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心得体会 > 2022年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三篇(完整)

2022年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三篇(完整)

时间:2022-11-12 20:55:0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三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三篇(完整)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2021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三篇。

 

  2021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1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中国有丰富的历史智慧,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总是折腾,结果就会变得糟糕。我们党擅长辩证思维,我们的老百姓都懂得,有时候快了就要慢点。不怕慢,就怕站。我们的渐进式改革发展速度并不慢,43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躬逢盛世,前有一国两制之丰功,后有一带一路之伟绩。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足以闪耀史册的光辉时代。响应华北大区党委号召,20xx年12月6日,店里组织观看了央视的专题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看了纪录片中的一些似曾相识的老镜头,勾起了我脑海中尘封的回忆,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学习过初中政治的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经典语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是本着这种精神,邓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可以说,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也有xx年了,或许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变。90年代初,身处童年的我,很少看见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包饺子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
玩具是父母手工做的,穿着的衣服虽然谈不上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也都是兄长穿剩下的,颜色单一,样式简单;
少年时,娃哈哈、健力宝和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在我的视野,连环画已经被VCD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5寸的黄河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1寸的三洋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
青年时代的我,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汽车、火车、飞机、地铁、轻轨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世界各国品牌的衣服已经挂进了我的衣橱,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电脑笔记本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2008年9月8日,我乘坐的1045次列车抵达乌鲁木齐南站,当我走下列车的那一刻甚是好奇,不一样的容貌和语言,让我有一种身处他国的错觉。出站后的我看到了和印象中不一样的乌鲁木齐,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和我们内地的城市没有不同,完全颠覆我以前对新疆的认知,不禁感慨改革开放xx年的巨变。到学校后,我们首先参观了“新疆农业大学校史纪念馆”看到那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不禁感慨祖国的沧桑巨变。课余也经常和同学去小西门领略大都市的繁华,在西大桥看到了乌鲁木齐的地标建筑-中天大厦,也是从那时起初步了解了新疆广汇。当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现在的我会幸运的在新疆广汇集团旗下的公司工作。这也许就是缘分。

  回首来路,豪情满怀。不忘初心,戮力前行。朋友们,饮水不忘掘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春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我们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祖国、为广汇,继续拼搏奋斗,共创我们美好的未来。

  2021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2

  今天,观看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直播,我感触很多,认识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国际贡献者。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3年。这43年中,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回顾43年历史,可以说,没有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突破,就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3年来,我们党形成并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就其逻辑演进程序而言,完全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实践性是其最鲜明特征。实践的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是中国改革开放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改革方法论的坚实基础。中国43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以科学的方法论做支撑的。这个方法论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深入党心、民心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虽然没有产生新的思想,但是,却使人们的思想拨乱反正,重新回归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实践方法论有了深刻的认识。大讨论使人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实践的标准衡量是非。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不争论”、“摸着石头过河”以及后来的“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等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不仅依据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而且也是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集中全党智慧、正确地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产物。43年的历程证明,只有立足于历史的实践,着眼于新的实践,才能产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巨大理论勇气,才能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43年奋斗,43年拼搏,我们党和人民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探求真理,认识真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方面,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一:思想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只有思想大解放,生产力才能大发展。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所形成的精神,就是勇于冲破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创新精神,就是敢于解放思想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就必须发扬真理标准大讨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冲破所有束缚。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终点,旧的思想僵化解决了,新的思想僵化还会出现,因而,解放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43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思想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体制、机制的解放。可以说,每一次时代的大变革、社会的大进步,首先是一场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我们只有不断适应实践的深化,敢想、敢试、敢冒、敢闯、敢干,勇于冲破思想、体制、机制的束缚,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深刻认识国情,牢牢把握国情,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形成的共识。这一共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过43年的改革,我国发展虽然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如何科学地认识国情,依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课题。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国情也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仅要立足于当今的国情,也要考虑以往的国情和未来的国情;
不仅要洞悉国内,也要放眼世界。就国内而言,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力日益强盛,矛盾日益突出。从国际上看,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突发事件的“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七大报告做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定位,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在准确把握国情的宏观定位前提下,我们还必须从中观和微观层面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国情,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头脑,登高立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群众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群众的需求是最大的需求,群众是改革的真正主体。

  改革开放43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像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样的思想解放运动,绝不是理论家或政治家们主观随意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的两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而是客观社会矛盾运动的外部反映。这场大讨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反之,失党心,失民心,即使一些人手中握有大权,最后还是要被历史淘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主体,也是社会需求的主体,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基本原则。过去,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今后,我们党要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还必须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是一条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2021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3

  改革春风吹满地,人民高兴乐开怀。共庆改革开放好,人民安居又乐业。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祖国政治、经济、国防、科技、教育,工业,农业,民生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的迈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各方面的变化人们有目共赌,而且媒体多有报道,自己就不打算罗列了,今天只想从自家的生活变化写上几句,算回忆,也算纪念,以便使后人看到历史的沧桑变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978年我考上大学读书,那年正是改革开放第一年,自己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全过程。下面仅从工资、衣、食、住、行、娱几个方面说说自家的变化。

  1978年读大学时候,伙食不是很好,那时家庭收入很低,父母每月只给我43元钱吃饭,到食堂买饭菜时候,都要节省着花。那时每周有一顿红烧排骨,0.72元一盘。每到那天中午,我们寝室的同学中午下课回来,赶快拿起饭盒到食堂站排去购买这个好吃的菜肴。可是我在那所大学读书四年,竟然从没有买过这个菜,因为0.72元对于我来说,能吃三顿饭菜呢,买红烧排骨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奢侈品。每天中午,我在只花费0.10元购买一个土豆炖白菜。花0.10元买两个馒头。

  记得一个朋友对于我说:

  从吃上看,记得他结婚后十几年间,四口之家,吃粮就靠自己一个人每月43斤的商品粮(里边有少许大米、白面的细粮指标,就是年、节改善用的了)和三亩口粮田种的粮食,基本是玉米,高粱等粗粮,勉强维持着温饱。油很少,一个月不到一斤,菜基本是自家种什么吃什么,很少出外去买。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非常遗憾和内疚的是,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买过什么零食小食品之类的,就那么粗茶淡饭的过来了。那时最缺的还是烧柴,三亩口粮田打点玉米秸根本不够烧的,买又没有钱,所以只好下班后或节假日到野地里去拣柴禾,要不出去拣,锅底就没烧柴了啊!记得是73年吧,曾经在7月份到豆地里去拔草凉干了当柴烧,为了省烧柴,把大锅改成了小锅,用木头自己和同事一起做了一个小风轮,当吹风机用了。现在呢,吃的什么就不用说了吧,米、面、肉、菜,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吃粗粮当改善了,烧更不用说了,用的是电和煤气了。

  从穿着来看,现在是想穿什么就可以买什么,虽然不能算怎么高档,但也是应有尽有,内衣,绒衣,西服,风衣,皮衣,皮鞋,运动鞋等等与四十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啊!记得那时候是上班在家经常穿的就那么一套中山装,冬季是穿着自家做的棉袄,穿的步鞋,胶鞋,下雨天就要光脚(为了省鞋),记得我在中学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刚下过雨,在村南的高岗上,我赤着脚跑步上班去,附近的老百姓看到了问我:“跑什么呀?”我说:“锻炼啊!”(实际是怕迟到),我还记得65年入中专读书前,根本就没铺过褥子,就那么一床棉被呀!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胶鞋、背心都打过补丁的。现在恐怕看不到谁穿打补丁的衣服了吧。

  从行上看,现在虽然没有私家车,但出门行走随处可以坐车,太方便了。想当年是步行为主,我还记得在中专读书的时候曾经一天步行50多公里回家,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家距学校6公里,就是天天步行。还记得父亲48年参加教育工作到80年离休,就没买的起一辆自行车,上班全是步行的。现在想外出的话,坐火车,飞机,轮船,都可以的,交通的便利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从娱乐方面来看,现在虽然家庭的配置不算高档,但也是彩电,dvd ,vcd,电脑及附属设备,录音机,照相机,射像机,收音机等一应具全了,坐在家里,可以知道天下大事,看电影,看戏剧,可以随时随地的,但四十年前,家里连个收音机还没有呢,要看场黑白电影也要跑10几里路啊!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从自己采撷的四十年前后变换的几个镜头,足以看到社会的变化,自己家在当地只能算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但我已经感到很满足,真的是感谢党,感谢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否则不会有我和我的家庭的今天,现在自己即将退休,我要好好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成果,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自己要为改革开放鼓与呼,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种幸福和快乐!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致敬 改革开放 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三篇 2022致敬改革开放43周年心得体会三篇 2022改革开放感想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