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对照材料 > 2022年度学好公文“材料学”(上)(2022年)

2022年度学好公文“材料学”(上)(2022年)

时间:2022-11-10 22:35:13 对照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学好公文“材料学”(上)(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学好公文“材料学”(上)(2022年)

学好公文“材料学”(上)

 

在各级机关,常把文稿、文件称为材料。我在这里所说的材料,是“构成材料的材料”,就像盖房子需要用到的钢筋水泥、木石砖瓦一样。

写文章就像盖房子,既要掌握“设计学”,也要懂得“材料学”。文章“设计学”的核心是思维方法,主要内容是如何立意、谋篇;
“材料学”的核心则是选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收集、管理、选取、加工和使用材料。

没有材料盖不出文章这幢“房子”;
有了材料,不会管理、挑选、加工、使用,文章还是写不好。所以,这堂课我专门讲一讲材料这门学问。

下面,分五个问题来讲。

1、怎样看待写作材料

这个问题,可以用三句话来回答:

第一,写文章就是写材料。材料是文章的主要成分,起着充实内容、支撑观点的作用。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应该是“三分看文字、七分看材料”。有材料才有内容,材料详实则内容充实,材料贫乏则内容空洞。

第二,材料是写作的本钱。本钱足、家底厚,写文章的时候自然底气十足,就能随手取用、信手拈来,就算“奢侈”一点儿也不可惜。用句时髦的话来说,这叫“有钱就是任性”。反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也会难倒英雄汉。

第三,材料跟材料不一样。同样数量的钱,美元和日元、人民币和越南盾,购买力大不一样。同样是盖房子,你用茅草搭、用砖瓦砌,与用钢筋混凝土去建,效果也大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工作需要,写出各种各样的机关文稿,必须广泛占有、灵活选用合适的材料。

2、写文章需要占有哪些材料

对写作材料,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比如:

——按来源,分为直接材料、间接材料。直接材料,也叫一手材料,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统计、分析,从工作和生活实践中获得的材料。间接材料,就是从网上书上、从别人那儿拿来的现成材料,无论二手三手还是过了多少手,反正都可以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按时间,分为历史材料、现实材料。反映历史面貌、发展过程,或是形成时间距离写作活动相对久远的材料,都可以归为历史材料。反映人、事、物的现状的材料,就是现实材料。笼统一点儿,这两类材料也可以分别叫做新材料、旧材料。今年的材料可谓新,去年的材料还算新,前年的材料也许就是陈芝麻烂谷子了。当然,新和旧是相对的,除了时间长短,还有个主观判断的问题,没见过、没用过的材料都可以说是新材料。

——按内容,分为事实材料、事理材料。前一类也叫实证材料,是反映客观事实的文字、数据、案例等,主要作为论据使用。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乃至所有脍炙人口的好句子,都是立观点、讲道理的“神器”,这类材料可以叫做“事理材料”,也可称为“思想材料”。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得到公认的理论知识、定理公式,既是一种事实,在写作中也可作为说理的依据使用,兼具两类材料的性质,属于“跨界材料”。

——按形式,分为个别材料、综合材料。个别材料,又称“点材料”,指的是反映重点情况、具体情况的材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在写作中有助于表现主题的深度。综合材料,又称“面材料”,指的是对若干个别材料进行汇总、归纳形成的材料,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的广度,使读者了解事物全貌。

——按性质,分为正面材料、反面材料。正面材料,即反映工作成绩、优点亮点的材料,通俗地说,就是“好人好事好消息”。反面材料,指的是用于揭露问题或支撑批评、贬斥观点的材料。

此外,材料还可以分为定性材料与定量材料、背景材料与实体材料,等等。这些概念后面还要谈到,就先不解释了。

具体到一篇公文的写作,我把需要用到的材料,从操作上大致分成四类:

一是参考材料。主要是值得借鉴的文件文章或从中摘取出来的片段。全文具有参考价值的,我会把一个文件、一篇文章作为一个材料,尽量收集其电子文档或制作成电子文档留存。只有部分内容有参考价值的,则把值得参考的那部分抽取出来,归类整理备用,并逐一标明来源、出处。从文件中摘录的内容,一定要标明文号、发文机关、发文时间。

二是依据材料。又可细分为事实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据四类。写文章需要用到哪一类,我们就要收集哪一类。这些依据都是“干货”,所起草的公文是不是合规合法、合情合理,是不是有足够的说服力,关键看这方面的功课做得好不好,收集的材料够不够。

三是背景材料。写公文以写事为核心,所有的公文都涉及两件事:一件是“为文之事”,就是写文章本身这件事;
一件是“文中之事”,就是文章中所写的事情。这两件事各有各的背景,两方面背景材料都要注意收集。

就做好“为文之事”来说,需要了解这篇稿子是谁交代写的、写来干什么用、在什么场合用、领导有什么要求等。这些背景情况,在筹备会议的时候,往往集中体现在筹备方案及领导批示中。这样的材料必须找来看一看。如果没有反映写作背景的文字材料,也要有针对性地了解清楚相关情况。

就写好“文中之事”来说,需要全面收集反映所写事项发生的政治气候、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材料。

收集背景材料,了解幕后情况,对于起草政策文件以及领导讲话、工作汇报、典型经验材料等事务性公文来说尤为重要。举个例子:

有一次,省里筹备召开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老干部局送来代拟的领导讲话稿,领导批示由我负责审核修改。我拿到稿子一看,其中的主要内容是部署工作,第一感觉就是不对劲,应该是写偏了。

问题果然不出我所料。我找来相关背景材料,看了以后才知道,中央头一年底已经开了表彰会,是与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套开的,上午开表彰会,下午接着开老干部局长会,中央领导只出席表彰会,只讲一次话,所以讲话内容侧重于部署指导工作;
下午的老干部局长会议,则是围绕学习贯彻中央领导讲话精神、抓好新一年的工作作安排、提要求。实际上,中央领导的这个讲话是针对两个会议一并讲的。省委老干部局负责起草讲话稿的同志没有考虑到本级表彰会的开法与中央不同,只是机械地有样学样,就把表彰会的讲话也写成了工作部署性的。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情况是:省里的两个会议是分别召开的,时间隔得还挺远——老干部局长会是1月份开的,会上省委领导已经对全年工作作了部署、提了要求;
表彰会半年之后才召开,工作还是那么些工作,再重复作部署、提要求,显然不合适。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只能把代拟稿推翻,自己动手写了一稿,内容调整成围绕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推进工作提希望。这样一换“频道”,既切合表彰会的主题,又避免了老调重弹,稿子得到了领导高度认可。

四是佐证材料。主要是用于增强文章表现力、说服力的名言警句、轶事典故等。

我写稿子的时候,动笔之前都会问一问自己,手上是不是拥有足够的这四类材料。如果材料有缺项或者数量不足,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

3、我们该怎样收集材料

胡适说,收集材料要“上天入地、动手动脚”。这就是说,所有可能找到材料的地方都要去找,要亲自动手收集,多下基层调研,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

我体会,在材料的收集上,总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相补充。现在是“互联网+”写作时代,尽管网上的资料很丰富,查找也很方便,但我们决不能忽视直接材料、忽略传统渠道。要把公文写好,需要经常地做一做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掌握“活情况”“活材料”。古人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东汉·王充《论衡》)调查研究越深入,越有可能挖到大素材、写出大文章。

胸中藏万卷,笔下走千言。写文章,对材料要有广泛的“占有欲”。除了网络渠道,还要用好实体书籍、报纸杂志、红头文件、领导讲话、内部刊物、统计报表,做到广开“材”源、兼收博采,就像蜜蜂采来百花酿成蜜。

二是零存整取与急用现找相结合。收集材料,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把功夫更多地下在平时。知名记者邓拓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你看农民出门,总顺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便养成了随时捡粪的习惯,自然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资料也要有农民积肥的劲头。”善于写文章的人,平时会大量地储备材料,以备不时之需,动笔之前再根据需要,适当作些补充;
不善于写文章的人,往往是急用现找、临时抱佛脚。

在机关做文字工作,收集材料有三忌:一忌偏食,单凭兴趣收集材料,只从本职工作、岗位需要出发收集材料。二忌近视,就近就便找材料,只顾眼前、只管当下,吃了上顿、不管下顿。三忌浮躁,急功近利、浅挖辄止。

收集材料,正确的做法是把学习需要、工作需要、写作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所谓“吃在嘴里,看着碗里,惦着锅里,想着地里”;
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所谓“深挖洞,广积粮”。对找来的材料,不仅要存在电脑里,还要记在大脑里。

这里,再讲一件我的写作史上最“夸张”的事情。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中央征求各省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改建议。当时,我在省委某部门担任研究室主任。为了完成好任务,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我和同事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我们把整理出来的资料编印成《党章发展历程研究重要参考文献》,分为上下两册,共收入相关资料43篇约29.2万字,主要内容包括: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各个版本的党章及相关决议;
党章的历次修订概览与比较;
党章修改权威解读;
党章修订学术研究;
最新理论动向,等等。

部里开会研究提建议的时候,我把印好的两大本资料分送给与会领导。大家看了,纷纷表扬功课做得扎实。

像这样去收集材料,不是简单地满足一时之需,而是把工作当作研究,把写一篇文章变成了一次专题学习,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推荐访问:学好 公文 材料 学好公文“材料学”(上)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