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纪锦公文网>事迹材料 > 2022年度学习功勋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三篇(精选文档)

2022年度学习功勋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三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2-11-18 21:40:05 事迹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学习功勋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三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学习功勋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三篇(精选文档)

  榜样的初心,也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初心,就是要埋头苦干,就是要服务到底,就是要认真较劲,就是要扛责在肩。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学习功勋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三篇。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疫情就是战场,这些榜样既当将军又当士兵,始终冲锋在第一线,用精湛的学识和忘我的精神,构筑起了一道道阻击疫情的防线。正因为有以他们为代表的医护专家和工作者在,中国人民心中才有了定海神针,全国疫情防控才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他们无愧为国家的英雄、人民的榜样。

  十八大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以新时代中国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各条战线默默奉献、辛勤躬耕,在各个领域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对党忠诚、担当作为、亲民爱民的先进典型,功勋模范人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正是他们,凭借着过硬的政治、过硬的信念、过硬的责任、过硬的能力、过硬的作风,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谱写着一曲曲时代颂歌。正是一代代像榜样一样的共产党人始终心系人民、忘我奋斗,我们党才能赢得民心,不断发展壮大。

  实践证明,平淡是工作的常态,能够长期守住这份平淡则需要初心的支撑。现实生活中,广大基层干部同榜样们大同小异,虽然职责分工不同,面临的工作处境各异,但大家直接面临群众,每天主要与群众打交道,干的都是琐碎的小事,甚至感觉不到有多少价值。为此,有的人想方设法往上面调动,有的千方百计另谋出路,还有的贪污腐败捞好处,归根到底,就是信仰不坚、毅力不牢,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

  榜样的初心,也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初心,就是要埋头苦干,就是要服务到底,就是要认真较劲,就是要扛责在肩。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可否认,当前基层干部的日子并不好过,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趟入深水期,还有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社会维稳工作等等,主要压力在基层,也主要靠基层来推动。为此,要像榜样一样,把信仰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攻坚克难的勇气,敢啃硬骨头,敢于涉深水。

  当前,党中央正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美好蓝图的路径前进,各项事业要有人干,各种矛盾要有人化解,各大困难要有人突破,这就需要基层干部提高政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用功勋模范的事迹涵养初心,找差距、补短板,在干事创业的工作中闯出一条路子来。(作者:陈豪)

  向袁隆平致敬,让我联想起当前全省开展的“治庸问责”活动,百亩试验田亩产926.6公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个富有智慧之人,更是一个在某些方面存在“平庸之人”。印象中,一次央视活动中,其拿话筒都没有拿好的细节足以说明其在社交领域是一个存在不足之人。

  然而,这位朴实厚道、务实求真的科学家一再取得事业辉煌成绩,说明一个道理: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庸与智是相对的,用对地方便会做出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反之,袁隆平如果参加工作起,就琢磨仕途升迁,将智慧用于社交领域,或许现在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但是事业上永远没法取得如今的成就。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鸟美在翅膀,人美在思想”,这句鄂西北老河口谚语诠释出袁隆平同志可敬的人生品质。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各部门纷纷从下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班,出台许多方案、制度,不厌其烦地奔向一线督察,结局如何,一言难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无疑上下均没有达到袁隆平庸与智技术,更没有感悟出其人生之道。或许,在上级个别官员眼里,文章、数字出业绩,让一些秀才闭门造车、绘制蓝图;或许,在上级个别官员眼里,联系群众方式就是“治庸问责”,屁股上挂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或许,在下级个别官员眼里,研究研究、来来往往便可以达到上下和谐、考核过关;或许,在下级个别官员眼里,报假数字、编假汇报等,便可以显示智慧而掩饰平庸。确实,这些官员社交方面能力比袁隆平高出许多,不会出现拿错话筒的尴尬局面。

  当然,“治庸问责”活动本身没有错,是上级为纠正不正之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种途径而已,问题是方式未必妥当。原因很简单,从袁隆平庸与智看修养,说明每一个公务员内在思想的重要性胜于外在考核形式。显然,人的思想很难通过上级“治庸问责”活动扭转其看法。不妨来个双向“治庸问责”活动如何?百姓先对执法者不记名投票形式“治庸问责”,下级对上级领导不记名投票形式“治庸问责”;等百姓觉得上级过关后,再来上级对下级“治庸问责”。如此逆向思维后,估计上述从下级抽调专人来回巡查,扰民之举便会消声匿迹。我想:各地上下公务员队伍均会看清自己岗位责任,明白袁隆平庸与智之道,将主要精力用在对事业有意义活动之上。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有些人放弃正确的袁隆平庸与智修养之道,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美丽东西,或单位举债搞形象建设、个人举债搞美容手术,更多的用青春与金钱付诸酒场、舞场、娱乐场。一个又一个美女鲜闪亮出场、一个又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士来回走动官场、一个又一个能说会玩就是不务实者充满这些公务员队伍之中,让“治庸问责”活动一再走调。试想,这样下去,大家会达到何种修养?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者,无言为君子也;形相虽美而心术恶者,无言为小人也。”所以,将干部责任、能力定位在外在美,而无视内心美是何等的肤浅思想;袁隆平成功得益于其善于正确历练自己,懂得如何加强自己修养而不是上级“治庸问责”驱使其成功转变的思想。因此,笔者建议不妨来个双向“治庸问责”活动,引导上下单位同志均注重内在修养的历练,让大家彻底明白放弃内在美的修养,迟早会一事无成、浪费青春、妨碍事业的道理。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丽是永存的”也充分地印证这一道理。这里,笔者并不反对大家追求外在之美,但是更倡导内在修养的历练。至于“治庸问责”活动有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认识自我加强内在美的修养是未来人生路不可或缺的驱动器。从袁隆平庸与智看修养,给予自己启迪是脚踏实地,永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耕耘好身边的土地,便是灵魂得以净化、提升的正确路径!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了湖南桃源县漆河镇种植超级稻的农户们的稻田,查看超级稻生长情况。站在长势喜人的超级稻稻田中,袁隆平亦是豪情满怀,表示:“到我90岁时,要争取实现超级稻亩产达1000公斤的目标。”

  袁隆平院士目前科研的杂交水稻攻克目标是830公斤/亩,并向900公斤/亩进军,按照他的豪情壮志,90岁时达到1000公斤/亩,也就是在10年后完成这个目标,换言之就是要在10年内将我国的杂交水稻产量提高200公斤/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当然我们衷心的希望我国的杂交水稻科研项目成果能够像袁隆平院士预测的那样,在其90岁时能真的攻克1000公斤/亩的目标,因为这将有助于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全国人民的粮食供给,同时也能够造福全人类,缓解亚非拉落后粮食的粮食危机和粮荒,减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为缺少粮食导致饥饿而死。我们也应该对袁隆平院士这样的目标有信心,也应该对袁隆平院士的豪情感到开心。

  但是,我们更应该对袁隆平院士的豪情壮志感到担忧,应该为袁隆平院士豪情壮志背后的我国粮食安全感到担忧。袁隆平院士今年已经79岁了,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不管是按照我国的传统,还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袁隆平院士都应该在家中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而不是继续在外工作。然而,他依然以80岁高龄坚持在农村的试验田里进行着杂交水稻的科研攻克工作,一方面体现了他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他伟大人生价值观,但是另一方面更多的反映了当前我国杂交水稻科研事业后继无人,严重缺乏杂交水稻科研工作者。这里就有一个重大的问题,袁隆平院士逝世以后,我国国家还有人继续进行杂交水稻的科研事业吗?我国有杂交水稻科研人才立刻接上袁隆平院士的班吗?我们普通老百姓真的不知道,也许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里没几个人知道和了解。

  虽然袁隆平院士要在90岁攻克1000公斤的计划,但是谁敢保证袁隆平院士就一定能够活到90岁谁呢?毕竟他是80岁高龄的老人,是很容易出事,当然在我的内心里衷心希望和祝福袁隆平院士能够长年百岁,但是人终将离去这是万世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袁隆平院士迟早要离开其深爱一生的杂交水稻研究事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袁隆平院士在90岁之前就离我们而去,我们真的很担心袁老后继无人,无法完成袁老的心愿。

  每每在老家农村说袁老80岁了还在搞杂交水稻科研的事迹时,很多农民乡亲说了相同的一句话,“国家怎么还让这么个老人种地?怎么就没年轻人去搞?”我想这个问题真不是伪命题,而是真实存在的紧迫问题,中国的杂交水稻科研事业不能只依靠袁隆平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需要一支庞大的科研人才团体队伍,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问题是中国的一切之本。


 

推荐访问:功勋 心得体会 事迹 学习功勋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功勋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三篇 功勋党员事迹感悟

版权所有:纪锦公文网 2016-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纪锦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纪锦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6017616号-1