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4篇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专题研讨材料 完善九个民主机制;;;树立实事求是的政绩观 黄良国 (2021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材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研讨专题研讨材料
完善九个民主机制;;;树立实事求是的政绩观
黄良国
(2021年9月6日)
;
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非常重要长远目标,是党组织技术标准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技术规范,也是干部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基层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才干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之路南,完善“三个民主机制”。
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党组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坚持真才实学原则,把选人用人核心理念确立好。不断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减退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部选进机关干部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想干事能干办到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为官的基层干部要予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显现出来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热
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着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更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切实或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须要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
2、完善民主考评保障体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上所,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民主评议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出现明显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的好民主的科学建立考评体系,因此,引导要鼓励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坚持原则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市场主体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棒,考核评价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时应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广大职工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核评价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评定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突出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转型指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数值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
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工具进行考核。分析方法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数目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机关干部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绩效评价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论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有的放矢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绩效评价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知晓。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不断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
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其后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加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
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曾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开展选人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求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使将令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1、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法律条文在法律框架内实行民主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其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饮食习惯把本级领导机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行。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组织工作落实、损害工作作风建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从“错位”的地方“让位”。各级领导机关都要各级自觉把省直作为法规制度的执行层,作相关政策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世界闻名追求多产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非正统,追求轰动效应,搞短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赋予的自主权、职责和任务开展组织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属于下级自主权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小事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
做到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短果、解难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和创造性。
2、健全各项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关键要健全民主的决策民主自由机制。一要营造民主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全局的格局。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全面落实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决断咨询建立启蒙在相互补充启发、略为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二要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表参加,实施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上市公司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方能够参与重大决策过程。二要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软性处理过程始终做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即使和阶段性方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自身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发觉;凡是涉及行业交叉学科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应当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风险问题。四要健全民主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明确事由界定应经会议展开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个人的都无权不经会议进行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程序的政治责任责任追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
权责相等的原则,功亏一篑明确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却未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正式发布引咎辞职、自愿地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
3、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抓好民主决策各个方面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作风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顺利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关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宏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体到实际基层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抽样是否做到“三个符合”。即工作部门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是否符合依法行政明确要求,是否符合符合国际自然规律和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多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新政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投资应充分考虑其前景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灵性的统一;创造性开展想象力工作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要防止和反对佯装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教育工作工作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颇为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干部引领党组织正确的政绩观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执法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确保。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
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避免出现监督管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
1、把握一个关键。市场经济集体主义条件下情形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切实加强加强整党建设,把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得力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善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这是民主能否落实的关键点。在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意表达意见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才,提前征求常委的意见,给委员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断然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决策一员的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中所在处理商业性与组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建设约束之下。第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的民主参与意识,毫无疑问做到畅所欲言。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断然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奥皮尔河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嘲讽,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计划单列干部管理权限,法制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上时层次上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贪污腐败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道德教育解决在萌芽状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坚决查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会允许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要限期申明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
的要追究责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政风纳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管理模式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紧密结合,体现对权力运行的监察。其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的政府及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各级重要内容和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国民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程序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积极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问题认真处理,风险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
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在工作中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行使权力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中曾干部头脑中均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高层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预防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认清,特别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达致依法行政,除非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区别情况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年轻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挽救性举措,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频生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中报,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违法乱纪的要予以处理,因假进升的要坚决撤下来。
篇二: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热点理论素材料热点理论素材料7政绩观理论(一)深入理解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也会影响到一个干部、一届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干群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兴旺发达。1.政绩观的内涵和评判标准政绩,即为政之业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看法,包括哪些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对政绩的评判,必须坚持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总之,看政绩决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因为这里面有看得见的“硬件”与看不见的“软件”,还有可量化的政绩和不可量化的政绩,政绩背后的客观条件也不尽相同。一届政府、一个干部的政绩如何,只要把已经做了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自己认为的政绩交给群众,看群众是否赞同,答案就一清二楚。群众是否拥护是衡量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干部政绩观的最高标准。2.错误政绩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应当看到,我们绝大多数同志都能正确对待政绩,都想在任时竭尽所能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政绩,政绩观出现扭曲和偏差,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突出表现为“六重六轻”,即:①重“显绩”,轻“潜绩”。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②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当前、届内出效益的事情考虑得多,为今后和下届做铺垫的事考虑得少。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③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发展。片面地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理解为抓经济,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一切工作都系在GDP上,围绕GDP转。④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做事情、想问题,只站在本单位、本地区的角度去思考,不从大局着想,不考虑全局利益,有的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来换取局部利益。⑤重“官”意,轻民意。一切都按照领导意旨办事,唯领导是从,唯上级是听,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顾及社情民意,做一些劳命伤财的事,甚至以损害老百姓利益来换取自己的“政绩”。⑥重形式,轻务实。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搞虚假政绩,出“水分”工程。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却是一致的——导致形式主义滋生和蔓延。一是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形成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内因。领导干部自身疏于学习、疏于个人修养的提高、疏于主观世界的改造,党的宗旨意识不强,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不端,科学的发展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全面的群众观打得不牢,追名逐利思想突出。二是外因。对政绩的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客观上助长了不正确政绩观的滋生和膨胀。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三是包含项目过于繁杂,考核体系面面俱到,显得很全面,其实不科学,往往采取一次性考察评价,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追踪回访,也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不相适应;四是考核群众参与度、认知度不高,透明度不强,群众评判领导者困难;五是在政绩考核中注重结果的考核,忽视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难以系统地掌握第一手材料。3.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途径和办法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把“i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根本的要抓两条: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建立科学可操作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改造世界观为着力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要努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二是要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三是要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腻J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考核如同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当前要重点解决由谁来考评、考评什么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谁来考核评价。必须以扩大民主为出发点,按照责任度、关联度、知情度原则设置评价主体,即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关人员评价、群众评价、考核组评价。这样对一个干部的政绩进行立体交叉评价,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对干部及其政绩考核评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干部切实注重群众公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第一信号,进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二要解决考核评价什么。应当在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的基础上,把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具体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大项内容,把干部的政绩与简单的指标完成情况区别开来。在具体操作中,既突出工作实绩,又兼顾德才综合素质;既突出经济建设成果,又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考核评价结论上,也可以有效避免雷同化和抽象化,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政绩。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取得政绩的过程也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注重取得政绩过程的考核,就能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和失误,真正使政绩成为群众公认、组织相信的好业绩。
以凭实绩用干部为导向选人用人,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政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并追究责任。这是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得出的结论,必须正确地反映到对干部的使用上来,作为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据。”在干部德才把握上,要把有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德”的重要标准,把是否具备“五种能力”以及“五个统筹”的能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才”的基本要求。(二)政绩观的本质是价值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了我们的干部不是当官作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讲政绩、谋政绩是为人民服务,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的干部必须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内容的价值观来规范从政行为、来争取业绩政绩,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争取政绩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是对共产党人的功利观、政绩观最生动的诠释。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总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衣食无虞的温饱日子,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昂首迈进。八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的丰功伟绩是举世公认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业绩和政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所具有的为人民群众造福的价值观。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取得造福人民群众的业绩和政绩,就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这一点不能变、也不会变。正凶为如此,我们才能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和政绩,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党的执政和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这既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建功立业、争取政绩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价值观和政绩观所特有的政治优势。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环境错综复杂,局面千变万化,使得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党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面临重大挑战。如果不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就有可能被糖衣炮弹击中,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发生倾斜和偏误。党中央一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的问题,目的就是要解决好这一根本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经受住各种考验,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政绩。事实说明,能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创造出造福人民群众的政绩.关键在于有没有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价值观。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个人的抱负和追求融入党的事业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人民群众需要和满意的业绩政绩,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追求。正确的价值观犹如好的风帆,总能把事业的航船恰到好处地划向更宽阔的水域。只有重视解决好价值观问题,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人民群众高兴和满意的业绩政绩。(三)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什么是政绩?政绩就是为政之成绩,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在其任期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在领导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也是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目前政绩考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往往只是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说了算,缺乏群众公认。二是简单地把政绩与几个经济指标划等号,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往往只停留在就绩论绩的层面上,缺少全面的分析评价。要解决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即要科学确定评价主体。由谁来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优劣,是评价干部政绩的基础环节和首要问题。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主体,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领导干部的政绩到底如何,不能单由上级组织和上级领导说了算,还必须看群众的公认程度。要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即要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在突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基础上,兼顾其德才素质,按照德、能、勤、绩、廉,即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几个方面来设置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并将这五大项考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子项。要解决怎么评价的问题,即要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科学构建考核评价干部政绩的方法体系至关重要。考评方法的构建,应着重考虑两个因素:第一,要按照“突出工作实绩”的原则,合理确定“德、能、勤、绩、廉”五项考评内容的不同比重,既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也不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第二,要按照考评主体与考评对象的“知情度、关联度、责任度”关系,合理确定评价主体中不同层面的“群众”对于评价对象评价的不同比重,使各方面的参与权和意愿都能得到有效反映。要解决考评结果如何有效运用的问题,即制定科学的、有效运用考评结果的刚性规则。科学评价干部政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干部实施择优汰劣和管理监督。考评是手段,考评结果的有效运用才是目的。要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要按照规则在先的原则制定考评结果运用的刚性规则,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篇三: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政绩观自查材料根据支部安排,本人结合岗位和工作实际,开展了政绩观自查,发现政绩观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中做表面文章。对于一些不易凸显亮点、不在考核范围内的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认真。二是认为得到领导认可就是工作的落脚点,重视领导印象,缺乏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福祉的基本观念。三是工作中胆小怕事,认为稳局面、不出事就是业绩好、政绩好。
通过对以上偏差的根源分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将“领导评价”作为追求业绩政绩的出发点,工作只顾“对上唯上”,不顾“对下唯实”,对具体工作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缺乏为民务实的气度和担当。二思路眼界不宽,能力水平不突出,在工作中满足于已有经验,习惯于走老路,缺乏化解发展中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案件查办、行政许可中不愿创新思路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是考核管理指向和选人用人导向有待改进。
通过对政绩观存在偏差的问题查摆和根源分析,使我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是真正弄清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要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最大的政绩,具体到烟草专卖工作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好为民务实。二是真正弄清依靠谁实现政绩,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要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政绩。三是真正弄清为谁建立政绩,人民是政绩观的主体,要解决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就要坚持“两个始终”:始终践行人民宗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始终坚持人民满意。政绩是大是小、是实是虚,群众自有公正的评价。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在工作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业绩。四是真正弄清怎样实现政绩。正确的政绩要靠工作来实现,要靠落实来保证。一方面要着力提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要增强执行力。抓落实,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能力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落实抓得越彻底,工作成效就越大,政绩就越突出。五是真正弄清追求什么政绩。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人民群众满意。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树立“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
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政绩观。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篇四:政绩观交流研讨材料
完善三个民主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黄良国2004年9月6日政绩,是党政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任期履行岗位职责所取得的绩
效。创政绩、出政绩,是干部从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组织
和干部群众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干部知识水平、工作态度、
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观,
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
于如何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必须坚持走民主化
之路,完善三个民主机制。
一、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干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选人用人导向确立好。
完善民主选拔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是要把
好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
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用错一个干部,就
等于发出了一个错误信号,就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要以
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那些具有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的干
部选进领导班子,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干事
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选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
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谁,谁干成事业
就重用谁。对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
以表彰和重用;对那些虽有良好发展愿望但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要
热情地予以帮助,正确地加以引导,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对成绩平
平,无所作为的人要及时加以调整;对为快出政绩而搞面子工程、形
象工程,搞短期行为,搞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或弄虚作假、沽名
钓誉的人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
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
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
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干
部,必须坚决撤下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而进一步激励
广大干部大胆工作,干事创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真抓实干
的浓厚风气,使更多的人创出更好的政绩。2、完善民主考评体
系,把干部工作实绩评估好。长期以来,在领导干部政绩考评
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在考评的体制上重上级领导的印象,
轻群众的满意率;在考评的指标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人文发展;在
考评的内容上重显绩的考评,轻潜绩和隐绩的考评。
出现这些
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好民主的科学的考评体系,
因此,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组织必须加快建设客
观公正民主透明的政绩考评体系,重点在指标上、方法上、参与主体
上进行完善。一要集思广益,完善考核指标。考核是指挥
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应先广泛听
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多数干部群众认可的方能成为考核指标。考
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
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
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单纯注重
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
如当前考核应降低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体现发展过程的指
标和微观指标,增加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指标的权重。二要分类指导,改进考核方法。要统筹运用传统的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立体评议法、综合考核法,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指标,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考核。根据不同方面的政绩可采取定量、定性、评估、监测、民意调查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如四川省在全国率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测数量线型考评分析方法,对厅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测评数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理分析办法来测评干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感情化的因素,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考评结果。三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当前在政绩评价时,要着重解决党组织与群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要切实改变少数领导干部经常不正确地充当下级政绩评判主体的现象,重要的是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有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要提高参与政绩考核评价者的代表性,既要有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又要有各方面的群众代表;要拓宽考核的渠道,既要有集中评议,又要有个别交谈;既要有集中性的考核考察,又要注重平时情况的了解。同时,要探索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公议、公众评价体系,广开渠道,让更多的群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运用现代网络建立干部政绩民情反馈体系,提高政绩评价的广泛性、准确性、科学性。3、推进民主化进程,把改革举措落实好。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民主化进程,以此来促进干部管
理方式从以职务管理为主向以职责管理为主转变,保证领导职位和领导人才的配置效率,保证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中央5+1文件和省委的五个制度出台后,常山县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化进程,力求在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化程度上有所突破。一是注重干部初始提名的民主化改革。一方面规范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县委县政府工作部门、乡镇的正职及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提任和交流的人选实行由全委会成员初始提名,根据全委会成员的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其他县管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初始提名的准确性,从而使各个层次干部初始提名环节实行民主化。二是注重对三民工作的规范操作。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参与面,进一步规范干部考察考核中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简称三民参加对象的界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代表、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使三民工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真正把干部好与坏的评判权和升与降的裁判权交给群众,使三民工作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三是注重民主选拔方式的创新。在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的同时,探索运用民推竞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乡镇、部门正职,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使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拥有更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在法律框架内实行民主决策。透析安徽的王怀忠腐败案、江苏的铁本事件等案例,其形象工程能够上马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没有做到依法决策,在落实工
作时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有的抓工作错位,习惯把本级领导机
关看作是法规制度的决策层而非执行层,热衷于离开法规制度另搞新
口号、新规定;有的抓工作越位,往往超越职权职责,干一些不该管、
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有的抓工作缺位,该管的事不去管或管不好。
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队伍建
设。为此,我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首先确
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具体来讲就是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角色意识,
从错位的地方让位。
各级领导机关都要自觉把本级作为法规制
度的执行层,作决策时要考虑法律法规的依据,开展工作要多在认真
落实法律法规上想办法,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不要在追求出
名挂号上费心思,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标新立异,追求轰动效应,搞短
期行为。二是强化职责意识,从越位的地方退位。严格按
照条令条例赋予的权限、职责和任务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属于下级的权力要还给下级,该下级作主的事
情不要管,确保他们能够正常行使职权、认真履行职责,不能事无巨
细,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在缺位的
地方补位。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想基层所
想、急基层所急、需基层所需。重点要做好对基层减压、解难
的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2、健全各项工
作机制,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
政绩观,使许多决策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科学性、不连续性和随意性等
问题,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关键要健全民主的决策机制。
一要营造民主氛围,形成多方面参与决策的格局。在决策中要
充分发扬民主,让懂行的专家说话,必要时应邀请多家咨询机构参与,
开阔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如通过建立顾
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界限,聘请不
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使政府
决策咨询建立在相互补充启发、有所比较鉴别的基础之上。
二
要畅通民主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要进一步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信访制度等已有的制度,健全政府
热线、人大代表接待日、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建立现代听证制度、民
意测验制度、舆论调查制度等。例如,城市改造、水库移民应
当有规划中搬迁地区的群众代表参加,国企改制应当有工会、职工代
表参加,制定工商管理制度应当有企业参加,确保利益相关方、受损
方能够参与决策过程。
三要实现民主公开,使决策过程始终做
到公正透明。具体而言,重大公共决策的讨论情况和阶段性方
案都应当及时对社会各界公布;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向
社会公开;凡是涉及局部群体利益的,必须让有关群体知晓;凡是涉
及行业领域的决策,都应事先通知有关方面。例如,各级政府
和部门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立政府信息咨询站点,制度化地
公布政府决策信息,回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等各种实际问题。
四要健全民主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各级行政决策机构应
当在首长负责制的法定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
明确界定应经会议讨论的事项范围。凡属规定应由会议讨论的
重大问题,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包括行政首长在内的个人
都无权不经会议讨论就自行做出决定。五要完善决策的责任追
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权责相等的原则,明确决策失误所应
承担的责任。在责任追究方面,法律已明确规定有罢免、免职、
质询等责任形式,同时应当启动引咎辞职、自愿辞职等简易方便的责
任形式,并将这些责任形式与决策失误相挂钩。3、弘扬求真务
实精神,抓好民主决策各个环节的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是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实现政绩的根本
途径和方法。民主决策的各个环节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关
键取决于决策者是否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否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检验是
否做到三个符合。
即各级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
是否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多
数群众的意愿。二是要做到三个充分考虑。即推动一项改
革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社会承受的程度,制定一项政策要充分考
虑其社会影响,上马一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
术条件和对今后的影响等。三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即从本地本
部门实际出发与保持同中央宏观政策和精神的统一;创造性开展工作
与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既
要防止和反对借口地方或部门的特殊性或创造性开展工作搞上有政
策下有对策的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又要防止和反对盲目跟风、
唯书唯上的倾向。要继承和发扬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
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
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紧紧抓住当前
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用好的作风创造突出的政绩,切实在实现好、
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对领导干部
的民主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证。
要
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舆论监督、
组织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对领导干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
下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消除监督管理的死角。具体要做到把握
一个关键,突出二个层次,抓住三个环节。1、把握一个关键。
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如果只凭个人或少数人的
经验决定重大问题难免要发生失误。因此,围绕重大决策、重
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如何切
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把班子成员之
间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首先,一把手要有很强的民主意识,
善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这是民主能否落实的关键。在
主持党委的日常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查研究,注意倾听
方方面面的呼声;在党委议题形成后,提前征求委员的意见,给委员
充分的酝酿时间;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自觉地以平等一员的
身份参与决策,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欢迎不同意见,在处理个人与组
织的关系中,始终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置于制度约束之下。第
二,班子其他成员要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在日常工作中,委员应立足本职,胸怀全局,积极主动地多提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在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
自己的意见,为集体决策献计献策。第三,要认真开好领导干
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相互谈心和批评,
坚持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开诚布公,推己及人,消除分歧,
消除误会,达到党委成员政治、思想、行动上的真正一致和团结。
2、突出二个层次。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即由纪检监察机关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下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积极探索
与人大、司法监督联动机制。如开展巡视工作,逐步在层次上
延伸和内容上扩展,及时纠正和防范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促进领导
干部廉政勤政。
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制度,
坚持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不廉洁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严
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坚决查
办,不得推拖不管,更不允许压案不查。对办案不力的地方和
部门要限期纠正,对瞒案不报、压案不办、甚至干扰办案的要追究责
任。二是群众对领导的监督。首先,通过民主评议实施监
督。实行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
部的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对执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
社会服务单位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并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体现对权力
运行的监督。其二,通过政务公开实施监督。各级政府及
部门要把深化政务公开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行民主监
督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其三,通过信访工作实施监督。健全信访举报管理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保证信访举报事项件件有着落,使群众举报的问题得到认真处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同时对领导干部的作为实施有效监督。3、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事前监督。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进取心和工作干劲要给予充分鼓励,大力支持,但一定要弄清搞准领导干部决策的动机,该提醒的提醒,该泼冷水的泼冷水。在组织换届、考察班子、了解干部的时候,对一些干部头脑中不切实际的蓝图、设计和观点,该劝阻的劝阻,该制止的制止,不能顾及面子,一味迁就或迎合。二是事中监督。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行为和落实工作部署工作过程中的措施、途径、手段和运行状态,要尽可能地了解掌握,特别是要以法律的尺度,看是否做到依法行政,必要时要予以指导、引导。对那些已经存在问题或为创政绩而不择手段的干部,可以通过考察反馈、任前谈话、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函询等形式进行提醒、教育和纠正。同时,要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对群众反映或干部考察等渠道发现的问题,在坚持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批评、诫勉、警告等挽救性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三是事后监督。通过年度考核、来信来访、离任审计以及换届考察等手段,调查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对浮夸不实的要予以批评,弄虚作假的要予以处理,因假升迁
的要坚决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