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2022年写材料用典(5月13日星期四)(完整文档)

2022年写材料用典(5月13日星期四)(完整文档)

时间:2022-11-15 12:00:26 对照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写材料用典(5月13日星期四)(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写材料用典(5月13日星期四)(完整文档)

写材料用典(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

 

一、度己以绳,接人用抴

 

【例文】“度己以绳,接人用抴”传递出的豁达宽容精神,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团结共事,和谐共处,既利己利人,又利家利国。纵观历史,凡是建功立业、取得成就者,绝非私欲膨胀、胸襟狭隘之人,而是那些律己宽人、襟怀坦荡者。(中国纪检监察报《律己方能服人》)

【典故】出自战国荀子,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
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

【释义】绳,即木工所用的墨线,比喻标准、规范;
抴(yè),同“曳”,意为牵引。意思是,君子严于律己,就像木工用墨线来取直一样。同时,又宽以待人,就像梢公用舟船来接待乘客一样。用墨线似的准则来约束自己,所以能够使自己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模范。用舟船似的胸怀待人,对他人以宽容之心,我们就能获得他人的帮助,成就治理天下的大业了。

【赏析】“度己以绳、接人用抴”实质就是现在所讲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大事者,必有容人的雅量,这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法宝。真正的君子,是既有贤能又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博闻多识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战国时赵国蔺相如,面对大将廉颇的百般刁难,不计私人恩怨,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宽容大度,成就“将相和”佳话。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开创了震烁千古的“贞观之治”。正是他们豁达宽容的精神,才使得人心聚集,为了共同的事业不畏险阻、顽强拼搏。清代林则徐曾拟一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讲党课,用以阐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引导党员干部当示范、作表率。二是适用于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领导讲话,可增添讲话的感染力。

 

二、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例文】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交往圈、生活圈,始终保持“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的操守,时刻坚持“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品行。要敬畏党纪国法,严格自律,经常自省,慎小事、重小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绝不能在吃几顿饭、喝几次酒、收点小东西这样的“小节”上放开缺口,最终导致“小节不慎,大节难保”,铸成大错,悔之晚矣。(中国国防报《党员干部要“以廉为宝”》)

【典故】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庞德传》),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释义】意思是,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贤良之将不会因怕死而苟且偷生;
刚烈之士不会毁掉自己的节操而求活命。后演化成语“毁节求生”,比喻败坏自己的操行和名声而苟且偷生。

【赏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忠贞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忠贞不屈的英雄人物,绘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谱系。苏武牧羊过着“渴饮月窟水,饥餐天上雪”非人生活,却“十年持汉节”、“留胡节不辱”。南宋陆游满怀豪情地写下“风餐露宿宁非苦,且试平生铁石心”不朽诗篇。在“创业艰难百战多”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却表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争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用法】一是适用于党风廉政建设党课报告,用以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党忠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二是适用于领导干部任前谈话,用以激励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三是适用于以忠诚担当为主题的评论类文章。

 

 

推荐访问:用典 星期 材料 写材料用典(5月13日星期四)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