究的文化素养

  理论

  业结构及部门划(2)强化学生的规划

  思政目标4

  难点: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

  分

  道德法制观念

  概念及理论知识。

  (3)了解国家经济发

  展战略。

  点——“机器换人”现象引发的理论研究及政策思考(2)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研究(3)基于资金流的西部城市产业时

  空特征研究——

  以遵义市为例

  (1)了解城市化的发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

  城市化

  展趋势,熟悉城

  怎么走

  (1)规划师职业伦

  重点: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

  市化研究的若干

  当代美国城市化

  思政目标2;

  理、工匠精神、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世界和中

  理论和发展阶

  增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化研究的文的动力及经验教

  5

  2

  思政目标3;

  使命担当

  国的城市化进程。

  段、发展趋势

  化素养

  训

  思政目标4

  (2)坚定规划师服务

  难点: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

  (2)掌握城市化的涵

  (3)中国特色城市

  人民的职业信念

  国城市化规律与特征。

  义、特征和主要

  化道路的探索与

  评价方法。

  建议

  (1)探究最优城市

  规模的“斯芬克司

  之谜”——论城市

  规模的经济学解

  (1)规划师职业理想、

  释

  城市规模与发展周期

  (1)了解规模报酬的职业道德;

  (2)禀赋特征、生

  重点: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

  基本原理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

  活满意度与流动

  思政目标2;

  理论,城市规模预测的原理方

  (2)掌握城市人口规业;

  增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运人口社会融合—

  6

  2

  思政目标3

  法,城市的生长周期学说

  模和用地规模的(3)科学规划思想价用科学发展观解释城市发展规律—基于不同地

  思政目标4

  难点:从城市经济学角度探析

  内涵与主要预测值、精神内涵

  区、城市规模的

  城市规模的内涵。

  方法。

  (4)规划师职业伦理、

  比较分析

  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3)城市人口规模

  的战略视角分析

  ——以武汉人口

  规模专题编制为

  例

  文化创意产业空

  间集聚特征与园

  (1)了解地租和区位

  区布局规划导引

  区位与选址

  (1)规划师依法

  的相关概念及理

  策略——基于上

  重点:有关地租和区位等相关

  思政目标2

  依

  论

  海中心城区的企

  7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

  2

  思政目标3

  规从业;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

  (2)掌握企业及家庭

  业选址解析

  难点:企业和家庭选址的影响

  思政目标4

  (2)科学规划思想价

  区位选址的影响

  开发商的住宅开

  因素。

  值、精神内涵

  因素及特征。

  发区位选择偏好

  保障性住房适建

  性评价及其空间

  区位选择——以杭州为例

  (1)广州市空间结构

  与绩效研究:职住空

  (1)了解城市经济学

  间的视角

  领域的常用空间

  竞租与城市空间结构组织

  (2)基于跨城功能

  结构表达方式(1)规划师职业伦

  重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进

  联系的上海都市

  展,竞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

  思政目标2

  (2)掌握竞租理论的

  理、工匠精神、增强城市规划理论学习的规律性

  圈空间结构研究

  8

  2

  思政目标3

  有关概念及理论

  使命担当

  认识

  的演化。

  (3)大城市“空间结

  思政目标4

  主张

  (2)坚定规划师服务

  难点:城市经济学领域常用的

  构-交通模式”的

  (3)熟悉城市空间结

  人民的职业信念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模型。

  耦合关系研究—

  构模型的形成机

  —对厦门市的多

  制。

  情景模拟分析和

  讨论

  (1)长三角:从区域

  城市体系与区域结构

  合作到一体化发

  (1)了解经济学视角

  重点:城市差异与体系化,城

  (1)强化学生的规划

  展

  思政目标2;

  下的城市体系与

  增强城市规划理论学习的规律性

  市体系分析的模型,城市区域

  道德法制观念

  (2)长江三角洲区

  9

  2

  思政目标3;

  城市区域结构

  认识,重点学习长三角一体化发

  的空间结构

  (2)科学规划思想价

  域一体化空间分

  思政目标4

  (2)掌握城市体系的

  展战略

  难点:理解城市作为体系的经

  值、精神内涵

  工

  分析方法

  济社会特征

  (3)国外区域一体

  化对产业影响研

  究综述

  (1)了解我国城市土

  发展规划:重视土

  地经济改革的历

  地利用的利益关

  程

  系

  城市土地经济

  (1)规划师依法依规

  (2)熟悉城市土地市

  制度转型中土地

  重点:城市土地的涵义与经济

  从业;

  思政目标1

  场构成

  租金在建构城市

  特征,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制度

  (2)科学规划思想价

  10

  2

  思政目标3

  (3)掌握城市土地供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空间中的作用:对

  难点:城市土地的供需关系与

  值、精神内涵;

  思政目标4

  给与需求理论、

  城市更新的影响

  特征,我国城市土地经济改革

  (3)规划师的社会责

  价格制定机制以

  城乡统筹发展规

  制度变迁。

  任、专业伦理

  及政府调控原

  划中的土地经济

  则、目标和手

  租金、“乡乡差

  段。

  别”与社会公平

  (1)土地改革、住

  房保障与城乡转

  型发展——集体

  (1)了解我国城市土

  土地建设租赁住

  地经济改革的历

  城市住宅经济

  (1)规划师依法依规

  房改革的机遇与

  程

  重点:城市住宅经济及相关概

  从业

  挑战

  (2)掌握城市住宅经

  念。

  思政目标2;

  (2)科学规划思想价增强城市住房发展与社会民生的(2)改善老年人的

  11

  2

  济的相关概念及

  难点:城市住宅经济理论,我

  思政目标3

  值、精神内涵

  规律认识

  住房与社区环境:

  理论

  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制度变

  (3)规划师的社会责

  规划设计如何应

  (3)熟悉我国城市住

  迁。

  任、专业伦理

  对衰弱与独居的

  房制度演变及政

  挑战?

  策走向。

  (3)中国大城市非

  正规住房与社区

  营造:类型、机制

  与应对

  (1)新国土空间规

  (1)掌握城市交通的

  划体系下交通规

  城市交通

  概念与特性

  划的适应性变革

  (1)强化学生的规划

  重点:城市交通概念及其特

  (2)基于城市经济学

  ——以厦门为例

  道德法制观念

  点,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城

  思政目标2

  角度掌握城市交

  (2)权力、社会与

  (2)规划师依法依规理解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耦合

  12市公共交通政策

  2

  思政目标3

  通的供需模式

  生活空间——中

  从业;

  关系

  难点: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

  思政目标5

  (3)熟悉城市交通政

  国城市街道的演

  (3)科学规划思想价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结构

  策,了解城市交

  变和形成机制

  值、精神内涵

  的关系。

  通与城市发展关

  (3)城市交通与土

  系。

  地利用一体化发

  展评价

  (1)规划师依法依规

  新一轮大城市总体

  城市基础设施

  (1)了解城市基础设

  从业

  规划的市政基础设

  重点: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

  施的概念与特性(2)科学规划思想价

  施规划编制转型策

  特性,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与

  思政目标1

  (2)基于城市经济学

  值、精神内涵

  略

  13需求。

  2

  思政目标3

  角度掌握城市基(3)规划师的社会责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观浅议新基建背景下

  难点: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

  思政目标4

  础设施的内涵、

  任、专业伦理

  城市公共卫生基

  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

  特征与供需模(4)坚定规划师服务

  础设施建设趋势

  规划

  式。

  人民的职业信念

  智慧社会基础设

  (5)强化学生的规划

  施新类型拓展与

  道德法制观念

  数据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探索

  土地开发权的权

  利性质探究——

  基于英美的制度

  设计背景与我国

  (1)了解城市开发的(1)规划师职业理

  城市土地开发

  的研究争议

  原理,土地财政

  想、职业道德

  重点:城市开发的概念与类

  基于产权重构的

  思政目标2;

  在城市开发中的(2)规划师职业伦

  型,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城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的土地再开发——

  14

  2

  思政目标3

  作用与机制

  理、工匠精神、

  市更新与土地再开发

  道德修养

  新型城镇化背景

  思政目标4

  (2)掌握我国当代城

  使命担当

  难点:城市土地开发的模式、

  下的地方实践与

  市更新的基本类(3)坚定规划师服务

  城市开发中的政府干预

  启示

  型

  人民的职业信念

  基于村庄集体土地

  开发的农村城市

  化模式研究——佛

  山市南海区为例

  15专题讨论

  (1)掌握从经济学(1)规划师职业理

  (1)城市存量工业

  思政目标1

  视角分析城市问题的

  想、职业道德

  用地转型的理论

  思政目标2

  基本方法

  (2)规划师依法依规强化城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分析与制度变革

  4

  思政目标3

  (2)锻炼学生发现

  从业

  心价值观和政治认同

  研究——以上海

  思政目标4

  问题、主动思考的能(3)科学规划思想价

  为例

  思政目标5

  力,以及文献查找、

  值、精神内涵

  (2)增量规划、存

  汇总分析的能力

  (4)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

  量规划与政策规划(3)面向存量的城市规划体系改良:深圳的经验

  注:①思政融入点:指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②思政元素:指专业知识中具有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专业伦理、道德法治、科学精神、思维方式、人文精神等内涵

  的育人要素。③思政内容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进行具体化。(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④思政案例:指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内容、环节中,具有典型的富有育人意义的事件。

  四、典型章(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第四章城市经济及产业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4城市经济及产业重点: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城市产业结构划分,经济发展理论难点: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3)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学时

  2

  学时

  思政教学的重点与

  难点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思政教学重点思政教学难点

  (1)掌握城市经济学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从经济学视角树立正确的城乡规划价值观。(2)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学解释及城市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从城市发展规律出发分析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城市社会经济问题。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建立规划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城市经济的相关概念,我国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等专业内容与育人元素的有效结合。

  思政案例的编制,学生的思政交流活动组织。

  思政教学的方法和

  实施

  (1)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与调研思辨(围绕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2)实施过程:课前布置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并开展课堂交流(围绕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

  教学组织

  基本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教师活动

  课程思政教学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

  学生活动

  思政设计目的

  思政目标

  知识回顾

  (1)现代城市理论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趋势(2)现代城市分类的方法(3)现代城市的涵义、基本特征(4)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学内容导入

  (1)熟悉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

  城市经济及产业相关理论知识

  (1)城市经济与产业的概念产业经济的核心

  教学内容

  与范畴

  概念

  规划师的职业理想与社会责任

  科学规划的精神内涵

  城市经济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经济治理水平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用城市产业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我国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互动的关系

  相关概念,理解城市经济与产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当代美国城市化的动力及经验教训

  提问与互动;现代城市的经济学涵义是怎样的

  提问与互动;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理论

  课前学生查阅:城市产业经济的基本范畴

  引导学生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思政目标1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

  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

  (2)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3)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城市产业分类

  (4)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分类

  本课,讲了三个知识点:

  教学小结

  (1)熟悉城市经济及产业

  城市研究者的科学规划思想

  城市研究者的科学规划思想

  规划师在产业规划中依法依规从业与使命担当

  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

  产业结构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建议

  课前学生查阅: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课前学生查阅:城市产业分类的方法

  课前学生查阅:苏州市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设计规范的内涵、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5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

  思政目标2思政目标4

  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3)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本课需要同学们:(1)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3)熟知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

  课后思考题

  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转型经历了有哪几个阶段,有何特征?

  科学规划的思想价值、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担当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州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底蕴,思考苏州城市化发展中的产业经济问题。

  文献查阅、讨论交流

  强化文化自信,增强规划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目标3思政目标4

  下次课讲课主要内

  容

  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

  科学规划的精神内涵

  理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中央对城市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

  论文分析: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了解分析苏州2000年以后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篇七: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基础课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承担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有机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二、总体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四个统”,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优秀教师、教学团队,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循序渐进,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

  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工作任务(一)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根据《XX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文件要求,以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的5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为核心,加强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培养思政课程教学名师,把思政课打造成“金课”,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以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话、跟走为统领,以远大理想和特色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体系的认知和感悟,从而进一步从认知到认同,入脑、入心,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目的。2、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容,科学合理拓展公共基础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内容所涉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时代性。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结合校史校情,开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

  素质、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等公选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在美育教学中陶冶情操。

  (二)推进课程思政内容建设1、课程思政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求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1学分课程要求至少确定5处“课程思政”融入点,2学分及以上课程要求至少确定10处“课程思政”融入点。3、完善教案与课件。课程教案与课件要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思政”元素,将其纳入教案与课件,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有机融入课程教学。4、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把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改的重要抓手。教材首选马工程重点教材。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参考用书,帮助教师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三)推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1、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要贯穿课堂

  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例、作业论文各环节。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言传身教,用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精湛学术感染影响学生。

  2、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优化教学方式,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要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4、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内容,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培育教学团队1、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充分运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教学比赛、社会实践研修等手段,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2、充分发挥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通过教研讨论、集体备课、老教师传帮带、教案编写、观摩课公开课观摩等手段,讨论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总结课程开展的成效,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

  3、鼓励各学科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活动。

  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精彩课堂”活动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教研教改项目,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案或课件竞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培养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不断增强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组织2-3次“课程思政”示范观摩听课活动,以提升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五)发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育项目的管理,明确建设任务。“课程思政”课程要在课程团队建设、教学大纲制定、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教学模式改、课程考核评价改、教学案例库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可供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成果。四、保障措施1.组织领导。成立由基础课部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为成员的基础课部课程思政工作

  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基础课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教研室主任为本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教研活动、督促教师完成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及时总结经验。教学督导加强检查指导,保证建设质量,重点检查授课过程与效果,把“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加强当面反馈,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以引导和指导。

  2.支持保障。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课程思政建设浓厚氛围;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教师正确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列入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指标体系。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 总体 课程 情况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