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2022年党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强基固本抓作风【优秀范文】

2022年党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强基固本抓作风【优秀范文】

时间:2022-11-03 20:45:10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强基固本抓作风【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党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强基固本抓作风【优秀范文】

党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强基固本抓作风

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我就从作风谈起吧。

先谈谈什么是作风?

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个人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换言之,就是一个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

作风分类:

思想作风。即是指人们在思想和意识形态表现中的思想风格。比如:有的实事求是,有的一厢情愿;
有的崇拜个人,有的依靠群众;
有的好高骛远,有的脚踏实地等等。

工作作风。即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做派和风格。比如:有的大胆泼辣,有的稳健平实;
有的粗枝大叶,有的严谨细致;
有的举重若轻,有的举轻若重等等。

生活作风。即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做派和风格。比如:有的浪漫,有的踏实;
有的热情,有的冷淡;
有的亲切,有的孤僻;
有的爱干净,有的比较邋遢,有的打扮时尚,有的衣着朴实等等。

什么是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领导着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大党,是一个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

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抓住党的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方针的贯彻执行,可以对党员和党员干部更加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能否真正保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能否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陈云同志曾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要经常搞,永远搞,一定要把党风问题解决好。

作风建设的内容:

我党倡导的作风建设包含的主要内容有: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

当前,如何加强作风建设?

一、要“严”字当头,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一贯方针。党的作风建设是党建的一个极端重要的方面。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都倾注了大量精力,不仅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而且还保证了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作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动力,关乎事业成败。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对于我们尤其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最为紧迫的课题,是当前必须首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在这方面,尽管前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从严要求,认真反思,我们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

一是不负责任,说了不办,定了不干。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安安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遇到矛盾不是积极主动去解决,而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躲则躲。在任务面前要么讨价还价,要么信誓旦旦。讨什么价呢?无非是想不干少干,或者是要钱要人要物。说了不兑现,言而无信,这是我们工作上得慢、发展落后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说轻了,是不信守承诺,说重了,是不讲诚信。说了不算,定了不办。这是个最突出、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取信于民,不是取信于党,也不是取信于自己。诚信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论语》中“子贡问政”的故事。子贡问老师,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回答说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意思是要有足够的兵力保障,要有足够的粮食,要取信于民。子贡矫情,说如果去掉一条,您说去掉什么呢?孔子答:“去兵。”意思是不要兵力。子贡又问:如果必须再去掉一条呢?孔子回答说:“去食。”意思是不吃饭了。不吃饭无非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呢,死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国民失去对国家的信仰而出现的崩溃和涣散,即“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古代如此,今天不也是这样吗?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讲诚信。让人民群众信任党和政府,让上级党组织也信任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

二是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有的干部惰性严重,对全局不关心,对大局不热心,对发展不尽心,上班混日子,出工不出力,拿着国家的俸禄,花着纳税人的钱,就是不干份内的事,于心何忍?于心何安?有的干部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马马虎虎,心安理得。有的干部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标准,更不知道什么是高标准,干工作稀里糊涂,勉强凑合,蒙混过关。

三是经营权位,吃拿卡要。有的干部不是把职位作为为民的平台,不是把权力作为为民的杠杆,而是当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经营。有的干部整天盘算着怎样把手中的权力用到极致,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一亩三分地”本来是清代皇帝为了显示对农业的重视,在北京中南海内划有一块一亩三分地亲自耕作。后来外延扩大为势力范围,成为利己主义的代名词。要切记,我们共产党员的岗位是人民给的,是国家给的,是不能拿来用做交易的,更不能当作个人的势力范围的。

四是心浮气躁,无所事事。有的人老说年龄不饶人,自己进步不了。可是,实际上这种人只长肚子,不长脑子;
只长年岁,不长水平,干了几十年,说不出所以然,干不出个道道来,自己进步不了,老是埋三怨四,为什么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呢?

以上这些问题,有共性的,有个性的,但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决不是危言耸听。应该看到作风建设既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又是个永恒性的课题,必须“严”字当头,坚持不懈,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深入抓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共产党员要为党而官,为民而官,为人而官,为事而官,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操,是一种目标,是一种追求。

二、要“学”字为先,把勤奋学习作为成事之基

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党章规定党员八项义务的第一项。学习的重要性,古今中外都有精辟论述。子夏讲:“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新东西,并经常温习,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他还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书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够。汉代刘向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意思是:人少小时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明鲜亮;
壮年时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光线强烈;
老年时好学,就像燃烛照明一样,在黑暗中闪光。毛泽东少年即立志:“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
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培根在他的《论学习》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回顾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我们要用这些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其要点,领会其实质,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固有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可见,学习对我们每一个干部来说是多么重要。现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体系制度也在进一步健全。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和政治责任,把学习作为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是对自身最好的投资。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谁占有知识,谁就占有发展的主动权,谁的知识更新快,谁就掌握了经济的制高点。清代顾炎武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这里所说的“退”,现在理解就是不学习你就会失去机会,丧失机遇。有的干部老说自己进步慢,这些干部讲话讲不出道道,写文章写不出条条,干工作理不出框框。在知识爆炸时代,吃老本是不行的,需要向他人学、向实践学,活到老,学到老。国学大师季羡林在301医院住院两三年,还博览群书,每天坚持写一两千字的文章。文学巨匠巴金晚年也是学习不止。当代文坛名人易中天出了很多书,讲了很多关于学习的问题。有的人说没有学的机遇,但没有学的机遇,人就会失去很多机遇;
有人说没有学的时间,但每天挤出两个小时,完全是可能的。如果每天把时间泡在酒摊上、泡在牌桌上、泡在无所事事上,再多的时间也是不够的。我们要舍得在学习上花时间。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你对自身的投资就越多,相应的你自身的价值就越高。

学习是丰富自身修养的最好方式。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就是气质,就是内在美。它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核心,最容易打动人、折服人。读书学习是培养一个人气质的最好途径。对一个人来讲,外表的美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内在的美才是本质的、永恒的,这个内在的美就体现在气质、气度、气势、气魄上。如果掌握了知识,能够引经据典,能够入木三分,能够讲出道道,能够理出头绪,那么说话就有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

学习是积极向上的源动力。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增益长智,读书助你成才。“知识明,则力量进”,“知识就是力量”。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学习力,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之书。左宗棠23岁时在新房门口贴的一幅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屈原《离骚》中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郑板桥的《竹》中的两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艾青1938年写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的话,后来作为他的座右铭,死后刻在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所以说学习的越多,成功的机会也越多。不断地学习,永不懈怠地学习,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成功的阶梯。

学习的时间要靠挤,每天挤出一两个小时是完全可能的。大家要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处处留心皆学问,别人讲话好,好在什么地方;
不好,从哪个方面吸取教训;
别人处理问题,为什么处理的好、运用的是哪一种方法,这里面学无止境。工作是最好的学习。有限的工作,无限的学问,做好份内工作是最大的学问,也是最好最实的学问。要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构建学习的载体,营造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晏殊、柳咏、辛弃疾的名句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文人学士津津乐道的佳话。我们党员、干部何不把这也作为我们学习的境界呢?学习对每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是每个人成长、成才、成功、成就的基础的基础。

三、要“干”字为重,把干事创业作为人生追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一定要把干事创业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追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第一,要把建功立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大丈夫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未已”,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训,讲的是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丰功伟绩”、“名垂青史”、“千秋功业”等不少成语典故,彰显了建功立业的价值观念。内乡县衙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讲的是为官为世之道。过去的官员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共产党人今天又该有什么样的境界呢?当然,有些同志也许会说,我们所处的岗位平凡、工作平淡,很难有所建树。这实际上是爱岗敬业的态度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最光荣最伟大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意思就是说,知道某一件事情的人,不如爱好一件事情的人;
爱好一件事情的人,不如以这件事为乐的人。还有句俗话,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小舞台演出大戏,反映出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海尔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讲了很多道理:“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好,把好事做精。”我们一定要把岗位看作是实现人生价值、为民建功立业的舞台,重实绩、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只有做好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件,实实在在谱写我们的人生,才能无怨无悔。

第二,要把真抓实干作为践行宗旨的最好体现。列宁曾经谆谆告诫说:“共产党最大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埋头苦干,才能赢得民心、形成合力、成就事业。要真抓实干,干实事,抓具体,而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干劳民伤财的事情。实干是一种工作作风,是一种政治品格,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精神风貌。必须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苦练抓落实的基本功,尽职尽责,尽心竭力,克难求进,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干事业、求发展上。只要我们舍得下真工夫、苦工夫、细工夫,把工作当作事业干,把时间当作金钱看,把人情当作亲情看,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兴利民之举,就一定能够践行宗旨,造福于民。

第三,要把争创一流作为工作的最高标杆。一位哲人讲过: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目标。只有确立了工作的高标准,才会有工作的高起点,才会有工作的新突破。对于一个集体是这样,对于每个人也是如此。要把我们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时刻做到“三个不满足”。一是不满足于工作干过了,二是不满足于纵看进步了,三是不满足于任务完成了。真正做到追求高标准,实现高标准,这才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些年,我始终坚持三句话,即以传统的美德做人,以一流的理念做事,以平民的心态做官。以传统美德做人,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美德我们要恪守。要人前人后一个样,批评在当面,关心在背后。我始终坚持当面批评人,不背后评议人,不说人的坏话。要不听是非、不论是非、批评是非。是非越论越“非”,传播是非必定是是非之人。我们心里坦荡,决策时不受影响,用事实说话。以一流的理念做事,无论干什么事都追求高标准,要干就干最好,要争就争一流。一流是动态的,是变化的,今天还是一流的,明天可能就不是了,但是,这种理念一定要保持。以平民的心态做官。我们这些干部都是一道令、一张纸,戴上了“官帽”是“官”,去掉“官帽”就是老百姓。大家本来都是老百姓。因此,要换位思考,用老百姓的心态做官,替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多办事。以一流的理念做事,要植一颗树成一片荫,种一排树成一片林。要牢固树立“高标准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是最大的浪费”的理念。高标准做事,可以出精品;
低标准干事,只能出粗品,或出次品。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尤其是在一些大事、难事、要事上,要舍得下大力气,花苦工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什么让我们当领导干部,凭什么让你当带头人?郑板桥的一首诗我很喜欢,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最好的表现了干事的意志。有了这种意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我们的高标准何愁不能实现呢?思路决定出路,意志战胜困难,宁可做一件精品,决不做十件粗品,更不做任何次品。

“干”是人生实实在在的追求。只有干,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实实在在;
只有干,才能使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只有干,才能使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为碌碌无为而后悔。

四、要“廉”字为荣,把清正为官作为最高操守

公生明,廉生威。能不能保持清正廉洁,不仅关系到官德人品,更关系到事业成败。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艰苦创业、清正廉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骄奢淫逸、贪污腐败,政权就会走向灭亡。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在《观操守》中讲:“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观”字,第一位的就是观操守。每个党员、每位领导干部都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始终保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处事公正、为官清正,做清正廉洁的表率。以正树威,以清树威,以廉树威,以明树威,以能树威。

第一,要追求名节,不要追逐名利。古往今来,“名”有三种,一是名声;
二是名节;
三是名利。名声旨在声誉,名节贵在节操,名利重在利益,仁人志士追求的是名节。有些人不能清正为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名利,或者说做官的目的就是追求名利。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些人做官,常常为名利所缚,为了捞取名利而弄虚作假、胡作非为,不仅有害于党的事业,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名声要不来,名声争不来,名声骗不来,名声只能为出来,名声只能干出来。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史来贺、吴仁宝等等,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们都没有去刻意追求名利,更多的是注重个人名节,都在群众中赢得了很好的名声。吴仁宝说过:无论有多少房,安睡只须一张床;
无论有多少钱,每天只吃三顿饭。对名利的追求,他们看得很透、很高、很远,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能不能在名利面前摆正位置,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考验。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摆脱名利缰索的困挠,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职务和权力,真正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

第二,要以权谋事,不要以权谋私。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懂得,“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要时刻牢记“德莫厚于爱民,行莫交于利民”的古训,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三国志》中有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名言令人警醒。因此,我们对待权力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更多地把权力视为一种压力、一种考验、一种责任,而不是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第三,要有所畏惧,不要无所畏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能为民造福,也能遗害百姓;
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我们能不能用好这把“剑”,关键在于有所“怕”。据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中,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虽眼见爱鸟死去,太宗却也是敢怒不敢言。宋太祖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词犀利。太祖不听,并用弹弓打掉史官的两颗牙齿,史官也不甘示弱,说要把这件事情写到正史中去。这时太祖怕了,忙向史官赔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们:“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极为赞赏,随后委以重任。无论唐太宗怕谏官、宋太祖畏史官,还是明太祖的畏法度,他们想到的是同一句话:“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三个人最终能成就一番伟业,也都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建国初,原天津市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腐化堕落“无所畏惧”,贪污公款约合现在人民币一万元,被依法处决。改革开放后,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以权谋私,“无所畏惧”,贪污受贿达三千多万元,被依法处决。然而到了今天,随着一批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大家在额手称庆的同时,也不免扼腕叹息:在党中央关于廉洁自律三令五申的情况之下,为什么还有那么些领导干部敢于以身试法?说白了,这些落马贪官,大都是放弃自律、放弃约束、不汲取历史教训,无所畏惧的结果。他们中很有一些是从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按理说来之不易。可他们不懂得珍惜,忘却了任弼时同志当年那著名的“三怕”,一怕工作少;
二怕用钱多;
三怕麻烦人。于是贪婪起来,腐化起来,终于在纸醉金迷、温柔香梦中落马。为官“有所畏惧”,说到底是对待权力的态度问题。每个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有所畏惧”的为官心态,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权力面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领导干部最重要、最基本的操守,有了这种操守,就会有领导干部的基本风格,就会有领导干部的基本品格,就会有领导干部的基本人格。

五、要“实”字为要,把取得实效作为衡量标准

作风建设,重在落实,贵在实效。落实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志,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文化。落实出竞争力,出生产力,出创造力。很多工作之所以没有扎扎实实抓下去,没有抓出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落实没有抓到位。落实是一种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工作就有了抓手。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有很好的作战方案,但是没有抓落实,所以失败了。落实是一种责任、一种意志。莎士比亚说:“生活如契约,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则著名的意志训练故事:他在上课时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从今天开始,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做这样一件简单的最易做的事,即每个人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往后甩,总共甩300下,说着他做了个示范,问是否可做到,大家异口同声说可以,过了一个月,他问学生有多少做到了,有90%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又问,只有60%举起了手。一年后再问,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落实是一种意志。落实也是一种文化。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描写了国人做事差不多,工作不落实的坏毛病,直到临死的时候,仍然是“差不多”了。希望大家读读这篇小杂文。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联系点省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取得成果不容易,巩固和发展成果更重要,要在巩固中坚持,在坚持中巩固,把责任、担当的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继续巩固好发展好活动成果。

这些话很清醒,也很深刻。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认真思考,在作风建设的路上永远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作风具有广泛性,说话办事做工作,言谈举止皆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稍一懈怠,就可能前功尽弃。作风具有持久性,一时一事易,时时处处难,一阵子易,一辈子难,只有“加油站”没有“停靠站”,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任何歇歇脚、喘喘气的思想都要不得。只有一如既往地常抓不懈,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久久为功,实现作风的根本好转。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强基固本抓作风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